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這本書最困難的地方,莫過於書名了,一開始討論書名時,考慮到「蜜蜂」在書中其實不是什麼關鍵角色,而是個意涵有些模糊的意象,所以想過要將這本書取個《院子裡的秘密》、《黑色薰衣草》之類的安全牌﹝卻稍嫌無趣的﹞書名,也考慮過驚世駭俗的《用爸媽種薰衣草》,我自己還蠻喜歡這個的。
本書開場時兩姊妹埋葬父母的過程堪稱本書經典橋段之一,挑戰著華人社會「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概念,在本書中,反倒成了「天下無不逝的父母」,作者將兩姊妹埋屍的過程寫得驚悚卻又趣味十足,網路上甚至有讀者表示:「我一看到姊姊麥妮說『我們必須一匙一匙將爸從地上鏟起來』,就決定要買這本書了!」。將爸媽埋好後,姊妹倆在墳上種薰衣草,麥妮慎重澄清,這們做是因為薰衣草長得最快且香氣濃烈,「是為了藏好埋在土裡的東西,可別以為是出於感情」。
過了數日之後,兩姊妹觀察到「因為有爸媽當肥料,薰衣草長得更好了!」本書的黑色幽默在故事開頭幾章便展現得淋漓盡致。但是,《小蜜蜂之死》最吸引人的地方畢竟不是驚悚曲折的劇情,而是角色刻劃,《書單》雜誌的星級書評這麼評論《小蜜蜂之死》:「這本文筆優美又動人的小說將吸引讀者一路守護這對姊妹到最後。」
姊姊麥妮個性偏激且滿口髒話、幫藥頭送貨來繳交房租,從來沒寫過作業,卻科科拿A。雖然老覺得妹妹腦子不正常、講話又欠揍,但還是想把嘲笑妹妹的傢伙扁成肉餅;妹妹奈莉是天才小提琴家,說話咬文嚼字像英國女王,偶爾吵得像隻虎皮鸚鵡。她不說「媽」或「爸」,偏愛說「母親」、「父親」,腦袋裡還裝了「這會兒是怎麼回事?」和「吵吵鬧鬧幹啥啊!」這種句子。最愛吃可樂配玉米片。最近剛迷上哈利波特,常戴著圓眼鏡和斗篷跑來跑去。除了兩姊妹之外還有鄰居老頭藍尼,他是個有前科的老男同志,被左鄰右舍公認為變態怪老頭。興趣是烹飪與烘培、拿手菜色是水果奶酥。不久前才痛失愛侶,以為自己注定孤單迎接人生盡頭。但接近了兩姊妹後,開始覺得又能作菜給人吃真好。
幾經掙扎,後來看了很多國外讀者在網路上熱烈討論本書書名的意涵,發現每個人對「小蜜蜂」的解讀都不盡相同,因此決定還是沿用原文書名“The Death of Bees”。難以在文案中三言兩語解釋小蜜蜂與本書劇情的關係,因此如何在書封上表現出小蜜蜂的意象也讓人傷透腦筋,但看到平面設計師莊謹銘的書封提案後,覺得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黃黑配色的書封不僅搶眼,也是蜜蜂的配色啊!而使用金屬特色印刷的薰衣草更代表了麥妮與奈莉後院中骯髒不堪的秘密,是如何在社會倫常的荒漠中滋養出最豔麗的花草。
-----------------------------------------------------------------------------------------------------------------------------
《小蜜蜂之死》
出版時間︰2014.8.28
作 者︰麗莎‧歐達娜爾 Lisa O’Donnell
定 價︰330元
三個被道德倫常所遺棄的破碎靈魂,
以謊言和秘密抵抗全世界的殘酷。
姊姊:「有我爸我媽當肥料,後院的薰衣草長得真好!」
妹妹:「終於擺脫你們了!老爸老媽,一路順風!」
隔壁老人:「我觀察她們好久了,又是挖土又是種花的,她們爸媽到哪去了?」
我們將爸媽埋在後院,在他們身上種了薰衣草,
薰衣草香掩蓋了屍臭,卻也引來好多蜜蜂……
姊姊麥妮滿口髒話、幫藥頭送貨來繳房租,從不寫作業卻科科拿A;妹妹奈莉是個天才小提琴家,說起話來咬文嚼字像英國女王,同時也是個哈利波特迷,偶爾吵得 像隻虎皮鸚鵡。兩姊妹的爸爸是隻毒蟲,媽媽是個酒鬼,平常都讓她們自生自滅。不久前,爸媽在家中離奇死亡,她們將爸媽屍體拖到自家後院埋葬,並在上面種了 薰衣草(麥妮表示:「可別誤會,只是為了掩蓋臭味,不是出自感情。」)。姊妹倆都暗自以為是對方殺了爸媽,但兩人都很清楚:爸媽死了,她們反而過得更好。 麥妮再一年就滿十六歲,到時就能成為妹妹的合法監護人。然而兩人必須在這段時間內盡量不引起外界懷疑,平安順利度過這一年。
兩姊妹唯一能依靠的大人,是隔壁老人藍尼。藍尼是個男同性戀、因為一起陰錯陽差的案件被起訴後,從此被左鄰右舍視為變態怪老頭。他的嗜好是烘焙與烹飪,不 久前才痛失愛侶,以為自己注定孤單終老。但接近了兩姊妹後,他開始覺得又能作菜給人吃真好。三人愈來愈像一個小家庭。但藍尼很好奇兩姊妹的爸媽到哪去了, 這對夫妻再怎麼糟糕,難道會狠心拋下親生女兒?
