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這個禪修,你可以練習用心感受你所吃的食物。找一段你不需要趕著做什麼事情的時間。準備一顆美味多汁的蘋果(或其他你喜愛的水果),並將蘋果切片。靜靜坐著一段時間,慢慢來不要急,讓心思專注在呼吸上,並且凝視著蘋果。用無我的心境看待這顆蘋果,也就是說,看見這顆蘋果中的陽光、泥土和水。將意識放在那些成就眼前這顆蘋果的萬事萬物。 

 

盡情地享受這個時刻,緩緩地將一片蘋果放到你的嘴裡,並且專注在過程中的每個細節:當你將蘋果拿近嘴巴時,是不是已經開始分泌唾液?這片蘋果聞起來的味道如何?用你的嘴巴、舌頭、嘴唇與牙齒,像平常一樣品嘗這片蘋果,也可以比平常更緩慢點。當你咀嚼的時候,注意蘋果香味與口感的變化。細細咀嚼,不要急。當你覺得充分咀嚼後,把蘋果吞下,並且注意那個「是時候吞下這口蘋果」的感受。感受吞嚥的過程,看看你是否會體會到蘋果滑落胃裡的感覺。 

 

在吃第二口之前,停頓一下並調節呼吸,再一次凝視蘋果。盡量不要在吞下第一口蘋果之前將手上的蘋果拿近口邊。用心注意吃蘋果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與細節,如此一來,你至少會用十五分鐘來享受一顆蘋果。如果你用一種正念、緩慢與享受的方式來吃這顆蘋果,你將不會再用過去吃蘋果的舊方法了。

 

當你能夠用正念享受一顆蘋果之後,你便可以嘗試用正念享受一整頓餐點:進食之前你凝視著食物,食用時仔細地咀嚼,不要著急,嘗試以一種很放鬆的方式吃飯。不時停頓並且調節呼吸,確認自己的飽適程度後,再開始進食。吃到什麼程度時,你會感到飽足卻不會飽脹?你是否可以在到達飽適程度時(或之前)就停止進食。或者,觀察你是否被習氣掌控著,讓你持續進食?如果是的話,察覺這個習氣,注意習氣是如何讓你繼續進食。用心感受當下的習氣,但不要抵抗——察覺它的存在就好。體驗這個習氣是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流動,如何影響你的身體、思路與情緒。 

 

當你可以用這樣的方式進食,試著將這樣的方式推展到你所有的飲食活動。意識你每次的咀嚼與啜飲。就像一開始吃那顆蘋果一樣,深入地、完全地享受整個過程,並放慢節奏。 

 

用一種無修的精神練習,並且用快樂、平和、冷靜的心情練習。你不需要邊吃邊做事,你有權利專心享受一道餐點。如此一來,飲食再也不只是為了倉促滿足口腹之慾或者填飽肚子,而是變成了禪修的機會、修鍊正念的機會。飲食變成了引導你感受幸福的妙方。 

 

不僅是進食,你也可以將這種正念拓展到生活中其他面向的感官經驗。你可以練習用正念來購物:慢慢地思量每一個物品。這件物品非要不可嗎?這個東西健康嗎?有時候,習氣讓你買了許多對你或對這個地球來說,根本不需要或是不健康的東西。當這樣的情形發生時,如果你做得到,就改變它,如果還無法做到,那麼就單純地察覺它。保持正念能慢慢建立你作出智慧選擇的能力。相同的,你也可以將正念用在你所讀的文章或電視、電影及電腦裡所獲得的訊息。練習用心感受吸收這些訊息的過程,並且察覺它們是否影響我們的身心。不要強迫自己放棄什麼事情,只要單純地意識它們的存在,然後,讓正念成為你的導師。 

 

正念是佛陀在你心中溫柔的呼喚,教導你如何將苦痛拋在腦後,最後達致佛陀的快樂幸福之地







《佛陀的幸福課》從心理學角度解析佛教哲思,教你療癒自我傷痛,轉化負面情緒,找到當下的幸福感!

臉譜2月_佛陀的幸福課(改版)_立體書封(去白邊)1(0124)  
      
   

               
 

出版時間︰2017.2.7
作 者湯瑪士・培恩博士(Thomas Bien Ph. D)

定 價︰300元


這是一本,寫給所有人的幸福之書。 

幸福究竟是什麼?我們要如何才能獲得它? 

感到幸福時,要如何維持,才不會讓幸福消失或消退? 

