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人文科普 (50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社區設計的時代:用「不造物的設計」概念打造二十一世紀理想社會,全面探究社區設計的工作奧義、設計總體方針,以及如何與社群團體培養合作默契》

臉譜10月_社區設計的時代_立體+書腰(0911)       


出版時間︰
2018.10.02
作者︰
山崎亮(Yamazaki Ryo)
定 價︰320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70918-原發廢爐圖鑑-電子書14

1070918-原發廢爐圖鑑-電子書16

1070918-原發廢爐圖鑑-電子書18

1070918-原發廢爐圖鑑-電子書19

1070918-原發廢爐圖鑑-電子書20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福島第一核電廠廢爐全紀錄:深入事故現場,從核能知識、拆除作業到災區復興,重新思索人、能源與土地如何共好》

臉譜10月_福島核電廢爐全紀錄_立體書封(0912)     


出版時間︰
2018.09.27
作者︰
開沼博(Kainuma Hiroshi)、竜田一人(Tatsuta Kazuto)、吉川彰浩(Yoshikawa Akihiro)
定 價︰650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像你正拿著雷射筆,站在曼哈頓帝國大廈頂端。再想像我在南邊華盛頓特區的華盛頓紀念碑頂端,舉起一枚一毛錢硬幣,而你有辦法用你的雷射筆射中那枚一毛錢硬幣。再想像你和帝國大廈以每小時一萬七千五百英里的速度朝某個方向移動,而華盛頓紀念碑和我則以每小時數千英里的速度朝不同方向離你而去,你仍然能夠掌握硬幣上的那個點,即使我們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朝相反方向飛奔離去。

這就是哈伯太空望遠鏡在做的事,就是這麼令人驚奇。哈伯在上頭那兒,和金字塔、中國的萬里長城同為人類史上偉大的工程成就。其命名是紀念哈伯(Edwin P. Hubble),這位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之外還有像我們這樣的星系存在,並率先確認宇宙正在擴張——這項科學突破促成了大霹靂理論。幾乎是我們才剛開始建造火箭,科學家就從理論上構思把望遠鏡放在太空中的種種好處。太空望遠鏡可以觀測未受地球大氣層擾流扭曲的光線,也可以觀測紫外光和紅外光,這兩種光都會被地球大氣層吸收。太空望遠鏡可以看見並獲知人類做夢都想不到的事物。

這些哈伯全都做到,而且不只於此。它擷取到遙遠行星的熱能影像,協助確認哪些行星可能可以支持碳基生命。它以不可思議的精確度測量恆星之間的距離,讓我們看到宇宙以多快的速度在擴張,以及宇宙到底有多老(一百三十八億年,如果你好奇想知道的話)。哈伯發現冥王星的四顆衛星。它協助我們了解恆星如何誕生,以及黑洞如何形成。這具望遠鏡所發現的答案,有很多是我們當時連怎麼提問都還不知道的。毫無疑問,哈伯是目前人類手上對於了解宇宙及我們所在位置最重要的工具。

這具望遠鏡的運作方式,幾乎就和它的運作成果同樣不可思議。望遠鏡本身沒有推進器,它透過太陽能板收集能量,並用以推動內部的反應輪。反應輪轉動,轉輪的質量移動決定望遠鏡的方向。轉動的還有六具陀螺儀,使望遠鏡在太空中猛衝時能一直瞄準目標。望遠鏡本身裝在精心建造的太空船內部加以保護。它在繞地球公轉時,從白天到黑夜,外表溫度從攝氏九十三度降到攝氏零下一百二十九度後再回升。即使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望遠鏡內部控制在舒適的室溫,保持儀器校準完美以執行任務。

