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創新所需要的資訊、工具、資源從未如此平價、容易取得。當創新由只有資本家、創投家才能負擔的奢侈行為,轉變成中產階級在維持正常生活水準下就能擁有的機會,我們當然也能期待前所未有的創新產品、服務大量出現。

 

當我們讓人們把退休的決定,改成參與創新體驗,只因為它更有趣、甚至可能比打高爾夫球的嗜好花費更低,當我們改變人們閒暇時間的配置,他們就能發展出鑽石沉積的技術。

 

若我們提供一個空間,允許人們在短短幾個月內,花費數千美金就能探索、發展各種點子,他們終將找到一個價值數百萬的構想,創造、保住工作機會。

 

若我們提供一個平台,讓音樂家得以挖掘內在的製造本能,製造出醫療器材、發展理念、研發產品以改善不幸者的生活而且這一切只需要動用到「可支配所得」。

 

我喜歡「可支配」這個詞,它在我的詞典裡意味著「可丟棄的」:可以丟棄的閒錢,星冰樂、高爾夫、旅行、郵輪的錢。一點點的錢、時間、努力、試驗、失敗以及成功改變世界,這一切距離中產階級將不再遙遠。

 

這真的是令人興奮的時代,這陣強力的「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颶風,已經成長得比這個詞的發明人約瑟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當初預測的更巨大了。





《全世界在瘋什麼自造者運動?》
解放創新思維,動手打造未來新世界

1040519_全世界在瘋什麼自造者運動_立體書封w200  

出版時間︰
201.5.19
作 者
馬克.哈奇(Mark Hatch)
定 價︰280

全國知名自造者社群Fablab Taipei、FutureWard未來產房、Good Work享實做樂、MakerBar Taipei、MakerDiwo創客窩、OpenLab Taipei、WeSchool維創工坊
~聯合推薦~(依英文字母排序)

 

 

從美國吹起的「自造」旋風,為何被譽為臺灣未來十年至為關鍵的機會?
3D印表機、自造者、天使基金、共同工作空間、群眾募資、孵化器、物聯網……這些名詞怎麼串聯成眼前最重要的浪潮?

沒有成本的創新、無須為失敗付出代價的開發模式,

成就了《大英雄天團》的杯麵、《鋼鐵擂台》的機器人,以及無數素人本來只能在腦中相遇的夢想。

你也可以改變世界──請聽Maker的未來新主張!

 

 

 

「自造者運動」二○○六年從美國西岸點燃,延燒至全世界,近兩三年來,台灣各地紛紛成立各具特色的自造空間(makerspace),迎來數位製造結合個人製造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而「自造者運動」究竟是什麼呢?自造者空間TechShop的創辦人之一馬克.哈奇以TechShop為例,揭示自造者的理念和當今資訊、創意爆炸年代的未來趨勢。「自造者運動」藉著發揮個別、相互的創意來解決世界上大小問題,以製作行動來回應人類生活的需求。


本書共有十個章節,帶你理解整個「自造者運動」的內涵、形成背景,以及眾多有趣的自造者案例。在這本書中,你會看到:幫史汀寫歌的音樂人,花3,000美金就研發出讓國家衛生組織採購的醫療設備;因為媒體業蕭條而被裁員的文案寫手,在TechShop埋首幾個月後,變成珠寶設計師;預估一臺造價要600萬的遠端視訊機器人,只要花2%價格就打造出來,並且還廣泛運用在弱勢老人的照護上。

這些故事不是特例,也不是奇蹟,社群的力量、共享經濟的模式,讓創新不再需要高昂成本,失敗也不用付出太多代價。這本書有太多振奮人心的自造故事,它將改變你,而你將可能因此改變世界。


 

自造者運動宣言
解釋自造者宣言的訴求(做Make、分享 Share、給予 Give、學習 Learn、工具操作 Tool up、玩 Play、參與 Participate、支持 Support、改變 Change)是藉由創造、和其他人分享和給予,不斷自我學習、配有工具技能,抱有樂在其中心態,參與相關社團,尋求實際財務或情感支援並擁抱因創造而來的改變。


創新解放
因電腦發展快速推進使科技工具的大眾化,大幅降低創業成本。新興創意家能快速從低成本、低門檻的經驗學習,及早失敗同時也意味著相較以往創業,這個世代的創業家能夠更迅速地成功。

創業實踐社團
本章介紹了業餘創業家(無論是利用週末時間或者因被裁員而從事創作)和創業空間,如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自造者空間 TechShop 等。

知識、學習、控制和智慧
描述自造者所需要的要素,分別為能與經驗合而為一的知識、資訊透明年代,學習取得簡易化、機器成本降低和軟體推陳出新,使各項工具不僅變得更大眾化也更加容易操作,預言第三波工業革命,而硬軟體也將朝智慧生產方向前進。

餵養創新
群眾募資正是網路時代創業重要的資金來源,作者舉了因網路連結而成功創業的 Kickstarter, 阿里巴巴和 ETSY 為例,同時也介紹了 Startup Weekends,該活動在週末舉辦提供新創企業宣傳平台,讓創投和新興企業家相互認識,文末亦介紹美國新創企業募資法案解禁,讓創業更順利。

