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掙脫困境

 

 

親愛的Sugar:

大約十八個月前,我懷孕了。儘管事發突然,但我和男友決定要生下這個寶寶。這件事並不在預期之中,然而我們非常興奮,滿心期待成為一對父母。這個孩子的到來是受到歡迎的,他是被深深愛著的。我在懷孕六個半月時流產。之後,我再也不曾從打擊裡重新站起來。

每一天,我都想著那個孩子要是活了下來,會是什麼樣子。那是個女孩,她已取了名字。每一天我醒來,想的是「現在我的孩子應該有六個月大了」或是「我的女兒現在應該開始會爬了吧」。有時候,我腦中被「女兒」這個字眼狠狠填滿,一遍一遍又一遍重複播放,再也塞不下任何其他的東西。

當然,我身邊所有人都在懷孕生子;不論走到哪裡,看見的全是幼兒與寶寶們。我得強迫自己為他們感到開心,將我真正感受到的巨大空虛隱藏起來。事實是,我覺得早已痛到麻木,卻不知道為什麼,痛楚還是如此清晰。我的親友們都認為,過了這麼久,我應該已經走出傷痛了。就如同有一個人向我指出的,「只不過是流產而已」,他說。所以我也覺得內疚,對自己深陷沈淪於過去的陰霾,為一個還未出生的孩子哀悼過度而感到羞愧――我應該要瀟灑放下才對。

我很少提起這件事,假裝它從未發生過。我去上班、跟朋友約會、微笑、裝作一切都很好。我的男友對我非常好,給我很大的鼓勵與支持,但我猜他並不瞭解我的狀況有多糟。他想和我結婚,然後再嘗試懷上一個小孩――他認為這會讓我高興起來。但一點都不。這只讓我想狠狠地在他腦袋上揍一拳,痛恨他沒有和我一樣痛苦,一樣受到折磨。

還有我流產的原因。在醫院裡,我的醫生說他並不意外我會流產;因為體重過重,我的懷孕本來就是高風險的。聽到這其實是我的錯,真的很難承受。一部份的我覺得那個醫生是個徹頭徹尾的混蛋;但另一部份的我卻想,「他可能說得對」。這可能真的是我自找的,是我害自己失去了寶寶…每每想到這裡,總令我痛不欲生。有時內疚感太過強烈,我甚至無法呼吸。出院以後,我找了個私人教練,開始節食、減肥――然後情況漸漸失控。有時我會好幾天都不吃東西;有時我又暴飲暴食,把所有視線所及的食物全塞進嘴裡,接著又全吐出來。我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健身房裡,在跑步機上不停地走,直到再也沒有力氣抬起雙腿。

我的朋友和家人都以為我恢復得很好,Sugar;但事實剛好相反。我滿腦子想的都是自己是如何把一切都搞砸了。一切感覺起來都已脫出掌控,我無法處理、無法面對。理智的那個我心裡很清楚,如果再這樣一蹶不振下去,我真的會毀掉自己。我明白,但我不在乎。

我想要知道如何把那個在乎的自己找回來。我想要知道如何才能不那麼羞愧自責――如何才能遏制那個「我殺了我的寶寶」的感受。

我的女兒。她有個名字。她是被愛的。而我覺得這些似乎只有我一個人在乎。而這又讓我覺得自己很傻、很蠢、很沒用,為了近一年前的一個「小小的流產」而哀慟逾恆。我被困住了。


祝順利,

困獸

 

 

親愛的困獸:

我很遺憾妳的寶貝女兒過世了。真的、真的非常遺憾。我能感覺到妳的痛苦,穿過我的電腦螢幕襲來,劇烈地顫抖著。這是很自然的;本來就是這樣子的。儘管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試圖抑制真實情感的時空與文化中,但當真正可怕的事情發生時,痛楚與挫折依然是我們最真實、最自然的反應。