哈伯發射升空,是太空探索領域自太空梭發射以來最大的新聞。從一九七○年代初以來一直在開發,本應在一九八三年部署,技術上的延誤使之一直往後延。一九八五年十二月,我還在IBM工作,當我衝過賓州車站趕搭火車時,瞄了報攤一眼,《生活》雜誌的封面抓住我的目光。封面上是一個正在太空漫步的太空人,給太空結構拉開了一道裂縫,揭露出遠方橘黃色的星雲。標題寫著「望向群星之外:回顧美國在太空中最重要的一年」。我拿了一本,上了火車馬上讀起來。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空人甄選過程耗時將近一年。一九九三年夏天,NASA開始接受一九九四年班太空人申請書,我提出了我的申請書。當時有資金問題,一九九四年班被撤銷。他們保留所有人的申請書並告訴我們,他們會等上一年,選出來的人就是一九九五年的。一年就這麼虛度,第二年夏天我更新了我的履歷和推薦信,送進去,等電話來。

現在我是這方面的老手了,不再像無頭蒼蠅亂飛。我有人可聊,他們告訴我這個過程如何運作。其中一個人告訴我:「你知道你可以看自己的檔案,對吧?你可以引用資訊自由法提出要求,看他們以前是抓到你什麼弱點,以及他們說了你什麼。」

好點子。我要求看我的檔案,當然,我看到自己犯了一個錯,這就是為什麼我第二次申請會碰壁。一九八七年夏天我在NASA總部工作時,我的上司是那種有點冷淡的傢伙。我們不親近,但不管怎麼樣,我寫了他的名字當推薦人,因為他名氣大。我有幾個推薦人都是這麼選:我選了我認為重要的人,而不是了解我的人。這是個錯誤。這位上司和我互動不多,他幾乎每個問題都勾選「一般」或「不知道」。他有一個地方是整頁一路勾選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最後一個問題是開放式:「關於此人,你還有什麼可以告知我們?」他寫了:「該死的,我不知道啦。」

就是這麼糟。我不會再犯這種錯。我請歐秋雅幫我寫一封推薦信,她寫了。我在麥道有歐弗麥爾,他很了解我,幫我寫了一封很棒的推薦信。我有博士學位,發表過幾篇論文,現在正在幫太空梭打造這台顯示器。這花了我十年。從我看完《太空先鋒》、走出花卉公園戲院之後整整十年,我總結成一份幾乎是我所能弄出來最強有力的太空人申請書。

八月四日,我接到電話。那是個星期四,我正坐在書桌前工作,電話響起。有一個女人的聲音說道:「嗨,我是太空人甄選辦公室的德蕾莎.戈梅茲(Teresa Gomez)。我們想知道你有沒有興趣過來面試,成為太空人候選人?」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敗NASA上太空》給所有人的失重人生指南,飛行員揭開宇宙奧祕的奇幻旅程 

2018.09.04_打敗NASA上太空_立體書封   


出版時間︰
2018.09.04
作者︰
麥克‧馬西米諾 Mike Massimino
定 價︰450元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言 一套全新的街道法典

 

每座城市的街道都有一套基本的運作法典,不管看起來多有異國情調,墨爾本也好、孟買也好、曼哈頓也好,基礎都是一樣的,如今它們的街道全都在害城市系統失靈。標示、號誌、車道、標線、人行道和十字路口,街道的基本功能都是由上述這些元素共同編寫出來。而法典裡的基本語言只有在街道設計與人們交集的一剎那會賦予意義。至於法典裡頭更深的意涵與其中分歧,則是在街道的運作動態中(當我們走在路上或不走在路上時,我們停下腳步的方式和前進的方式,我們開車、步行和騎著自行車時對道路的直覺認知方式)才會揭露出來。

 

上個世紀所設計的街道是為了交通順暢,但對路邊的生命個體並不友善。許多街道提供給城市居民移動的選項少得可憐,它們不鼓勵步行,也阻止活力注入,就連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在能量上所需的自發性社交聚會與消費活動也一併打回票,拖累了原本可以繁榮的經濟。效率不彰和設計不良的街道成了長期交通阻塞和每年高達一百二十四萬人在全球總長兩千兩百萬英里的道路上死於交通事故的舞台。直到最近,也都還沒有一個共通的語彙來統稱或形容這些敗筆。人們並不知道街道可以是都市生活裡的一股強大力量。

 

