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群體共有的一般品質導致他們無法完成高水準的工作。涉及普遍利益的決定是由精英團體組成的議會做出的,但是來自不同行業的專家們並不比一群傻瓜所做出的決定更高明。因為,他們只能用每個普通人與生俱來的一般能力處理手頭的工作。群體中累加在一起的是愚蠢而非天生的智慧。如果我們把「整個世界」理解為群體,那麼根本不像人們常說的那樣「整個世界比伏爾泰更聰明」,確切說來應該是「伏爾泰比整個世界更聰明」。

如果群體中的個體僅把他們共有的一般品質集中在一起,那麼只會產生明顯的平庸,而非我們實際上想像的—會創造新的特點。那麼,那些新特點是如何形成的呢?這正是我們現在所要研究的重點。

不同的因素決定了群體獨有特性的表現,而且不受任何個體的支配。首先,僅從人數上考慮,當個體成為群體中一員時便獲得了一種不可戰勝的力量,這股力量使他聽任本能的支配。當他獨自一人時,他必將竭力壓制這種本能。因為,群體無名無姓,他難免會認為以群體之名遂無需承擔任何責任,一直以來約束著他的責任感便隨之全部消失。

第二個原因是,相互傳染的現象同樣影響群體特徵的表現以及發展方向。相互傳染是一種易於形成卻難以解釋的現象。

我們必須將其看作是催眠現象的一種,以下是一個簡要的解釋:在群體中,每種情緒與行為都具傳染性,這種傳染性可以使個體甘願為集體犧牲個人利益。這種能力與其本能相悖,如果不是成為群體中一員,他幾乎不會具備這種能力。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2-3

p4-5

p24-25

p66-67

p80-81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一般意義上來講,「群體」是指個體的聚集體,無論這些個體屬於哪個民族、從事什麼職業或性別,也不管出於什麼原因走到一起。但是從心理學角度看來,「群體」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在某些既定條件下,且只能在這些條件下,聚集成群的人們會呈現一些新特點,這些新特點完全不同於群體中個體所具備的特點。

這群人的觀念與想法漸趨於一致,他們自覺的個性逐漸消失,形成群體心理。毫無疑問,這種群體心理是暫時的,但呈現出的特點是清晰、明確的。於是,這樣的個體聚合體成為一個組織化的群體——我姑且先如此稱之,因為沒有一個更好的說法;又或許心理群體這一名詞更為可取。它成了一個單獨的存在體,並受群體精神的統一支配。

很明顯地,僅僅由於一群人偶然發現他們彼此同處一地,並不能使他們獲得組織化群體的特點。從心理學角度看來,當一千個人偶然聚集在公共場所,沒有任何堅定的目標,他們根本不足以構成一個群體。要想具備組織化群體的特徵,某些前提條件必不可少,我們必須對其性質加以確定。

一個群體向組織化群體轉變的首要特徵是:自覺個性的消失以及觀點的明確轉變。因此,組織化群體並不總是需要一定數量的個體同時出現在某個地點。有時在某種強烈情感的作用下,數以千計的孤立個體也可能獲得心理學意義上的群體特徵,例如民族事件。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偶發事件就足以促成他們聚集起來展開行動,從而立刻獲得群體特有的特徵。有時,五六個人就可能構成一個心理學意義上的群體,而偶然聚集在一起的數百人卻算不上。此外,雖然不可能看到整個民族聚在一起,但在某些影響的作用下,它也會成為一個群體。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透過這個禪修,你可以練習用心感受你所吃的食物。找一段你不需要趕著做什麼事情的時間。準備一顆美味多汁的蘋果(或其他你喜愛的水果),並將蘋果切片。靜靜坐著一段時間,慢慢來不要急,讓心思專注在呼吸上,並且凝視著蘋果。用無我的心境看待這顆蘋果,也就是說,看見這顆蘋果中的陽光、泥土和水。將意識放在那些成就眼前這顆蘋果的萬事萬物。 

 

盡情地享受這個時刻,緩緩地將一片蘋果放到你的嘴裡,並且專注在過程中的每個細節:當你將蘋果拿近嘴巴時,是不是已經開始分泌唾液?這片蘋果聞起來的味道如何?用你的嘴巴、舌頭、嘴唇與牙齒,像平常一樣品嘗這片蘋果,也可以比平常更緩慢點。當你咀嚼的時候,注意蘋果香味與口感的變化。細細咀嚼,不要急。當你覺得充分咀嚼後,把蘋果吞下,並且注意那個「是時候吞下這口蘋果」的感受。感受吞嚥的過程,看看你是否會體會到蘋果滑落胃裡的感覺。 

 

在吃第二口之前,停頓一下並調節呼吸,再一次凝視蘋果。盡量不要在吞下第一口蘋果之前將手上的蘋果拿近口邊。用心注意吃蘋果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與細節,如此一來,你至少會用十五分鐘來享受一顆蘋果。如果你用一種正念、緩慢與享受的方式來吃這顆蘋果,你將不會再用過去吃蘋果的舊方法了。

 

當你能夠用正念享受一顆蘋果之後,你便可以嘗試用正念享受一整頓餐點:進食之前你凝視著食物,食用時仔細地咀嚼,不要著急,嘗試以一種很放鬆的方式吃飯。不時停頓並且調節呼吸,確認自己的飽適程度後,再開始進食。吃到什麼程度時,你會感到飽足卻不會飽脹?你是否可以在到達飽適程度時(或之前)就停止進食。或者,觀察你是否被習氣掌控著,讓你持續進食?如果是的話,察覺這個習氣,注意習氣是如何讓你繼續進食。用心感受當下的習氣,但不要抵抗——察覺它的存在就好。體驗這個習氣是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流動,如何影響你的身體、思路與情緒。 