那些說妳「現在應該要放下妳女兒的死了」的聲音――別聽他們的。最大聲宣傳這種說法的人,往往從未遭遇過任何需要他們「放下」的事情;或者至少,沒有碰過真正會令一個人的世界天翻地覆、心靈受創的經歷。在他們之中,有些是真心以為自己在想辦法減少妳的痛苦,在「幫妳的忙」;有些對妳遭遇的極端不幸感到恐慌不安,於是試著用言語將妳的悲慟驅散。這些人裡面,很多都是真心愛妳、也值得妳的愛回報的人;但在療傷癒合、撫平妳失去女兒的創痛的路上,他們沒有辦法給予妳足夠幫助。

他們活在「地球」。妳活在「我的寶寶死了」這個星球上。

妳似乎覺得自己是孤軍奮戰的――但妳不是。在別的地方,也有女性正閱讀這篇文章,眼中滿是淚水;也有人鎮日對著自己不斷重複默唸著:女兒、女兒或是兒子、兒子…;也有人為了各種自己曾做過或沒有做的事情日夜飽受折磨,害怕那正是她們的孩子夭折的肇因。妳得找到這些女人,她們是妳的盟友。

我明白,因為我也曾在幾個非地球的地方住過。

與一個和妳有過相似經歷、因此瞬間就能明白妳所說的感受的人交流,即使只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帶來的療癒力量亦是彌足珍貴、強大無比。打電話給當地的醫院、生產中心,詢問有關針對在生產前後失去了寶寶的人所組成的互助團體資訊。閱讀伊莉莎白·麥克萊肯(Elizabeth McCracken)的自傳《虛幻臆想的完美翻版》(An Exact Replica of a Figment of My Imagination*注3)。找到適合妳情況的線上社群,讓妳無須戴上面具假作坦然不介意,也能侃侃而談與人交流。

另外,不要再瞞著妳貼心的男友了。告訴他妳有多想一拳揍在他腦袋上,再告訴他妳為什麼有這種感受。問他對你們的女兒過世有什麼想法,然後耐心傾聽,盡可能不要將他的經驗拿來和妳自己的做比較。我認為妳需要一個心理治療師(妳應該自己一個人去,也應該和男友一起去)。我強烈建議妳今天就拿起電話預約。心理治療師能協助妳將那些深藏心底的複雜哀慟挖掘出來,細細檢視,並幫妳面對、處理妳的(或許是情境性的)憂鬱症。

這就是能讓妳脫困的方法,困獸。主動伸出手,去摸索、去觸碰、去探尋。並非要妳從此把深愛的女兒拋在腦後,而是過回屬於自己的人生――依然包含了失去她的悲痛,但不至於被這種悲痛所綁架而失去生氣;妳最終將一步步來到一個階段,仍舊哀悼她的夭折,卻也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曾得到了愛她的機會。那是一個情感濃烈、漫無邊際的所在,充滿著駭人扭曲的美與無盡的黑暗與隱約閃爍的微光。妳得非常、非常、非常努力才能到達那裡;但妳可以的。透過妳信中那閃耀著哀慟悲傷光芒的每一個字,我看得出來,妳是個能夠勇敢遠行至那一端的女人。

擁有「Sugar」這個身份,有時會像幽靈一樣縈繞徘徊,揮之不去。這很有趣、很好玩;非常引人入勝又令人著迷。但往往每隔一陣子,就會有一個問題悄然滲透我的腦海,就像是我在創作其他形式的作品時,那些溜進我腦中的角色、場景、情境一般,令我魂縈夢牽。我無法放手。我回答了問題,但還有某種懸而未決的東西;在我弄明白究竟那是什麼之前,這封回信都不算真正寫完了。我能感覺它在那裡,便如豌豆公主*注4能感覺到藏在二十層床墊和二十層羽絨被底下的那顆豆子一樣。不將它拿走,我就無法高枕安眠。這正是我在看見妳的來信後的感受,親愛的。所以,妳當然應該要找到屬於妳的族群與盟友、和妳男友好好對話、預約心理治療師⋯⋯但我還有其他更真實的話想對妳說。

幾年前,我接手了一所中學的輔導課程,這群剛踏入青春期、勉強可以算是少女的女孩,多數是就讀七、八年級的貧窮白人小孩,沒人有稱職的父親――有人的父親在坐牢,有的根本「父不詳」,有的流落街頭嗑藥吸毒,有的甚至跟她們上床。而她們的母親,大半是沈淪於毒品與酒精之中的年輕女性,往往本身就有施虐的傾向。這二十幾名被學校教職員評為「高風險群」的女孩被分派給我,我們以團體的方式聚會,也常一對一見面。

