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章的意外
(罪惡、錯誤和金屬疲勞的研究)
你可曾聽聞那奇妙的單馬車, 它完全合乎邏輯製造,它運轉整整百年,日子不差半個, 然後突然間,它就——
奧利佛.溫德爾.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單馬車》(The One-Hoss Shay)
如果用最正確的方式來看整個實體世界,應該將它視為一個巨大的能量系統:在這個巨無霸的市場裡,各種能量不斷依照固定的規律和計算方式互相轉換、交易。只要某個行為在能量上會有優勢,它遲 早一定會發生。就某方面來說,「結構」的作用是延緩能量上有優勢的事件發生。舉例來說,重物掉到地上,藉此將應變能釋放出來,就能量而言其實有利。這個重物遲早一定會掉到地上,應變能一定會釋放出來。但結構的作用就是讓這件事情延遲發生,延遲的時間可能是一季、一輩子,或是幾千年。到了最後,所有的結構一定會破壞或毀滅,就像沒人逃得了一死。醫學和工程學的用意,就是將死亡或毀滅延遲一段充足的時間。問題來了:「一段充足的時間」是多久?在打造所有的結構時,我們都得設法讓它在我們認為適當的壽命內能「安全」運作。至於適當的壽命有多長?火箭可能是幾分鐘,汽車或飛機可能是十年或二十年,大教堂可能是一千年。霍姆斯筆下的單馬雙輪馬車,打造的時候就是要運作一百年,一日都不差;它最後也確實依照原訂計畫,在一八五五年十一月一號那一天,正當執事撰寫講道稿寫到「第五點」的 時候解體。但這一切當然都是鬼扯。同理,在內維爾.舒特(Nevil Shute)的小說《無航道》(No Highway)裡,膽大過頭的英雄角色狄奧多.哈尼(Theodore Honey)預言「馴鹿式客機」飛行剛好一千四百四十小時後,可能加減大約一天,機尾就會因為「金屬疲勞」而斷裂。這種說法當然也是鬼扯, 而且舒特一定知道這是鬼扯,因為他自己就是經驗豐富的飛機設計師。
在實務上,我們不可能讓結構的「安全」壽命剛剛好是多少個小時,或者多少年。我們只能根據累積的資料和經驗,用統計的方法來思考這個問題,然後再抓個合理的安全係數,根據這個來打造結構。在這整個過程裡,我們看的都是機率和推估值。把結構弄得太弱,我們也許能減輕重量、節省成本,但結構過早破壞的可能性就會太高,這樣我們無法接受。反過來說,把結構弄得非常堅強,讓人覺得它「永遠」不會倒。——一般大眾會想要這樣 它可能就會太重又太昂貴。以下會提到不少案例是強度增加後,隨之增加的重量反而讓結構更危險。由於我們的依據只有統計資料,我們為真實的世界設計出實 際可用的結構時,必須接受這個結構一定會有過早破壞的風險,就算這個機率再怎麼小,都一定存在。
阿佛烈德.波格斯利爵士(Sir Alfred Pugsley)在《結構的安全性》(The Safety of Structures) 一書中指出,到了這個地步就有趣了,因為我們的思考方式不能再只看邏輯了。如波格斯利所言,人類的情緒對結構破壞特別敏感。一般人總是頑固抱持一個想法,認為跟自身有關的結構或裝置都應該「不會壞」才對。這樣會連帶出各種情況,在有些情況下,這種想法不會帶來壞處,但有時又會造成反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飛機設計師多多少少有些調整的空間,可以選擇犧牲結構安全性,以便讓飛機具備一些其他的性能。此時被敵軍射下的轟炸機數量很高,每次出動可能就會有二十分之一被擊落。跟被擊落的機率相比,因結構破壞而折損的飛機數量很少,比例小於一萬分之一。飛機的總重量裡,差不多有三分之一和結構相關,因此將結構減輕,以換取其他優勢,此時當然是合理的選擇。