一段時間後,許多人開始起疑,社工跑來拜訪、債主找上門、藍尼的狗也來湊一腳、每天跑到院子裡東挖西挖,甚至連之前一個鬼影子都沒見過的外公都忽然冒出 來,麥妮和奈莉只好用一個又一個謊言搪塞,她們幾乎快藏不住後院裡的東西,豈知還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祕密逐漸浮上檯面,連藍尼也被診斷出得了重病,殘酷的現 實幾乎要將她們擊垮……
《小蜜蜂之死》是個笑中帶淚的闇黑成長故事,作者以詼諧幽默的筆法,訴說著三個被社會倫常所遺棄的破碎靈魂如何互相補全,讀來讓人捧腹大笑,卻又忽然發現自己淚流不止。
★榮獲兩大文學首獎
大英國協作家獎Commonwealth Writer’s Prize (2013)
美國圖書館協會艾力克斯獎 ALA Alex Award (2014)
★ 作 家 朱宥勳 、 專欄作家 施舜翔 專文推薦
★讀者好評★
驚悚、怪誕、感人、苦中帶甜!《小蜜蜂之死》符合以上四個形容詞!──部落客Kelly Konrad
原創的驚人之作,是多年難得一見的精彩小說──作家Helen Fitzgerald
《小蜜蜂之死》讓人上癮!一本優美又帶有黑色趣味的故事。一對姊妹在噩夢中創造她們的童話。──作家Alison Espac
這本書讓我想到戈馬克.麥卡錫的《長路》,人們都在最絕望殘酷的環境裡找到一絲希望。──Goodreads讀者Will Byrnes
超奇怪的一本書!它哀傷但又充滿希望,故事中有痛苦、失落、還有出乎意料的友誼。──Goodreads讀者Radostina
★來自各大報與書評網站的盛讚★
「恐怖」和「感人」是個不尋常的組合,但這本書的確恐怖又感人!── 《紐約時報》
瘋狂好笑又驚悚!讓你無法抗拒!── 《每日郵報》
這本小說從第一頁就牽動你的喜怒哀樂,令人深深著迷,欲罷不能。──《蘇格蘭先鋒報》
歐達娜爾在冷嘲熱諷和悲天憫人之間,取得了巧妙的平衡。──《衛報》
《小蜜蜂之死》一步步吸引讀者進入小說人物的內心世界。──《金融時報》
作者在驚世駭俗與良善溫暖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這是部難能可貴的作品,是探討家庭價值的黑色喜劇。──《基督教箴言報》
聰明、離奇、有趣脫俗。《小蜜蜂之死》說的是姊妹情誼、想像力的火花,以及來自不同家庭的破碎生命如何融為一體,綻放出耀眼的光芒。──《休士頓紀事報》
劇情達到最高潮時,黑色喜劇切換成讓人血脈賁張的緊張對峙……讀者徹底陷入兩姊妹的情感考驗和內心煎熬中。溫暖而不溫情,犀利而不駭人,深情而不煽情……一本力量強勁的成長小說。──《蘇格蘭人報》
一本獨特的成長小說,主角是一對缺乏關愛、飽受虐待但仍奮力存活的姊妹……明顯可見作者是個優秀的編劇,深知如何讓讀者隨著角色的心情一同波動,甚至在腦中想像一幕幕動人心魄的恐怖畫面。大推!──《科克斯書評》
結合了哥德小說和心理驚悚小說的元素……挑起讀者的好奇心也繃緊讀者的神經,讓人徹底沉浸在故事之中。作者筆下流露的悲憫與希望,讓原本悲慘黯淡的故事有了截然不同的面貌。──《哥倫布電訊報》
怪異的角色和獨特的觀點,讓這部有時讓人發毛、時時讓人發笑的成長小說躍然紙上。──《圖書館期刊》
歐達娜爾這本獨樹一格的處女作小說,寫出錯綜複雜的家庭悲喜劇,以及這對兩個年輕女孩的影響……書中對家庭倫理和駭人祕密的挖掘和著墨,肯定會廣受大眾文學與蘇格蘭黑色小說讀者的喜愛。──自我覺醒讀書部落格
歐達娜爾創造的生動角色呈現了豐富多樣的人性。透過麥妮、奈莉與藍尼互相交錯的聲音,這部文筆優美又精彩動人的小說將吸引讀者一路守護這對姊妹到最後。──《書單雜誌》星級好評
【作者簡介】
麗莎‧歐達娜爾 Lisa O’Donnell
歐達娜爾在蘇格蘭長大(《小蜜蜂之死》的場景正是在蘇格蘭的大城格拉斯哥)。她曾於二000年獲得柑橘獎的新進編劇獎。同年,歐達娜爾也獲得英國電影和電 視藝術協會新手作家獎的提名。劇作家的身分使歐達娜爾的小說也充滿戲劇張力和精采對話。二00六年,歐達娜爾與家人搬到洛杉磯,有天她在街上看見一名小女 孩推著推車,裡面載著一個小嬰兒,歐達娜爾感慨:「世界上有很多小孩必須自己照顧自己、或照顧比自己更小的兄弟姊妹。」這幕場景遂成了《小蜜蜂之死》的靈 感來源。本書雖為歐達娜爾的小說處女作,卻榮獲二0一三年大英國協作家獎(Commonwealth Writer’s Prize)的首獎,評審長表示,《小蜜蜂之死》是個黑暗又令人不安、卻深具娛樂性的故事,在評選過程中獲得壓倒性的勝利。隔年,本書又獲得美國圖書館協 會艾力克斯獎(ALA Alex Award)的首獎,此獎的歷年得獎作品包含尼爾‧蓋曼(Neil Gaiman)的《星塵》、約翰‧康納利(John Connolly)的《失物之書》、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的《追風箏的孩子》等知名小說。
譯者 謝佩妏
清大外文所畢,專職譯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