我的職稱是青少年倡權顧問(youth advocate)。我應抱持無條件的、正面的尊重態度,幫助這些女孩「成功達到目的」。儘管她們的人生中充斥著混亂、墮落、焦慮、痛苦的悲慘景況。所謂成功達到目的,指的是在高中畢業以前沒有不小心懷孕,也沒有被扔進牢裡,並且最終可以保住一份塔可鐘(Taco Bell)快餐店或是沃爾瑪(Walmart)超市的工作。就只是這樣而已!那是如此渺小的目標,卻又艱難無比,像是企圖用你的小指去推動一台貨櫃車一般――一如螳臂擋車。

嚴格地說,我並沒有資格擔任什麼「青少年倡權顧問」,我從來沒有從事過與青少年相關的工作,沒有對任何人提供過諮詢,更沒有教育或心理學的學位。在過去的幾年裡,為了餬口,我是個端盤子的服務生,並把握每一段空檔拼命寫作。然而,不知道為什麼,我非常想要這個職位。於是我說服校方給我這個機會。

理論上,我不該讓那群女孩知道我是刻意要幫她們「成功達陣」。我應該要帶她們去一些從未去過的地方、做一些從未做過的事情,潤物細無聲,悄悄地潛移默化。我帶她們去攀岩場、看芭蕾表演,還去了一間獨立書店參與詩篇朗讀。這麼做的目的在於,如果她們喜歡憑藉著塑膠鵝卵石做的扶手和足踏,將自己如花初綻的青春軀體一步步拉上人造岩壁,那麼或許她們就不會隨隨便便讓自己懷孕。如果她們能夠捕捉到藝術之美――真切鮮活在眼前創造誕生的藝術之美――那麼或許她們就不會在僅十五歲時就染上安非他命毒癮或是偷拿別人的錢包然後入獄服刑。

相反的,她們會長大,然後在沃爾瑪找個工作餬口。這就是我這個職位的期許、目的、以及學校付我薪水的原因。而在做這些潛移默化的事情的同時,我還應該對她們談及性、毒品、男孩、母親、感情、做作業的好習慣、自尊的重要性等等話題,誠實回答她們的所有問題,並且以同樣無條件的、正面的尊重態度面對她們告訴我的所有故事。

最初,我其實很怕她們――怕得要命。她們十三歲;我二十八。她們的名字絕大多數不外乎以下三個:克莉絲朵(Crystal)、布蘭妮(Brittany)、或是黛希蕾(Desiré)。這群女孩疏離、乖戾、無禮、拒人於千里之外,對一切嗤之以鼻。她們以各式女用美妝品和髮妝品將自己層層覆蓋包裹起來,那些東西聞起來全都有點像草莓口味的口香糖。世上的一切她們都討厭,所有的事情都又無聊、又蠢,不是超級「酷」就是超級「基」(gay*注5)――我得開口禁止她們用「基」這個字來作為「蠢」的代名詞,而她們則認為我非常「甲」(fag*注6),竟然以為她們說很「基」真的是指同性戀的意思――當然,我又不得不再一次叫她們不要使用「甲」這個詞,結果這讓我們都笑了出來。過了一會兒,我將事先買好的日誌本分發給她們。

「給我們的?我們能留下嗎?」她們嚷嚷起來,快樂又滿是企盼的女孩嗓音迴響著。

「可以。」我說,「打開吧!」

我要求她們每個人在本子裡寫下關於自己的事情――三件真的,還有另一件是假的――然後我們圍成一圈,輪流大聲唸出來,猜測哪一條才是謊話。活動才進行了一半,她們已經變得很愛很愛我了。