假如真的這樣做,結構性意外的比例可能會稍稍升高,但由此減下來的重量可以拿去配置更多禦敵用的槍,或是更厚的裝甲,如此一來折損的淨值或總量一定會顯著降低。但是,這一番話飛行員完全聽不進去:他們寧願冒著更大的風險被敵人擊落,也不願意賭上飛機在空中因結構問題而解體的小風險。
波格斯利認為,我們之所以覺得結構破壞讓人無法接受,有可能是從住在樹上的老祖先遺傳下來的,因為牠們最害怕的是樹巢在腳下破壞,這樣大人、小孩、大小家當就會全部墜地——而且一旦墜地,大人和小孩可能就會落入劍齒虎或其他天敵的口中。不論這是不是真正的原因,工程師一定得顧慮到這方面的恐懼,即使增加的重量本身也有可能造成危險。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結構之書》從自然物到人造物,萬物成形與屹立不搖的永恆祕密
出版時間︰2022.11.03
作者︰ 詹姆斯•愛德華•戈登James Edward Gordon
定 價︰499元
經典暢銷逾40年,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Tesla伊隆•馬斯克力薦必讀「這是一本非常好的結構設計入門書」!
★長踞Amazon「結構」、「土木工程」、「建築材料」分類暢銷榜,難以取代的經典著作!
★收錄逾150張圖解,融合科學知識與人文素養,旁徵博引,非專業人士也能無礙閱讀!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文字體設計方法》微調錯視現象與關鍵細節,掌握歐文字體設計體感
出版時間︰2022.10.27
作者︰ 小林章
定 價︰630元
▍臉譜藝術設計書系「Zeitgeist」──卵形|葉忠宜──選書/設計 ▍
《字型之不思議》、《歐文字體》系列作者、Monotype字體創意總監 小林章
歐文字體設計大師30年精華,以歷久彌新的設計祕訣
達到尺規數值與幾何邏輯無法造就的美感平衡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Ⅰ自傳:我的人生,玩得認真,認真地玩(節錄)
1932年時,蘇黎世應用美術學校的專業平面設計課程有恩斯特•柯勒(Ernst Keller)擔任講師,專業攝影課則有埃弗瑞德•威利曼(Alfred Willimann)。我心想或許能旁聽這兩位大人物的課程來學點東西,但卻不夠條件進教室旁聽。
我沒有修完應用美術學校的基礎課程,也沒通過嚴格的入學考試,甚至拿不出學徒的結業證書。在這樣完全沒希望的狀況下,我還是想盡辦法要入學。
於是我直接找校長申請,我跟校長討論許久,他說他不能破壞校規,打算以此勸退我。那時我知道了,我最需要的是堅強的意志力,強到校長沒辦法質疑我,強到任何理論都壓不倒我。於是我想到一個妙招,就是請兩位教授來判斷我是否可以入學。
恩斯特•柯勒的反應跟校長差不多,他讓我看了座無虛席的課堂,表示連一個空位都挪不出來,根本無法多塞一個人。我立刻回答他,沒位子根本不影響我在他底下學習的決心,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位子—— 就在掛衣架底下。我直接走到掛衣架邊,擺起自己的桌椅。這一刻,我堅定不移的意志力獲勝了。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人生:玩得認真,認真地玩——網格系統之父約瑟夫•穆勒-布洛克曼