 

當你可以用這樣的方式進食,試著將這樣的方式推展到你所有的飲食活動。意識你每次的咀嚼與啜飲。就像一開始吃那顆蘋果一樣,深入地、完全地享受整個過程,並放慢節奏。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紳士鞋的奧義》

臉譜2月_紳士鞋的奧義_立體書封+書腰(0120)          
           

出版時間︰2017.02.16
作 者
飯野高廣(Takahiro Iino)

定 價︰320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制約迫使我們做出那些明知與自己福祉相違的事,當我們的習慣太過根深柢固無法輕易改變時,其實那正是我們練習不去對抗它的好時機。當改變的過程造成痛苦,你就該知道你已經過度苛求自己,而苛求並沒有產生效果。你也會看見,當你愈對抗,情況便愈糟。

對抗讓我們產生壓力,同時也讓我們更堅持去做那些我們不想要的行為。如果堅持用對抗習氣的方式,期待能帶來快樂,你就只會永不停歇地掙扎:更多內心的掙扎也會不斷產生,誘使我們離幸福愈來愈遠。


幸好,還有別的方法。除了感覺無助與不斷掙扎兩種選擇之外,我們可以透過正念來幫助自己消除習氣。我們可以用一種接納的心態與一顆清晰慈悲的心,來感受正在發生的事情。到底是什麼外在因素誘發了這個你不想要的行為?又是什麼內在因素—思想或是情緒——讓你一直朝著不想要的方向前進?你在身體的什麼位置感受到習氣正拖拉著你,那又是怎樣的感覺?

現在你有什麼感覺?之後又會是什麼感覺?試圖尋找那些感覺之間的因果關係,讓自己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並且冷靜、清晰、寧靜地看待這些感受。正向的改變並不是來自於混淆、惱怒與衝突的心思,而是來自於正念。不斷滋養你心中正念的能量,那麼,那些原本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有一天你將能夠做得到。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血與詩——感受群眾,才能理解群眾,試讀《烏合之眾》

詹偉雄(文化評論人)

 

 

公元1789714日傍晚,巴黎暴民攻破了君權象徵的巴士底獄,典獄長德.勞奈(Bernard-René de Launay被活捉遊街,準備遞送到市政廳前處決,沿途,不少的民眾用隨身的武器戳刺他,在抵達目的地前,德.勞奈幾乎崩潰了,他掙扎著高喊:「夠了,讓我死吧!」也就是這一用力,他的腿踢中了一位圍觀者的小腹,這時群眾便開始鼓譟,要這位民眾立時殺了他。

勒龐的《烏合之眾》一書,引述了法國大革命史學家
應該是Hippolyte Taine的記述,是這麼描繪這幅殺戮場面:

「他是個失業廚師,無聊的好奇心使他來到巴士底獄,想看看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因為大家都這麼認為,他也認為這是一種愛國行為,甚至覺得自己應該得到一枚勳章,獎勵自己手刃惡魔。他拿著一把借來的刀對著裸露的脖子下手,但是刀有點鈍,怎麼都割不動,於是他從兜裡掏出一把黑柄小刀(作過廚師,應該對切肉很在行),成功完成了任務。」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錄

12-13

42-43

60-61

142-143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烏合之眾》為什麼「我們」會變得瘋狂、盲目、衝動?讓你看透群眾心理的第一書
臉譜2月_烏合之眾_立體書封(20170125)                             
                  

出版時間︰2017.02.09
作者︰
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
定 價︰280元


2017年版新增文化評論人詹偉雄專文導讀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你好不容易有些時間可以放鬆一下,讓自己放下手邊所有瑣事,走到室外的露台歇一歇。你在露台的椅子上坐下來,輕輕嘆息,感覺一陣輕鬆。好不容易!你終於感覺自在,可以盡情地享受幸福。然而,不過一會兒,你的思路又開始飄蕩。在幾乎沒有意識到那些想法的情況下,你的心思已經離開露台、離開那張椅子、離開室外好遠好遠。突然間,一個能量從你裡面升起,而你並沒有怎麼察覺,只是開始掃掃露台的地板、弄弄園裡的花草,把環境整理一下。在你意識到之前,你已經替自己安排了工作,又開始忙了起來。

又或者,你決定來禪定一會兒,坐在椅墊上並且找到一個舒服的姿勢。你專注地進行幾次呼吸,但突然間,同樣的能量在你裡面升起。一開始,你的心思漸漸飄走,微妙地讓你沒有察覺。突然間,感覺身體癢癢的,你發現自己正在抓癢。身體開始不舒暢了起來,你開始扭來扭去、動來動去,想調整一下姿勢。

然而,當你動得愈多,你就愈想動。這時你想起有一通重要的電話要打,所以你提醒自己打禪結束後要記得打電話。但是,你卻不能把打電話這件事情拋在腦後。你打算暫時不去想打電話的事情,但越是抗拒,打電話的想法就愈是清晰。你告訴自己:「算了!我先去打電話吧!打完後再回頭禪定。」於是你打了電話,然後
回來打禪,然而這通電話讓你想起了一些其他的事情與煩惱,此刻你比剛剛更焦躁不安,你的身體不停蠕動。最後,你只能放棄打禪,乾脆去做點別的事情—而且,做什麼都好。


上述這股能量升起時,代表你遭受了習氣(vāsāna)的侵擾,你就像個傀儡一樣被習氣擺佈著。你以為你掌握著自己的思路行徑,但其實不是—是習氣在掌控你。雖然,這些焦躁不安的行為看起來無害,但是有些習慣卻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那些擺佈著我們的習氣,讓我們做一些沒有助益的事,讓我們與幸福背道而馳。因此,我們需要學習放下習氣,並且將它們轉化成幸福的能量。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