不是愛上「我」,而是愛上我對她們而言所扮演的角色;或者,也不是因為我的角色,而是我對待她們的方式:一種無條件的、正面的尊重態度。
我從來沒有像這樣成為矚目與渴望的焦點。如果那天我的頭髮上別著一根小花髮夾,她們會想把它拿下來,別到自己的頭髮上去。如果我有一隻筆,她們就問我是否可以送給她們。如果我有一塊三明治,她們會想咬一口嚐嚐味道。如果我帶著皮包,她們會想看看裡面裝了什麼。更重要的是,她們想要把所有的事都告訴我。所有的事。於是,她們將關於自己的一切,真的全都告訴了我。

我聽著,不得不瞇起了眼睛,彷彿這個動作能築起一道防護牆,讓那些駭人聽聞、恐怖至極、難以置信、悽慘可悲、殘酷無情的事情離我遠一點,不要那麼清晰而可怖。她們告訴我的一切,讓我事後緊緊關上了辦公室的門,哭得撕心裂肺難以自已――那一樁接著一樁、無休無止的虐待、背叛、忽視、毀滅,太多的不幸不斷迴繞、蔓生,彷彿雜亂的藤蔓瘋長,纏繞糾結變形扭曲,最終成為一團永恆無解的絕望境地。

其中一個女孩長得非常美,有點像年輕版的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只是沒有那誘人的臀線。她有著剔透無瑕的皮膚,水藍的雙眼,光澤如鏡的一頭黑色長髮,胸部很豐滿,其他部分卻窈窕有致,像是模特兒一般的苗條身材。我認識她時,她才剛滿十三歲,卻已經與五個男人上過床,口交的人數更是這個的兩倍。她第一次的性經驗發生在十一歲,對象是她母親的前男友――那個傢伙如今正因為偷了台電視而蹲在牢裡。她現任的情人三十二歲;大多數的日子裡,他會到學校的停車場邊接她放學。我說服了她跟我去趟計劃生育中心,注射一劑狄波-普維拉(Depo-Provera) 。但在我們抵達以後,她最終並沒有打那一針。她拒絕讓女性醫師內診,醫生也不願在未進行婦科骨盆腔檢查的情況下為她注射避孕藥劑。她不斷哭泣、哭泣、再哭泣,哭得聲嘶力竭、肝腸寸斷,聲音裡的痛楚與恐懼會讓你以為有人走進房間裡,拿著燒紅的熨斗狠狠烙在她漂亮的臀部上。我費盡口舌,試圖以言語安撫她、鼓舞她、給她力量;而那名女醫師說話的聲調令人安心,但帶著一絲威嚴,極具說服力。然而那個女孩――那個在剛滿十三歲的年紀就已和五名男性上床、為十名男性口交的女孩――卻抵死不從,即使那房間燈光明亮,只有兩名心懷善意的女性陪伴,她就是不肯躺在內診檢查椅上短短三分鐘的時間。

另外一個女孩,她穿著寬大得離譜的帽T,衣長及膝,不論天氣冷暖,總將帽子拉過頭頂。染成龐克粉紅的厚重頭髮,窗簾般蓋住了她的面龐,看來就像是她身體前後都是背面,沒有臉。要走動的時候,她會小心翼翼地將頭側向不同的方向,然後從那一簾長髮底下悄悄向外窺視。長達數週的時間,她都拒絕說話;她是最後一個開口問能不能把我的筆送給她的女孩。想和她拉近關係,就像是要討好一隻難馴的野貓一樣困難――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邁進一步,後退數里。但當我終於馴服了她的時候,她將長髮分開,露出蒼白、脆弱、滿是青春痘的臉。她告訴我,大多數的晚上,她都在與母親一起生活的公寓後方一條小巷子裡過夜,睡在破敗坍塌的小棚屋裡,因為她無法忍受跟母親共處一室,無法忍受母親的咆哮、謾罵、狂怒、酗酒,甚至有時會變得暴力、動手打人。她將帽T的袖子捲起來,讓我看手臂上的累累刀痕;那是她一遍又一遍用刮鬍刀片自己劃出來的,因為「這麼做感覺真的很棒」。

還有一個女孩,她母親的男友抓狂的時候,將她拖到後院裡,打開水龍頭,把水管裡冰冷的水往她臉上灌,直到她幾乎淹死,然後將她鎖在屋外整整兩個小時。那時是十一月,氣溫只有四十幾度(*注7)。這不是他第一次這麼做;自然也不是最後一次。

