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擊室報告】
「問題出在這座城市。城市生活嚴重危害居民,令居民頭髮油膩,皮膚長斑、氣色灰敗。周遭每個人都是慘白的,陳腐的空氣、汽車廢氣、粉塵、維多利亞時代老水管的渾濁污水、 價格昂貴的腐朽食物、壓力、孤立、痛苦統統是禍根。這裡什麼都壞掉:電燈、電話、管線、道路、火車。一概靠不住。還有這黑暗,伸手不見五指的永恆黑夜,連空氣都是黑色的。他胸口緊縮,難以呼吸。」
與其說《16號公寓》令人害怕,倒不如說,這本書有著吸引人一步步走進恐怖情景,期待戰慄驚嚇兜頭淋下,清洗靈魂裡面坑坑疤疤的醜陋與污穢。
故事從兩個外來者身上展開,一個是夜班守衛(賽斯)、一個是遠渡重洋前來繼承遺產的窮親戚(愛普麗爾),透過這兩個非倫敦人、非大樓住戶的角度,看到的倫敦鬧區、豪宅大樓都是一派華麗、光采耀眼。宮殿、使館、百貨、公園,無一不是觀光客嚮往預定的行程,但是作者奈韋爾偏有本事就看出這些區域中,幽微晦暗、鬼氣森森的魅影。(他有照妖鏡嗎?)
「至今仍謝絕翻新改造的牧人市集廣場裡, 他們會進到門口釘上木板封死的建築中,在空房間內推推擠擠。我有時聽得到他們的聲音,他們會隔著縫隙細語。他們曾經從藏身之處對我說話。」
這是一段撞鬼的過程,但到底那些暗影真的是鬼或是某些已經被華麗、光采、耀眼的都市配置給逼到邊緣的幽魅主體?不過,更可能的是,許多在都市求生的邊緣個體早「活得」跟鬼一樣。
我覺得書中一段對照切換賽斯、艾普麗爾兩人經歷困頓窘迫與華美的橋段,實在是妙不可言。接收姨婆長期收藏的古董服飾,懂得穿搭又會欣賞的窮親戚,在數點試穿那些套裝、禮服、宴會服時,即刻在穿衣鏡前變身名媛貴婦,彷彿人生也跟著這些華服美物染上玫瑰色;另一邊,病餓交迫的夜班守衛,在詭異的生理時鐘干擾下,拖著病體前往超市,一屋子看似豐富的食物商品,在他眼裡都是醜惡、噁心、怪異的。「超級市場不對勁。 儘管大部分陳列架都擺放了琳琅滿目的貨品,卻看不到能吃的東西。」──可笑又恐怖的是,書裡對食物的形容幾乎體現了台灣目前滿街滿市恐怖添加物、合成物的經歷,但同時也因為貼近而更折磨人,因為奈韋爾真的太會描寫,讓人幾乎是邊看邊聞到他說的那些惡臭。
因此,即便後續逐步揭露16號公寓的真相,是猙獰殘虐到活像人間修羅場,我也只是讀來入迷且滿足,因為在現世的零碎折磨之下,讓人忍不住想大叫大吼、狂喊咆哮,而真正的恐怖降臨豈不是給我們這一種救贖,讓我們能喊能哭能吼能叫,能逼到角落之後,重新自肺腑迸出一句「媽的,什麼鬼!」然後,管他是什麼後果只顧不要命的拼了。
很可能身為創作者的奈韋爾、靠夜班守衛維生的畫家賽斯、16號公寓的原屋主,都是看到了這樣殘酷的現世與救贖機會,而把16號公寓的鑰匙交給我們,讓我們可以在那裡遇見恐怖,讓五感與靈魂都能再次衝破都市污染加諸的一層層惡臭污穢,然後在毛骨悚然的千萬體表細孔中,掙扎叫喊出「媽的,這什麼鬼日子!」
【圖說】
英國畫家法蘭西斯.培根的作品,培根透過畫出人類痛苦扭曲的樣貌來傳遞「恐怖感」,他的作品不但激發奈韋爾創作《16號公寓》,連畫家本身也常常被提及,可說是故事裡的一個重要角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