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力量 

有時候,一張圖片便勝過千言萬語。最近我為一間公司的經理人安排了整天的訓練課程,這間公司專門處理、回收廢料,而我安排這個課程來引領他們將薪水連結到工作的意義。當小組活動進行了幾分鐘後,我要他們報告連結薪水與工作意義的不同方法,於是大家開始發表意見,大部分人都提到「我們保護環境」或「我們提供給大眾乾淨的飲用水」之類的事。

這些確實都正確,但在情感上有所不足,因此難以產生意義,意義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情感,就像是賽車上所裝的氮氣加速系統,只要按下按鈕,就會得到爆炸性的衝刺力量。然而,光靠「我們保護環境」這類的籠統陳述是無法引起任何感情的,想要激發出情感,就必須要有故事與繪聲繪影的描述。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幾千年,而這麼多年來,我們都一直使用故事來溝通。故事的重要性在於幫助我們在腦中建立圖像,而不管怎麼說,圖像總是比純粹的資訊更容易理解。我還記得物理老師曾問我們一個問題:我們朝著一百碼外的猴子發射子彈時,猴子也同時跳起來,如此一來子彈究竟會不會射到猴子?今日的我早已無法記起當時解出這個題目的公式,但我卻仍然可以在腦中描繪出這隻可憐的猴子在子彈射出同時跳起的畫面。

於是,我問由資源回收部門主管所組成小組:「你們如何保護環境?」

坐在後排的一名女主管回答:「我們回收廢紙來拯救樹木!」

拯救樹是很好,但還是太籠統了。

「多少棵樹?」我問。

大家突然都沉默了下來,因為沒人知道確切數目,但有人帶來了每月廢紙回收量的紀錄,也知道多少噸的紙等於一棵樹,所以不久後,便有人算出了答案。

「就每個月回收的平均廢紙量來算,我們每個月拯救一千四百四十六棵樹!」

你可以感覺到房裡蔓延著一股驕傲的氣氛,因為這間公司第一次發現自己每個月救了一千四百四十六棵樹,而這不是比「我們保護環境」更有視覺上的效果嗎?

讓我們再次回到格蘭特在大學電話中心的實驗。想像一下,要是格蘭特給第三組的不是信件,而是條列著工作意義的一張清單,其中一條也許這麼寫道:「你幫助窮困的孩子進入大學,你為他們開了一扇門,而他們的人生將從此不同。」

雖然這樣的陳述一字不假,但是否也能達成捐款數目加倍的成績呢?對此我很懷疑,雖然這樣的清單確實有助於將意義連結到薪水,但它卻不如信件來得有感情,因為信件能夠助你描繪出一張圖片,讓你明白對方的人生是如何因為你而改變,這比起直接說出「你幫助我們上大學」更有效果。

故事與細膩的描繪在溝通上也是很有用的工具,人類就是仰賴這些才能將歷史上的智慧傳承後世。故事之所以能夠使訊息流傳、傳承,一來是因為它具有視覺上的效果,二來便是因為它能激發情感。我曾聽過一個演講,講者是一個農夫,他試圖解釋有機農業是如何異於他之前使用殺蟲劑、農藥的務農方式,他採用了很多證據、數據與理由來講解,但卻不太能引起共鳴;而後,農夫決定用另一種方法講解,他說:「你知道嗎,在我轉換跑道從事有機農業前,從田裡回到家時,我兒子常常會衝來抱我,但我都得阻止他,我必須對他說:『停!你現在還不能摸我,得等我換下這身衣服才行。』現在的我選擇有機農業,當我從田裡回來時,如果我兒子想來抱抱我,我都不必再阻止他。」有了這個充滿畫面的故事,聽眾一下就「懂了」,直到今天,每當我逛食品雜貨店時,都還是會想起這個故事。

故事與圖像幫助人們記憶,而當這項技巧應用在「第二筆薪水」上時,就要越明確越好,你的員工瑪莉—負責小型新興企業的貸款專員—明白她的工作能幫公司保全資產,但這無助於她對工作的投入,不過要是你讓她看見她是如何幫助一個企業家創業、實現夢想,她的動機便會從此不同。

當意義與薪水連成一體時,你的員工對於追求自我價值的需求也被滿足了。給第二筆薪水是一件很單純的事,你不必尋求任何完美的意象或文字,因為第二筆薪水的精神在於幫助員工宏觀地了解他們所服務的對象、他們所做的工作以及他們所帶來的改變。就像尼克,因為意外激發出超人般的力量,抬起汽車拯救了小女孩,你的員工也會因為第二筆薪水而激發出深沉的內在動力,他們從此深切渴望為周遭的人帶來改變。這其中的變化,將令你大吃一驚。

 

 

 

 

 

 

領導現場關鍵9件事》每周一聚焦9分鐘,想清楚這些事就能讓你的團隊更出色

 

      
領導現場關鍵9件事_3D      
       

出版時間︰2013.07.09
作 者
詹姆‧羅賓斯(James Robins)

定 價︰280

亞馬遜讀者★★★★★評價

加拿大報業龍頭《環球郵報》二○一二年度最佳選書

 

生活中處處都是領導現場。

帶人、管人、與人相處,有什麼重要眉角該注意?

如何有效把關,讓組織運作順暢、告別疲乏表現?

關懷、給予認同感、找出工作意義……知道不難,實踐最難!

跟著領導大師到工作現場走一遭,就能一口氣擊破九個領導決勝關卡;

每周一花九分鐘調整、思考、訂立目標,就能精煉領導力、打造完美團隊!

這本書立意清楚、實踐度高,

寫給營利或非營利組織的大主管、小主管,

以及在任何領域想要擁有出色領導長才的年輕人!