出版時間︰2022.05.12
作者︰約瑟夫.穆勒-布洛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
定 價︰850元
「做為一名設計師,該如何生存?」
親筆自傳+經典作品精選集+深度設計美學理論與技法剖析
從他的人生、思想,到設計的概念與方法論
一本深度理解發揚網格系統、打造起當代平面設計基礎的設計大師
──約瑟夫.穆勒-布洛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
【另收錄日文版長篇解說論文〈做為一種美學的網格系統〉,從藝術史角度綜觀穆勒-布洛克曼與社會的關係,並從網格系統的概要與技術解說出發,拆解剖析穆勒-布洛克曼的美學理論】
▍臉譜藝術設計書系「Zeitgeist」──葉忠宜|卵形──選書/中文版設計 ▍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解RC造+S造練習入門》一次精通鋼筋混凝土造+鋼骨造的基本知識、應用和計算

出版時間︰2022.03.31
作者︰ 原口秀昭 Hideaki Haraguchi
定 價︰420元
――――――圖解化無壓力輕鬆學習建築――――――
【專業審訂】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不泛黃的記憶
有一天我打開電腦,點開一張十多年前我家出去旅遊的照片,那個當下我忽然一陣暈眩、快要呼吸不過來,因為眼前的照片「看起來」跟我昨天po出來的臉書照片一模一樣。
一張相片紙必定會隨著時間而衰老,譬如色彩褪色、紙質泛黃,於是觀者一方面覺得裡面的人好像歷歷在目,另一方面也感受到畫質的衰退,這兩個經驗合在一起,好似告訴我們,一切都過去了。我們都有觀看照片感慨回憶恍如昨日的經驗,但這件事在數位時代的意義不一樣了。
一張在二○○○年左右拍攝的數位照片,並不會帶給我們相對應的時間感。由於當時數位相機的畫素快速進步,所以一張一九九五年的照片跟一張一九九九年的照片,即使一樣在電腦中播放,畫質也會有極大的差距。但到了二○○○年左右,兩百萬畫素的數位相機已經開始普及(我第一台數位相機就是這時候買的),而這樣的畫素在電腦螢幕中看起來已經相當精細,如果不仔細放大觀察,其實很難跟後來兩千萬畫素的數位相片有所區隔。換言之,照片將不會因為更精細的畫質而顯得衰退,回憶永遠不會泛黄。
時間感的消失也與電腦螢幕的解析度有關。解析度愈高、品質愈好的螢幕,理論上愈能夠讓觀看者辨別不同畫素數位照片的差異。但是當數位相機的畫素遠遠超越螢幕解析度時,由畫素進步所帶來的時間線索也愈來愈隱微。與此相似的狀況是網路,我們都知道大多數的網路照片畫質都會壓縮,所以如果習慣在網站上觀看數位照片,這些時間帶來的畫質變化就會很不明顯。舉例而言,很多無名小站的照片現在看來跟臉書上的照片好像也沒有什麼不一樣,即使使用的相機畫素有著天壤之別。
這種時間感的消失,並不只是我個人的經驗,我們可以合理推測,不出幾年,當數位相機的畫素進步到螢幕或是人眼所難以企及的地步,對於所有人類而言,數位照片的時間將會完全消失。一個活到二○七○年的人觀 看二○二○年的數位照片當然還是會覺得惆悵,因為相片資訊會告訴他已經過了五十年,照片之外的時間仍在持續。但是在視覺上他卻沒有辦法感受到差異,就好像一個整容手術將所有的皺紋都拉平了,我們的臉確實看起來年輕,可是我們知道自己終究是老了。
靈光的再次消逝
數位照片在攝影史上的意義是讓靈光徹底消失了。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曾形容古典藝術有一種「靈光」,他以畫意攝影為例,說明靈光包含幾個核心的概念:「本真性」(authenticity),意指照片將真實帶到觀眾眼前,無論真實的風景,或是一個人的本質;「稀缺性」,意指藝術品在特定的時間、空間之中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如古代的神劇必須在特定時間與地點演出;「連續性」,譬如畫意的照片之中從亮到暗有一種連續的狀態,人物表情也因為長時間曝光綜合為一種平靜的神情;還有「隨機性」,如照片拍攝時的晃動所形成的暈影。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旁觀的方式》從班雅明、桑塔格到自拍、手機攝影與IG,一個台灣斜槓攝影師的影像絮語

出版時間︰2022.03.01
作者︰ 汪正翔
定 價︰360元
沒有在拍照的時候,我身處在人群之中,
看見了他們眼中#不是老街 #也不是景點的台北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彩圖解!動畫製作基礎知識大百科》:元老級動畫師親自作畫講解,制作流程、數位作畫到專業用語全方位入行攻略

出版時間︰20221.01.28
作者︰ 神村幸子
定 價︰550元
動畫愛好者、新進動畫師人手一冊,出版十年來暢銷不墜!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解建築入門》一次精通東西方建築的基本知識、結構原理、工法應用和經典風格

出版時間︰2022.01.22
作者︰ 原口秀昭 Hideaki Haraguchi
定 價︰420元
――――――圖解化無壓力輕鬆學習建築――――――
RC造、S造、建築室內裝修設計、建築施工、建築結構、建築計畫,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解結構力學練習入門》一次精通結構力學的基本知識、原理和計算