我告訴那群女孩們,這些事情是不對的,不能容忍的,犯法的。我說,我要打電話告發,相關單位會介入,然後這一切都會停止的。我打電話給警察局和州立兒童保護部門,天天都打,但日復一日,沒有人做出任何應對措施。一個人都沒有。一個動作都沒有。從來沒有。不論那個男人在他的後院裡,多少次拿起水管,幾乎將那小女孩淹死;不論那名三十二歲的成年男子,多少次從校園停車場接走一個胸部豐滿的十三歲少女;也不論那身著帽T的無臉女孩,多少次必須在巷弄的小棚架底下過夜,以躲避母親的狂怒――始終無人行動,無人介入。

我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我有屬於我的艱難和悲痛。我以為自己非常瞭解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行的,然而這一切令我驚詫愕然、難以置信。我以為,只要讓人知道有不幸的事發生在孩子身上,那麼這些事情就會被阻止。但我終於意識到,我們所置身的這個社會,不是這樣的――世上根本沒有這樣的社會。

有一天,當我照例致電兒童保護部門,我忍不住開口詢問電話那一頭的女人,要求她向我說明,究竟為什麼沒有人去保護這些孩子?她說,他們沒有資金去照應非陷身於迫切危險中的青少年;州政府已經山窮水盡了,所以兒童保護部門能做的,就是分出優先順序來。對於十二歲以下的兒童,他們會迅速介入處理;但那些十二歲以上的孩子,他們只能在有人來電舉發時寫份報告建檔,再在一份長長的清單底下加入那個孩子的名字,然後,或許某一天有了資金與時間時,會有人去訪查一下他們的情況――如果真的有那一天的話。「但青少年有個好處,」她私下悄悄告訴我,「如果家裡的情況真的夠糟,他們往往會離家出走。我們在逃家兒童部分的資金比較充裕。」

我茫然掛上電話,感覺自己的胸骨正在一根根碎裂。甚至還來不及呼吸,那個一遍遍在後院裡被母親男友拿著水管虐待、無數次幾乎溺斃的女孩走了進來。她在我辦公桌旁的一張椅子坐下――所有的女孩都是坐在這張椅子上,敘述一個又一個她們人生中恐怖又荒誕的故事。她坐在那裡,將另一件可怕的事告訴我,但這一次,我對她說出了與過往不一樣的話作為答覆。

我說,這是不對的,不能容忍的,犯法的。我說,我會打電話舉發這件事。但我不再告訴她,這樣子那些恐怖的事情就會停止了;我不再向她保證有人會出面介入。相反地,我對她說,這種情況很可能還會繼續下去,而她必須熬過來。她得自己找出辦法,不僅僅是逃離這種困境,更要超脫出去;如果她辦不到,那麼她未來的整個人生也同樣會充滿不幸與悲慘,永遠永遠永遠無法改變。逃離很難,但如果她不想踏上與母親相同的命運,她就必須挺身為自己的人生奮鬥。「撐住」是不夠的――她得主動伸手去爭取、去追索,彷彿追逐生命中最渴求的目標那般努力迫切。她是一個溺水的人,人生中碰到的每一件好事都是一塊浮木,得孤注一擲奮力抓取,再拼命地游、拼命逃開所有不幸的慘況。她得一天天地數日子,一年年地熬過去,長大成人,然後朝向她最美好、最快樂的夢想全力奔逃,跑得越遠越好,一路跨過那座由她的渴望所修築而起的療癒之橋。

她以那種青少年特有的漫不經心、輕蔑又不屑一顧的態度聽著,但似乎聽了進去。這番話,我告訴了所有走進我的辦公室並坐進那把恐怖故事椅的女孩們,簡直像傳福音一樣,成為我的信念與教條。這變成我最常對她們說的話;因為,這才是最實際的真相。