紐約市就完全體現出都市街道的優勢與矛盾。十九世紀的棋盤式街道網強行覆蓋了曼哈頓被殖民之前的羊腸小徑。然後在二十世紀的城市規畫教條下,那裡的街道被設計成最能充分容納車輛交通的模式,機動車從此受惠,再嫁接依附城市而生的郊區概念,數百萬人口或行走或搭乘地鐵、公車往來其中。戰後的紐約是為未來而建造,卻忘了那原本應該是稠密和生氣勃勃的都會起源,結果以汽車為主的全新基礎設施反倒成了一種阻礙,阻絕了終將到來的未來。而在這問題裡頭最明顯露骨的就是:街道壅塞、交通堵塞、危險、缺乏效率,還有那令人厭惡、四處蔓延的車行路面已經成了各地城市永恆的特色。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當了六年七個月又十八天的紐約市交通運輸局長,一切始於二○○七年初春在布魯克林大橋下市政廳的一場會面。

 

「你為什麼想當交通局長?」第一百零八屆的紐約市長問我。

 

麥可.彭博市長(Mayor Michael Bloomberg)原是身價上億美元的創業家,後來轉戰政界,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與他同處一室。同時六名副市長以卡米洛武士的陣仗(Knights-of-Camelot-style)圍坐在大圓桌前。其實那天我並不太清楚,已經在市府主政六年、第二任任期也做了兩年的彭博市長到底想找誰或什麼樣的人來當交通局長。但方才他問了第一個問題。

 

這問題不是在試探。其實經常有人誤解局長工作僅限於交通管理。
「我不想當交通局長,」我回答道,「我想當的是交通運輸局長。」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偉大城市的二次誕生:從紐約公共空間的凋零與重生,探尋以人為本的街道設計和智慧運輸

   
臉譜9月_偉大城市的二次誕生_立體書封(0821)        

出版時間︰2018.08.30
作者︰
珍妮特.薩迪可罕(Janette Sadik-Khan)、賽斯.所羅門諾(Seth Solomonow)
定 價︰450元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有的人腦都有一套標準的接線圖,確保某些區塊的神經元總是可以和其他某些區塊的神經元及好東西溝通。你的眼睛最好可以喚醒你的害怕迴路,而你的害怕迴路最好可以跟你的雙腿說快跑或你不該在外面逗留太久。這種一般性的接線圖,早在我們胎兒時期當軸突開始像春筍一般發芽長大時,就已經配好了。儘管如此,這種一般性的配線圖在細節上卻可能因人而異。這方面比較戲劇性的案例是聯覺(synesthesia),一種以迷幻方式將人類感官混融起來的情況。

  對大多數人而言,一種感官輸入只會產生一種感官經驗。櫻桃吃起來就是像櫻桃,用砂紙摩擦皮膚就是會感覺刺癢。但對有聯覺的人而言,一種感官輸入會產生多種感官輸出——櫻桃除了會有櫻桃的味覺之外,還會加上,比方說,魅影聲調。這些追加的感覺是不由自主的,而且具有一致性:每次這種聯覺都會聽到G小調,以及一模一樣數不清的胡椒氣味在鼻腔氾濫。聯覺也是異質性的:某人總是會把數字5看成紫紅色,另一個人則堅稱他的美式檸檬派是綠色的。

  最常見的聯覺類型是會出現一種色彩交響樂,特別是當人們聽到或看到某些字母和數字的時候。美國物理學家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會把方程式裡的j看成淡褐色,n看成靛青色,x看成巧克力色。俄國文學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有一次提到,對他而言,aaah這個長母音有「風化木的色調」,而短母音ah則會「喚出拋光的烏木」。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Franz Liszt)經常斥責管弦樂團把他的音樂彈錯顏色,讓團員瞪大眼睛、一頭霧水:「紳士們,多一點藍色,拜託,這個調子全靠它!」另一次他懇求說:「這〔段〕是深紫色!……不要那麼粉紅。」