出版時間︰2021.12.02
作者︰ 原口秀昭 Hideaki Haraguchi
定 價︰420元
――――――圖解化無壓力輕鬆練習結構力學――――――
RC造、S造、建築室內裝修設計、建築施工、建築結構、建築計畫,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加拿大的弓冰川(Bow Glacier)有約750公尺長的冰,宛如舌頭般,從華普達冰原(Wapta Icefield)伸出。過去曾有巨大的冰河往東流,切出同名的廣闊河谷,而弓冰川是殘存的一段。冰川在顛峰時期深度超過1公里。兩萬兩千年前,冰川從洛磯山脈往東延伸,進入山麓,短暫接觸到今日卡加利所在的大平原。
如果你在春天讀到這段文字,這時融水正開始從冰層流到湖裡,自幾處瀑布滾落。水帶著塵土,那是從岩床上刮下來的岩石微粒,證明冰川在劇烈運動。在溪流中,這種「岩粉」讓河水看起來像稀釋的乳品。到了湖泊,顆粒聚集在一起,將湖水染成美不勝收、令人難忘的綠松色。湖水在東南邊流入弓河(Bow River),這條河蜿蜒流經露易絲湖(Lake Louise)、班夫(Banff)、坎莫爾(Canmore)、科克倫(Cochrane)和卡加利,流向哈德遜灣。今天在卡加利喝杯水,有五成的機率會嘗到冰川的滋味。要是一輩子住在這座城市,你的身體會充滿那些藍色的石灰岩分子。山脈就在你的骨子裡,毫不誇張的說法。
冰川的水流到城市需要一些時間。若在星期天早上將一艘小玩具船放到弓湖,而這艘船如果夠幸運,沒在半途卡住或沉沒,那麼你在星期三傍晚可走上卡加利的和平橋,看著它從你腳下漂流而過。若你沒那麼有耐心,就把船放到你的車上,從礫石路肩出發,開到冰原公路,然後從湖泊往東南方駛向城市。如果路況不差,只要兩個半小時。
我有一張弓冰川的黑白照片,將近一百年前拍的。照片中一名男子站著,雙手插口袋,凝視著湖面和高處的冰。他旁邊有個大大的圓錐形帳篷,搭在礫石島上。在前景中,帳篷和部分山景倒映於寧靜的水面上,畫面美極了。照片中的弓冰川相當壯闊,左右兩邊的山峰似乎根本無法阻擋它,它以三條巨大的河道注入下方河谷。林線上方,一切都刮得乾乾淨淨,被數千年的冰沖刷殆盡。
這張照片的布局是當時自然攝影的典型做法,對攝影師拜倫・哈蒙(Byron Harmon)來說也是日常慣例。他的探險隊有七匹馬、三名嚮導,以及《國家地理雜誌》作家、曾任戰地記者的路易斯・弗里曼(Lewis Freeman)——一行人在前一天下午很晚的時候才抵達湖邊。他們沒能找到適合馬匹的糧草,被迫穿過厚厚的積雪前行,終於在天黑前找到一些草和可用的營地。隔天早上,他們沿著原路返回,在濕漉漉的礫石上搭起圓錐帳篷,開始等待。洛磯山脈天氣狂暴,難以預測。哈蒙常得耗上一整天,等待光、雪、寒霧配合。對他來說,連一張照片都沒拍就離開也不稀奇。在這奇特的早晨,雲消散了三十分鐘,哈蒙拍下這張照片。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據與人性》當代數據藝術先鋒最深刻的第一手觀察,探索科學、人文、藝術交織的資訊大未來

出版時間︰2021.9.30
作者︰ 傑爾•索普(Jer Thorp)
定 價︰499元
用數據藝術說故事,解構資訊時代的暗黑力量
我數據你;你數據我。他們數據我們;我們數據他們。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設計的極限與無限》從東方到西方,從自然物到人造物,
探索自然、藝術和建築中的秩序之美與比例和諧