對妳來說也是如此,困獸,還有其他那些同樣遭遇過極度悲慘經歷的人們。

妳永遠不會停止對女兒的愛,也永遠不會忘記她。妳會一直一直記得她的名字。但她已經死了,永永遠遠地死了。沒有人能夠出面介入並改變這個事實;也沒有人會這麼做。沒有人能靜默不語讓時光倒流,也沒有人能開口就讓一切煙消雲散。妳的痛苦與折磨,沒有人能保護。哭泣、暴食或者挨餓,轉身離去或者狠狠迎擊,甚至心理治療也無法將它驅趕;痛苦就是在那裡屹立不搖,而妳只能熬過去。妳得撐住,妳得忍受它,妳得自己一步步經歷過那些感受,學會愛它,繼續向前邁進,為了它讓自己變得更好,然後――朝向妳最美好、最快樂的夢想全力奔跑,跑得越遠越好,一路跨過那座由妳的渴望所修築而起的療癒之橋。在途中,妳的心理治療師、朋友、那些跟妳一起生活在「我的寶寶死了」這個星球上的人,他們能夠給予妳某些幫助,但要好起來――真真切切、腳踏實地的好起來――完全得靠妳自己。

在那所中學任職,是我這輩子做過最棒的工作,但我只待了一年的時間。那份工作太沈重,而我是個作家,所以最終我換了個不需投入那麼多的情緒、那麼深的感情的工作,以便繼續寫作。離職後七年,有天我在那所中學附近的一間塔可鐘快餐店吃午餐。正當我收拾東西準備離去時,一名穿著塔可鐘制服的女性趨近前來,喚出了我的名字。是那個總是在坍塌小棚屋裡過夜的無臉女孩。她的頭髮如今向後梳成了馬尾。她長大了。她二十歲,而我三十五。

「是妳?」我驚呼,和她相擁。

我們聊到她即將要升職為那間塔可鐘快餐店的副經理;聊到那群女孩中誰還與她有聯絡、她們的近況又是如何;聊到當初我帶她們去攀岩、去看芭蕾舞、在獨立書店讀詩;聊到她從那以後再也沒有做過類似的這些事情。

「我從來沒有忘記過妳,即使過了這麼多年也一樣。」她告訴我。
「我真的非常為妳感到驕傲。」我說,攬了攬她的肩膀。
「我做到了。」她說,「是不是?」
「對,」我回答,「妳真的做到了。」

我也從來沒有忘記過她。
她的名字叫做黛希蕾。


Sugar

 

 

 

 

 

 

 

 

 

 

《暗黑中,望見最美麗的小事》接受不完好、活出自己的56道練習
立體(0519)    
   

               
 

出版時間︰2016.5.26
作 者
雪兒.史翠德(Cheryl Strayed)
定 價︰360元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作者雪兒‧史翠德
化身網路專欄作家Dear Sugar
陪你含淚共讀56則讀者心碎來函及作者暖心又虐心的回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從未被發現的廢墟。
▎一個坦誠的懺悔,一次勇敢的心碎,一個堅定的抉擇……
▎那是引領我們在生命的長夜裡,不斷前行的隱微星光。

致 最親愛的你:

我是雪兒・史翠德,《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的作者。
當太平洋屋脊步道上一千一百哩的徒步旅程結束後,一切都重新開始了──
Sugar,是我的新身分,一個網站匿名答客問專欄作家。

以Sugar的名義,我在網路上回答了四面八方的人們提出的各種你無法想像的人生難題,
人們開始帶著畸零苦痛的人生傷口來找我,而最不幸的是,它們全是真的。
死亡、疾病、貧窮、外遇、背叛、家暴、性暴力⋯⋯
這些信裡的一切都曾經發生過,每封信都令我心痛窒息、輾轉難眠,
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力給出所有,以最大程度的信任與愛去回應。

我向你保證,人生不像電影,它只會更真更痛,絕不可能剪輯、快轉、倒帶、暫停,
任何你想要的,它都不會輕易給你。
我曾將自己的故事如實告訴你,現在,我也將這些讀者的信集結成這本書,
你將看到一段段一點也不甜美,但絕對真實的人生--