  「顏色—聲音」和「顏色—字母」的聯覺之所以最常見,是和腦部的地理有關:某些分析聲音、字母和顏色的區域正好緊挨在一起,信號很容易漏過邊界。不過,理論上,聯覺可以把腦內的任何兩種感官連結起來,而且有六種已知的類型存在。「聽覺—動作」聯覺可能會因為螢幕保護裝置上的移動小點而聽到警笛聲。「觸覺—情緒」聯覺可能會摸到絲綢感覺鎮靜,摸到柳橙感覺震驚,摸到蠟感到困窘,摸到牛仔褲感覺憂鬱(只好放棄你最愛的牛仔褲)。「觸覺—味覺」聯覺可能會摸到鍛鐵圍籬感到鹹味,或覺得某些肉刺刺的。(有個人在晚餐派對上噘著嘴說,那個燉雞吃起來太「球」了。)「性」聯覺者可能會在性交時看到有顏色的形狀在眼前飄。「顏色—時間」聯覺可能會把一星期裡的某幾天、一年裡的某幾個月,甚至一生裡的某幾個階段當成由陰影和色調組成的拼貼作品。想像一下,當你一邊聽著莎劇《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裡的賈奎斯Jacques發表「人生七階段」的演說,一邊看見一道彩虹封住舞台。

  聯覺可能有遺傳因素,因為它有家族特性,而且在大多數文化裡都可看到一些例子。還有一點也很重要,神經學家已經證明聯覺並不只是一種隱喻胡扯,不是像我們說的「好吵的襯衫」和「好利的切達起司」。檢測顯示,這些人的腦部確實是以不同方式運作。其中一項實驗是,有一張紙上寫滿了鬧鐘數字「5」,中間還穿插了一些鬧鐘數字「2」。一般正常人會發現,如果不是一個一個找,要從頁面裡把「2」挑出來幾乎不可能。但是對聯覺者而言,每個「2」都會像彩色片一樣立刻自動跳出來。(有點像色盲測試時數字自動跳出來那樣。)另一個實驗是,如果你給一名聯覺者看用一排排小8組成大4,那個圖案的顏色就會跳來跳去,端看受測者是把焦點放在整體(4)或像素(8)上。其他測試則是會讓聯覺者有些侷促不安。基本上,正常人要解讀任何顏色的文字都沒什麼困難。但對聯覺者而言,顏色「錯誤」的數字或字母就有可能誤導他們或擊敗他們,因為頁面上的顏色正在跟他們腦海中的顏色打仗。

 

   神經科學家大體知道聯覺是如何起作用:肯定是處理某一感覺的神經元迴路不小心亂打到處理另一感覺的迴路,造成這兩種迴路同時嗡嗡忙碌。但事實證明,要判定這種情況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卻是非常棘手。目前有兩種可能的解釋:一是解剖上的,二是機能上的。解剖論怪罪童年時期神經元的整枝做得不好。所有嬰兒的神經元數量都超過他們的需求;而這些神經元也都有過多的軸突和樹突。(因此,幼兒大概隨時都能體驗到聯覺。)隨著小孩長大,某些神經元會開始一起發射一起串聯,這些活躍的神經元可以保持健康。在這同時,沒用的神經元會挨餓死掉。過量的分枝也會開始整枝,就像電線附近的楓樹一樣。這種毀滅聽起來有點殘酷,像是神經元版的達爾文主義,但它可以讓倖存下來的神經元組成更緊密、更強健、更有效率的迴路。聯覺者的大腦或許就是整枝工作做得不夠好。也許他們的大腦把多餘的連結留在原地,所以串聯到不同的感官區域。

  機能論則是認為,雖然神經元的整枝做得恰到好處,但有些神經元無法妥善抑制它們的鄰居。再一次,我們那些高度連結的神經元必須阻止信號被射入迷途,走錯腦區;它們的做法是利用一些抑制性的化學物質來阻絕鄰居。但就算這些迷途處於休眠狀態,它們還是存在,而且就理論而言,是有可能開啟並變得活躍。或許聯覺者的腦部無法把這些地下通道好好抑制住,才讓資訊從腦的這區滲漏到另一區。