工具與資訊的大眾化
近二十年來,不僅因網路和電腦大眾化發展降低創業成本,硬體工具同時也變得更便宜。最主要的原型製造工具為車床和銑床,而兩者價格也都在近幾十年來下降,而功能也變得更強大,更簡易操作,這些都影響、改變了以往企業新產品上市模式,降低成本和時間,如產品甫推出即直接接觸末端使用者的 Facebook, Instagram, 推特,另有開放原始碼硬體如 Arduino 和各種自造者社團使「make」更加大眾化。

專業的業餘者崛起
舉了數個充滿熱情的專業-業餘創業家(Pro-Am)的案例,他們皆非該創業領域的專家,但都先以製造 prototype、群眾募資而成功。

分散、彈性生產
介紹近來爆紅的 3D 印表機並以其做為分散式彈性生產的例子,預言未來更開放、流動的生產、創業模式,甚至減弱矽谷在創業環境的影響力。

加速創新
為了能加速創業,勢必得要有能支持、鼓勵創新發展的平台和資源,作者舉了史丹福大學的研究生綜合學程(Stanford D. School)和從這些課程起家創業的案子為例,肯定自造者空間是創新創造的催化劑。

藉參與而改變
介紹參與自造者運動的方式,鼓勵動手做。從單純、不動手的雜誌閱讀、相信理念,到參與 Maker 博覽會、使用各種協助製造的軟、硬體,參與自造者社團、加入駭客空間等都是參與這場革命的方式。


~各界好評推薦~

  李文淵(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系主任/所長)
  李政宜(和碩聯合設計總監)
  林大涵(貝殼放大共同創辦人)
  洪堯泰Fablab Taipei 創辦人、台灣自造者協會理事長)
  陳良基(臺灣大學學術副校長)
  楊育修(台灣自造者空間未來產房(FutureWard)共同創辦人、電影紀錄片《自造世代》、《設計與思考》製作人)
  蘇文鈺(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與Program the World偏鄉兒童與少年程式設計教學計劃主持人)



 此書完整呈現自造者的理念,相信對教育工作人員與設計相關人士皆具有攪動腦袋的效益。
——李文淵,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系主任/所長

在自造者運動發展的過程中,
TechShop是所有類似的自造者空間最具有矽谷精神的代表性企業。馬克.哈奇在這本書中,介紹了許許多多在TechShop內活動的人,發生過的事,創造出來的產物; 藉由這些案例,讓人更清楚的認識到,在這波越來越盛行的自造者運動浪潮裡,一個自造者空間如何幫助每個有想法有創意的人介接合適的資源,獲得更多的知識,建立更多的人脈,實現他的創意,他的夢想,進而創造出更多創新的未來產業。
——洪堯泰Fablab Taipei創辦人、台灣自造者協會理事長


聽到《全世界在瘋什麼自造者運動》這本書要發行,我真是太高興了!設計與製造的結合是台灣這些年來,在全球供應鏈中,賴以擄獲顧客的心最具優勢的能力。自造者運動無疑是台灣下一波該掌握的關鍵,虛擬世界需要它,實體世界也需要它,下一世代的物聯網更需要它的加持,我們正處在創意創新革命大爆炸的起頭,書裡的故事讓我們神往,書裡的環境讓夢想可以成真,讓我們在台灣一起打造自造者空間,一起加入自造者運動,一起來改變世界!
——陳良基,臺灣大學學術副校長


細細讀來本書中所提到的人物、故事及發展過程,在在都是讓我可以暫時忘卻創業道路艱辛,期望我們也能在台灣也打造出一個硬體自造生態系統。誠摯推薦這本讀來讓你熱血澎湃的好書!!
——楊育修,台灣自造者空間未來產房(FutureWard)共同創辦人、電影紀錄片《自造世代》、《設計與思考》製作人


在美國,即使多年來製造業大量外移,自造活動的火種一直都沒有熄滅。不過,當今的自造者運動與過去單純的自己來動手在實務上與意義上都有許多的不同。本書的作者,同時也是
TechShop的主人,他所引領的自造者活動卻是完全不同等級的,那是擁有頂級的機具,讓人人都有機會來使用這些機具「自己來」完成自己想做的東西。不只是傳統的DIY而已,更不是一般以興趣為導向的Fablab可以比擬,許多響應自造者運動而生的新創團隊利用Techshop的優勢,在裡面孕育他們的產品,過去的美國人一向以喜歡DIY著稱,這下子是如虎添翼。

 

這十幾年來,台灣的孩子們卻逐漸喪失自己動手的能力……要讓台灣脫離目前的困境,不是一般人「自己來」就可以了。不管是教育方針,政府政策甚至是產業經營,都到了需要加把勁的時候了。把台灣的自造精神找回來,提供如TechShop一樣的空間與武器,我相信我們的孩子在這一波風潮下,不會輸給任何人。
——蘇文鈺,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與Program the World偏鄉兒童與少年程式設計教學計劃主持人

   

~目錄

致謝

自造者運動宣言
簡介
第一章 自造者運動宣言
第二章 創新解放
第三章 實踐者社團
第四章 知識、學習、控制和智慧
第五章 餵養創新
第六章 工具與資訊的大眾化
第七章 專業-業餘者的崛起
第八章 分散式彈性生產
第九章 加速創新
第十章 藉參與而改變
結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