●我告訴一個每天過著「他媽的什麼鬼!」的日子的讀者,我三歲開始被迫幫祖父打手槍的事。

●我告訴被繼父強暴的女孩,這個世界沒有人可以救她。她必須努力讀完高中、避免未成年懷孕、找到一份穩定工作,好好地、普通地生活下去。

●我告訴在車禍中喪子並想自殺的悲傷父親:你的男孩再也不會回來了。你必須帶著對他的愛,在那個斷垣殘壁的世界中活下去。

●我告訴憤世嫉俗的年輕女作家:停止妳的自以為是。還有,怎麼關掉那個「為什麼不是我」的聲音……

我也試著讓在生活中掙扎抉擇、筋疲力竭的人們知道--

●如果妳/你是畢業即失業的那群大學生之一,當我說你們無須對任何人交代你的人生規劃時,並不是指你可以到處閒晃,然後發牢騷抱怨這一切有多困難。我指的是,建議你朝著自己的目標,那個無法被數據計算、衡量的方向邁進,奮力一搏。我指的是努力與實踐,是以最大的勇敢去愛。

●如果妳是一個夢想著懷孕生子的四十歲單身女性,妳確實需要認真地考慮生個小孩。這不是因為我希望妳生,而是因為妳想要這麼做!只有妳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是什麼模樣。

●如果妳/你不幸有身體或顏面的殘缺,苦於無法找到伴侶--你絕對不會從我這裡得到一張許可令,同意讓你就此封閉自己,放棄愛的可能。永遠不會。別再問「我能找到一個願意愛我的戀人嗎?」,你該問的是:「我願意讓某個人愛我――用那樣的方式愛我嗎?」

這裡頭的每一封信不只是為那些受傷的靈魂所寫,也是為你而寫,親愛的。
人是無比複雜的,人生也是,它因此疼痛難忍,也因此該死的美麗動人。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能夠解答誰的人生,但我相信任何人都值得一個最誠實而溫柔的提醒,
請讓我透過這本書,對你訴說我認為最好、最值得努力的選擇。


【各界人士好評推薦】

王浩威(知名作家)
周芷萱(性別運動參與者)
賴芳玉(律師)
蔡宜文(專欄作家)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與作家)

—— 美麗推薦

「打開書稿,先是想說:蛤~勵志對話書怎麼會找我?我自認暗黑系,本人超不勵志。後來看到序言的標題:『激進派的溫柔同情』,我就笑了。然後我往下閱讀,發現Sugar給的完全不是那種一句話妙答、一句話幫你的人生下結論、一句話就要你這樣那樣。Sugar把自己打開,絲毫不虛偽假裝,她聽你的痛、也吐出她自己的。作為一種激進派給予的溫柔,Sugar讓你覺得她的方法不見得有效、她的見解你甚至可以完全不同意。但是你會知道有人在乎,有人可以給你那一點點的溫柔。其實那就夠了。」—— 性別運動參與者 周芷萱



「Sugar雖然坦誠又嚴厲逼人,但她從不苛薄人。在她的世界裡,我們可以做一個最真善、最實在的人,我們值得無條件的愛。」——《出版人週刊》

「這些篇章活力充沛,生氣勃勃。而正是這種才華橫溢、深具啟發性的作品,能夠激勵年輕人懷抱作家夢為初衷。在《沙龍》雜誌辦公室裡,讀她的專欄,我們總是要用掉一盒盒的衛生紙,為她的發聲握拳喝采,或是因驚異、逗樂而大搖其頭。」——《沙龍》雜誌作家 莎拉•赫波拉


「Sugar從不『溺愛』她的讀者。她傾聽他們的故事背後更深一層的故事,並相信他們值得最好的選擇。她的同情與理解的層次令人驚嘆,她不耽溺於傷感,總在讀者自己發現前,一針見血地看穿問題窠臼所在。Sugar從不承諾會讓任何人感到心情好一點,但她對問題的理解之深,使她得以接下給予答案的重任。」——《紐約客》雜誌評論家 薩沙•弗雷-瓊斯


「Sugar徹底顛覆了答客問專欄的一切。」—— 小說《報告》(Report)作者 潔西卡•法蘭西絲•肯恩


「Sugar的專欄輕易地成為我這一年來所讀到最美麗的作品。它們應被放進學校課本裡。它們應被印在一張張小紙條上,空投到世界各地去,讓所有人都有機會看見。」
——《格爾尼卡》雜誌編輯 米契•阿姆斯壯