  該選機能論或解剖論的第一個線索,來自一名瑞士化學家。一九三八年,亞伯特‧霍夫曼(Albert Hofmann)的製藥公司正在尋找新的刺激物,他開始研究從某種蕈菇裡萃取出來的一些化學物質。他很快就把心思轉移到別的化合物上,但心裡總有個疙瘩,覺得蕈菇好像有更多東西要教他。於是,在一九四三年四月某個星期五下午,他真的刺激出一批全新的化學物質,稱為「D-麥角酸二乙胺」(德文Lyserg Säure DiäthylamidLSD)。在LSD的合成過程中,他突然覺得一陣昏眩,還看到彩色條紋。他事後猜測,可能是他的手指沾到一些粉末,然後揉了眼睛的關係。但他不敢肯定,於是在四月十九日星期一做了測試——從此之後,這天就被稱為自行車日Bicycle Day)。那天,他把四分之一毫克的微量粉末溶解在四分之一針筒量的水中。溶液喝起來沒啥味道,於是他一口乾了。這動作發生在下午四點二十分,然後,霍夫曼雖然想把自己的感覺記錄在實驗日誌裡,但到了下午五點,他的字跡已經變成鬼畫符。他的最後一句是「好想笑」。他感到不安,於是要求助理騎他的自行車載他回去。這是一趟了不得的路程。

  騎車時,彩色條紋再次出現在眼前,而且所有東西都拉長變形,好像反射在曲面鏡裡的模樣。時間也變得緩慢:霍夫曼覺得那趟路好像騎了好幾年,但他助理只記得自己騎車騎得又氣又累。回到家後,霍夫曼想盡辦法要說出完整的句子,但沒辦法,折騰半天,最後(基於某種原因)終於搞清楚他的意思,他認為牛奶或許可以治好他的症狀。一位鄰居太太耐心地幫他送來一瓶又一瓶的牛奶,那天晚上他一共灌了兩公升,但無濟於事。更糟的是,霍夫曼開始出現超自然幻覺。他的腦子把鄰居幻化成巫婆,還感到體內有個魔鬼竄升,攫取了他的靈魂。他覺得自己馬上就會死在長椅上。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已經知道,情緒和其他心智現象有助於我們做出決定和形塑信仰。但如果這些程序走歪了——這的確有可能——我們就會陷入妄想。

 

   醫生和妄想症交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他們當然早就知道某些心理事實:許多妄想症會在幾星期後消失,以及具有某種性格的人最常出現妄想症,例如完美主義者。但一直要到過去一百年,醫生才有足夠多的案例加上足夠詭異的類似症狀,讓他們得以判定,許多妄想症患者都有器質性的腦部問題。事實上,某些妄想症根本就是一些可複製而且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定心理模式,甚至已變成一套壯觀的工具,可用來探測神經科學領域裡的一大奧祕:細胞和生物化學如何讓人類產生心智,以及所有的心智怪象。

 

 

 

   一九八年春天的一個午後,一名德國中年婦女在路上閒逛時,覺得有隻看不見的手勒住她的喉嚨。她死命掙扎、喘氣,彷彿它就要捏碎她的氣管,經過好大一番掙扎,她才終於用右手把它鬆開。就在這時,那隻侵犯她的手——她的左手——癱軟了下來。幾個月前的除夕夜,她中風了,從那之後,她的左手就像個被寵壞的小孩一樣,胡作非為——打翻她的飲料,摳她的鼻子,掀開她的床罩,完全沒取得她的意識同意。現在,這隻手還讓她窒息黑青。「它裡頭一定是住了惡靈,」她跟醫生這麼說。

 

  二次大戰期間,兩個類似的案例也在美國爆發。兩名患者一男一女,兩人都有癲癇,也都切除了胼胝體以免復發。(胼胝體是一束神經纖維,將腦的左右兩瓣連結起來。)手術之後癲癇發作的頻率的確下降不少,但卻出現一個令人沮喪的副作用:其中一隻手開始過著自己的獨立人生。手術過後有好幾個禮拜的時間,每當那名女患者想要用右手開抽屜時,她的左手就會把抽屜關上。或者,當她的右手開始扣上襯衫的釦子,她的左手就會跟著把釦子一一解開。那名男患者則是發現,他用一隻手把麵包遞給店主時,另一隻手就會把它搶回去放好。回到家後,他把一片吐司放到烤麵包機裡,另一隻手就會把它拿出來扔掉——完全就是《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遇上《三個臭皮匠》(The Three Stooges)。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本書要告訴你什麼