 

 

設想你領著一群喜愛登山的人去爬山,只差幾公里就可以登頂,可是訂定的回營時間已到,你該怎麼辦?

該為了確保團員安全下山而獨排眾議,還是順從眾人的心願繼續前行?

登山好手跟優秀的登山嚮導差別在哪裡?

出色的工作表現並不等同於卓越的領導力,如何超越個人能力、用對方法帶人,請親臨現場學領導!

 

 

 若要帶人又帶心,這四大要點最關鍵

P怎麼做能使下屬感到被關懷
常中蒐集下屬的「生活數據」,讓下屬感到被重視是拉近距離的最佳途徑之一,如此一來,溝通任何事情都不成問題。

P如何挖掘出潛藏每個人心中的征服感?
善用「個人技能」和「任務難度」這兩項指標,就能找出能讓員工全心投入、表現傑出的最佳狀態稱之為「沉浸區」,為每個人設立目標的最適強度。

P你能給出有效的認同或讚美嗎?為什麼說「做得好」沒有用?
有效的讚美須同時兼顧行為、人格特質與貢獻三面向的認同,例如:「這份報告很完善行為,我知道這是出自你對細節與趨勢的洞察力人格特質,這確實對公司很有幫助,讓我們知道是否該冒險繼續這項計畫貢獻。」

P如何幫下屬找到工作意義?
好的團隊成員應該獲得第兩筆薪水,第二筆薪水有許多種「給法」,無論怎麼給,重要的是得跟貢獻度相連結,獎勵的同時也幫助下屬找到工作意義,主動追求卓越。

 

◎ 此外,若想讓團隊一起往前進,還得會這些

P為下屬留一些自主性
人人都會想擁有自由跟支配能力,給予自主性是信任的表現也能為團隊注入更多創意。

P協助下屬成長
這一周,你要用什麼方法(模範、經驗、鼓勵)幫助下屬成長?該從哪個面向(知識、技術技能、職業技能與行為態度)著手?

P維護良好的社會關係
如何讓你的團隊免於問題行為的傷害?讓每個人都和你、團隊、公司、工作職責四面向維持緊密連結,就能打造團結、融洽的團隊。

P當「玩樂」的守護者
歡樂的氣氛能增加生產力、改善溝通,團隊的「玩樂心」也是管理者必須守護的對象。

P建立值得效仿的模範
好的團隊需要好的典範,屬下仰賴管理者的模範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回應。

 

 

工作現場的訣竅就這些,學會這九件事,就能每周一只花九分鐘,長期維持高效的領導力!

 

 

本書特色

l   一套「九分鐘」的思考法,幫助每個管理者在每周開始前迅速看清問題的輕重緩急

l   建立了一套簡易的員工培訓模型,幫助員工快速成長

l   一則則實際案例,具體生動,可仿效性高

l   以登山故事等活潑案例貫串全書,讓讀者身歷其境

 

 好評推薦

「在《領導現場關鍵9件事》一書中,作者詹姆‧羅賓斯便是你的嚮導,帶你到達領導生涯的另一高峰。」

 ──馬克‧桑布恩,得獎無數的知名演說家與暢銷作家;《每一天都是你的代表作─郵差弗雷德》與《別把自己做小了!》作者

 
「……如果每周一早晨,領導階層都能夠遵循書中所建議的九分鐘步驟的話,這些領導人便會成為所謂的『意義製造者』,因為他們的領導會讓公司組織裡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自己有著重大意義。」
 ──戴維‧尤瑞奇,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教授;RBL集團共同創辦人;《尤瑞奇樂於工作的七大秘密》共同作者

 

「真的有用!羅賓斯提供了簡單又實用的方法,讓所有的經理人都能踏上優良領袖之路。這九個簡單的原則與現今的工作環境息息相關,然而卻常被忽視。謝謝你,讓我的團隊有了不同。」
 ──蘇‧崔維茲,美國勞氏公司(Lowe’s)人事部經理

 

「一本簡單的優良讀物,其中提供許多實用方法,適合想提升自己並為下屬的生活帶來改變的領導階層。」
 ──戴比‧史坦恩,AltaGas財務長

 

 

全書目次

自序 

第一部  三條真理

第一章 登山好手v.s.登山嚮導

第二章 該不該服從?

第三章 領導與九種需求

第四章 你是領航員,還是看門人?

 

第二部 四大首要需求 

第五章  被關懷:傑克爺爺與大艾爾

第六章  征服感:要爬山,不要跑步機

第七章  得到認同:賞罰分明的點石成金法

第八章  意義:賺你的第二份薪水

 

第三部  五項次要需求與應用

第九章  自主性:控制

第十章  成長:球池與彈力床

第十一章  社會關係:如何讓團隊黏答答?

第十二章  玩樂:殯儀館中的笑聲

第十三章  模範:從阿凡達談起

第十四章  俯瞰的視野:信仰的重要

第十五章  九種需求的應用

第十六章  每周一的關鍵九分鐘



 

<作者簡介>

詹姆‧羅賓斯(James Robins)

詹姆‧羅賓斯是一位專業的顧問與演說家,專門幫助各公司組織增加生產效能並降低員工流動率。他時常將自己的經歷融入關於領導學的演講,總是引人深思,因此幫助很多經理人成為優秀的領導人物。

 

 譯者簡介

鄒詠婷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喜愛戲劇與英國文學。因為對語言的好奇,轉向研究心理學、語言學知識,大學畢業後進入荷蘭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語言學研究所,專攻語音學與第二語言習得,獲語言學碩士後歸國。現專職耳科聽力相關研究工作,並兼職翻譯。聯絡信箱:yttsou@gmail.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