「迷人、特立獨行、平易近人、深具啟發、粗俗又異端――Sugar將一種既有的、早在一九三三年納旦尼爾•韋斯特的《寂寞芳心小姐》(Miss Lonelyhearts)就已存在的文學體裁徹底改寫。在她的版本中,她堅韌的愛幅員甚廣,有時是嬉皮姊姊式的疼愛,有時又像個嚴厲的女家庭教師。在世間一片虛偽汪洋中,Sugar如燈塔般矗立發光。」
——《新共和》雜誌 露絲•富蘭克林


「史翠德在不具名的網路文字專欄中,以筆名『Dear Sugar』,回應讀者所遭受到的所有事,從無愛的婚姻到霸凌,有毒癮的兄弟到無以名之的疾病。這無疑是最親密、深刻的寫作觀察,不只關照來信者的生命故事,同時也剖析著史翠德自己。這本書集結了最扣緊人心、充滿情感的文字,你讀完後會得到更深刻的領悟、敏銳的感知……也變得更有同理心。」—— 歐普拉網站書評 萊.紐曼



 目 錄 

引言

第一部 害怕的,始終只是自己
恍若鈴音
如何掙脫困境(*即將翻拍為HBO迷你影集)
給自己的狂歡嘉年華
無人摩托車
總結之日
有個包袱在妳頭上
像一個她媽的狠角色般,拼命的寫(*即將翻拍為HBO迷你影集)
一道全新的、支離的光
森林裡的兄弟聚會
討厭的念頭朝我襲來
抵達彼岸

第二部 引你前行至今的那道熠熠星光
雛鳥(*即將翻拍為HBO迷你影集)
出發!出發!出發!
它黝黑的弧線
他人的男友即地獄
啪!啪!啪!
在盡頭徘徊不去的女人
精子沒什麼好神祕的
瘋狂性愛自白者
未來有一顆古老的心
友誼為名,曖昧為實
以人為本

第三部 扛起自己的重量
美人與野獸
我選了梵谷
泳池的另一端
住在其中的真相
太多顏料了
迷你革命
不夠
「不」是黃金定律
愛情不是一場競賽
精采絕倫的人生
已知的未知
在你的島嶼之上

第四部 不需要為了我碎
渴望魔力
別樣絢爛的幸福
午夜夢迴的那一條隧道
成功的必經之路
無人搭乘的幽靈船
心底可怖的隱形人
電話旁的守候
我們在心底全都是野蠻人(*即將翻拍為HBO迷你影集)
性慾高張的女人
你所做過的壞事
彎曲
那個斷垣殘壁的地方

第五部 放進箱子裡,然後靜靜等待
甜蜜中的零星污點
我們是為了蓋一棟房子而奮鬥的
空碗
超脫
不可思議命運中的閃耀片段
平凡的奇蹟
這就叫做災難一場
你是我的母親嗎?
十個憤怒男孩
最美麗的小事(*即將翻拍為HBO迷你影集)

致謝

 

  作 者  

雪兒.史翠德Cheryl Strayed

小說家和散文家,她的第一本小說《火炬》(Torch)在二○○六年出版,隨即入選大湖圖書獎(Great Lakes Book Award)決賽,且由俄瑞岡州評為西北太平洋地區作家年度十大圖書之一。
二○一二年出版的個人回憶錄《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Wild) 由導演尚-馬克·瓦列翻拍為電影,並由瑞絲·薇斯朋擔任主角,這部電影於2014年入圍許多大獎提名,如第87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女配角提名等等。
她的文章曾刊登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知名紙媒,散文作品兩次被選入美國最佳散文集。她畢業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擁有雪城大學小說寫作碩士。她是婦女文學藝術組織薇達(VIDA)的創始成員,同時擔任其董事。目前與丈夫和兩個孩子居住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

 

   譯 者   

 

賈可笛

「台灣與英國都是我的故鄉,文字、旅遊、美食是我的陽光空氣水。我愛文字;閱讀、寫作和翻譯型塑了我的樣貌,是我的熱情與我的歸宿。」
二○一○年畢業於台大心理系。曾任研究助理、醫美公司文案、專利翻譯等。現為自由譯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