 

在後方的章節裡,我會介紹這個問題的幾種病灶,其中有些扎根於人性,有些是美國人特有的毛病,更有些是現代人、特別是有錢人免不了的文明病。

 

在第一章裡,我會討論「專家」的定義,還有就是專家與素人間的衝突是否真的是種新奇的玩意兒。到底怎樣才叫作專家?遇到自身背景或經驗值以外的困難決定,你會去找誰給建議呢?(萬一你覺得自己從來不需要任何人的意見,那恭喜你,就是你這種人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寫不可)。

 

在第二章,我會探討的是在美國,專家與公民間的對話,乃至於任何兩者之間的對話,何以會變得如此貧乏?大家不要自己騙自己,任何人只要一說起自己看重的事情,特別是講到自身深信不疑的信念與價值,我們都會輕則討人厭,重責讓人生氣到完全不想賞臉。社會上不少專家與客戶間的合作關係會出現阻礙與問題,經常都是因為基本的人性弱點在作祟,而在第二章裡,我們會首先來思考一下有哪些「天險」會妨礙雙向的溝通與理解。這樣思考過之後,我們便能仔細地去觀察二十一世紀許多特別的問題。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知在美國是一門邪教,而且源遠流長。
反智像一道綿延不絕的線,蜿蜒貫穿著我們生活中的政治與文化面,
至於滋養著這條線的謬誤觀念,則是:
民主就等於「我再無知,也可以跟博學的你平起平坐」。
──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鼓起勇氣坦白寫出自己的心聲
~承認他人訓練法

社會上充斥著「社交辭令」、「客套話」和「成人的應對進退」,對於命中注定要生活在社會這個框架中的人類而言,察言觀色或許是趨近於生存本能的「自我防衛」,也是一種避免摩擦或衝突的「刻意行為」。

不過在寫個人的文章時,「過度」的「社交辭令」、「客套話」或「成人的應對進退」恐怕是不必要的,否則很有可能會泯滅作者本身的主體性。

舉例而言,假設你看了一部大家都說「很無聊」的電視劇,你卻覺得「好好看!」想在自己的臉書上發表關於那部電視劇的心得,可是又不免在意起他人的眼光,懷疑自己該不會是個笨蛋,否則怎麼會覺得這部電視劇「超好看」的呢?左思右想之後,也許你會採取這樣的寫法: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區分事實與判斷
~「事實或不實」的辨別訓練法

日本將於二〇二〇年舉辦東京奧運,對於景氣的提升是一件好事。

如果你讀這句話不覺得哪裡奇怪的話,可要特別當心了,因為就算日本確定將舉辦奧運,景氣也不一定能夠提升,也就是說,第二句話提供的資訊很難被稱為事實。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科醫生與瘋狂大腦決鬥的傳奇》神經學奇案500年,世界最古怪病症的不思議之旅 
臉譜8月_外科醫生與瘋狂大腦決鬥的傳奇_立體書封(0725)  
  


出版時間︰
2018.08.02
作者︰
山姆‧肯恩Sam Kean
定 價︰480元

Amazon、Goodreads年度科普好書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寫出「讀者本位的文章」

~送禮訓練法

 

你知道日本國內販售的汽車雜誌有多少種嗎?
光是定期刊物就有五十本以上。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汽車雜誌呢?
我們把問題稍微改變一下吧。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業之死:為何反知識會成為社會主流,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由此而生的危機?

     180719 專業之死_立體封          

      

出版時間︰2018.07.31
作者︰
湯姆‧尼可斯(Tom Nichols)
定 價︰380元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從動筆前的「思考準備」到下筆後的「冷靜修改」,誰都能寫好作文、報告、企畫書的32種練習!

     臉譜8月_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_立體書封(0723)        

      

出版時間︰2018.07.31
作者︰
山口拓朗(Takuro Yamaguchi)
定 價︰350元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K1

TK2

TK3

TK4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