出版時間︰2021.07.29
作者︰ 喬治•竇奇 (György Dóczi)
定 價︰580元
無限起自於限制;限制不只是設限,也是創造!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文標識設計解析》
從翻譯到設計,探討如何打造正確又好懂的英文標識

出版時間︰2021.05.27
作者︰小林章、田代真理
定 價︰420元
▍臉譜藝術設計書系「Zeitgeist」──卵形|葉忠宜──選書/設計 ▍
「這些英文標識,原來外國人根本看不懂!?」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將規則告知年輕設計師和商店老闆,讓製作者選擇自己想負責的店家,A團隊負責日式甜點店、B團隊負責茶屋等,依此類推決定各團隊負責的店家。不知是因為恐懼還是創作的喜悅,他們看起來都比平常更賣力,誠摯投入製作海報。一個偷懶的人都沒有。
負責生田綿店的是進公司第二年的文案撰稿人永井史子,她三番兩次前往綿店,像記者般從老奶奶口中問出她的故事,再把那些話稍微潤飾做成海報。因為沒錢,照片是我拍的。設計師河野愛利用照片和文句來設計。為了凸顯該店的個性,用店裡的線縫在「生田綿店」的商標上。河野運用平日身為藝術家創作的技巧,一展刺繡身手。
澤野工房的澤野先生一邊開鞋店,同時將對爵士樂的興趣發展到甚至創立爵士樂品牌。擁有這樣特殊經歷的澤野先生是在地知名的大叔,關西內行人都知道。他也是新世界市場的會長。負責的撰稿人是爵士歌手山口有紀。她將展現澤野先生精神的一句話做成海報,十分出色。
負責貼身衣物店家的是細田的團隊,細田是嫻熟的文案撰稿人。他們利用店家「電話一通、送貨到府」的特點,完成極有前輩風範的海報。
茶行大北軒的海報由年輕創意人松下康祐、瀧上陽一負責。不知是不是因為年輕氣盛,完全讓人摸不著頭緒,這樣的作品不可能出現在平日的工作裡。能將不明所以的東西做到這種程度,也是不涉及金錢的關係。
他們各自鄭重採訪商店老闆,將特別引人注意的話語當成標語,沒錢委託攝影師而大多自行拍攝,對著 Mac 鍥而不捨地連細節都仔細設計。展開計畫約一個半月後,海報大功告成。直到最後一刻,參與者全員仍為了讓作品更加有趣而努力。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公司負責教育新手。身處總務課,要照應新人訓練,策劃全體職員的研習。我盤算或許請這些年輕人幫忙也不錯,對他們來說能自由製作海報是極佳的學習機會。坐著聽著名創意人演講很好,親手製作能學到更多。加上新手欠缺能自由表現的工作機會,平常工作受到各種限制,客戶、上司、前輩、預算等等。我認為他們心中累積龐大無法滿足的欲望,想做更有趣的工作、希望得獎之類。事實上,我仍是新手時有同樣的感受。
商店街的店家多達十五間,可以讓很多年輕人參與,不只是少數人。真是好主意,而且不花一毛錢。這項計畫幾乎不可能從蕭條的商店街拿到酬勞,必須義務協助。公司會同意這樣無法賺錢的工作嗎?再者,推動這件事大幅增加自己的工作量。我的身體狀況還不穩定,吃很多藥。更重要的是,這會讓公司的工作侵蝕到自我祭、攝影等我的私人領域。做還是不做,讓我煩惱不已,跑去神社求神問卜:「跟工作無關,就這麼胡鬧一番真的好嗎?」我彷彿聽到祂回答:「不試試看怎麼知道。」
我內心可能希望上司和公司阻止我,先試著與上司餅原討論,他毫不刁難地應允:「不是很有趣嗎?」我已經沒有退路了,唯有進行一途。但我不知道那些年輕人會不會參加,因為是義務性的,不能強制所有人參加。我很擔心沒人響應,戰戰兢兢詢問:「要做嗎?」幾乎所有人都舉手說:「要!」
一旦決定要做,必須全力以赴,不能背叛這些年輕人的心情。為了提供他們完全自由發揮的環境,我訂了幾項規則:
(1)要做有趣的東西。
(2)要認真對待店家。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