在動盪與困難的時刻,又該如何持續保有幸福感?

 

幸福,就在當下! 
那是一股深藏心,溫暖又愉悅的滿足感,
這種能量不需外求就能自我獲得! 

 

佛陀說,「人生的唯一目標,是追求快樂與自由」。 

佛法看似古遠,其實是一門充滿智慧的學問,值得我們持續汲取養分; 

它的目的在極力減輕人生的苦痛,道理有如現代的臨床心理學, 

能夠教我們感受快樂,面對失落、病痛、寂寞及各種艱困的心境, 

甚至能讓我們以智慧及優雅來面對死亡。 

 

本書的作者培恩博士是執業心理學家, 他以生動的口吻告訴我們修鍊幸福的方法, 揭露佛法充滿人文的、來自經驗的、符合科學觀點的特質, 並不時佐以臨床心理學上的實際例子來加以說明。無論你是否有信仰,身為無神論者,或是抱持著不可知論的態度, 都能藉著書中開放而非教條的修行方式, 體悟幸福、療癒傷痛,成為完整的人。  

「別從自身以外尋求幸福。別以為你不幸福,其實幸福已在你心中。」 
──《佛之心法》作者釋一行禪師 

 

「這是一本充滿智慧又易讀的書,培恩為現代讀者揭開了古遠時代佛陀心理學的本質──幸福學。他更提供了實際的策略來讓我們發覺自身已有的幸福感。」
──哈佛醫學院臨床講師,《自我仁慈的正念之路》(The Mindful Path to Self-Compassion)作者克里斯多佛卓門(Christopher K. Germer)博士

 

 

醫學專業人士齊聲讚譽-- 

「絕妙、迷人、富有見地!佛陀式的幸福能幫助我們邁向更喜樂、自在、自由的境界。在這本書的每一頁都能感受到培恩的實務經驗、嚴謹的科學背景與豐沛的慈悲心。書中的想法與修練將提供我們轉化的力量。」
──聖塔克拉拉大學副教授,《正念的藝術與科學》(The Art and Science of Mindfulness)合著者蕭娜‧沙皮洛(Shauna L. Shapiro)博士

 

「透過閱讀此書,你會了解並經驗古老東方傳統智慧的意涵。培恩溫暖與慈悲地為我們畫出一幅通往幸福的地圖。誠摯地推薦此書給遭受任何形式的苦痛的人,同時也給那些想要找到幸福之路,並期望藉由活在當下找尋療癒能量的人。」──執業心理學家,《正念臨床手冊》(The Clinical Handbook of Mindfulness)編者法布里歐‧笛都娜(Fabrizio Didonna)博士

 

「西方的心靈科學與心理學,追求幸福的方法通常都包含要去執行、控制、努力或是獲得些什麼。在這本佛陀式的幸福中,培恩邀請我們用一種緩慢的步調、一種古遠東方的方式來尋找我們內心的平靜與滿足感。無論你的宗教信仰為何,你都能透過閱讀、思索與練習來感受本書韻涵的深刻智慧。」
──新墨西哥大學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榮譽教授,威廉‧米勒(William R. Miller)博士


  目錄  

推薦序
引言
第一章 感受幸福
第二章 放下執念
第三章 消除習氣
第四章 轉化想法與感受
第五章 我、無我與他人
第六章 照料我們的傷痛
第七章 幸福修鍊
第八章 幸福生活
第九章 死亡與重生
後記

 

 

    作者    
湯瑪士・培恩博士(
Thomas Bien Ph. D

美國新墨西哥州執業心理學家,教導正念療法,幫助許多人度過心理困境。發表過許多心理學領域的科學期刊與專書,在靈修與成癮問題上多所著墨。著有多本一般讀者適讀的心理自助類書籍,如《重獲正念》(Mindful Recovery)、《找尋內在核心》(Finding the Center Within)與《正念療法》(Mindful Therapy),並與史蒂芬・希克(Steven F. Hick)合著《正念與療癒關係》(Mindfulness and th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譯者    
盧郁心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畢,取得香港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MBA學位後曾旅居香港,現為全職文字工作者。熱愛翻譯工作,享受旅行,時時期待生活中偶然出現的精采對話。譯作包括:《簡單的事持續做,就不簡單!》、《國家地理終極旅遊》系列、《馬格蘭眼中的馬格蘭》(合譯)等,現任《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特約翻譯。歡迎來信指教:yuhsinlu@gmail.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