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之後》
揭開醫學中最奧妙難解、無人能清醒述說的感官與認知祕密
出版時間︰2020.08.06
作 者︰ 凱特‧科爾亞當斯(Kate Cole-Adams)
定 價︰450元
下針、倒數,然後……你就醒了。
這本書談的就是中間發生的事。
★馬克與伊維特筆尖文學獎(Mark and Yvette Nib Literary Award)獲獎作品★
★《紐約客》、《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書評》、《書目》、《出版人週刊》等各大媒體盛讚★
外科醫師 小劉醫師
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粉專版主 主動脈
臺灣麻醉護理學會理事長 楊惠如
醫學Youtuber 蒼藍鴿
Youtuber 醫療CP──推薦
醒來之後一切都會好好的嗎?當麻醉藥讓意識斷開,那短暫消失的感官與自我又要如何尋回呢?
解讀人的心理與腦的科學,本書將帶你展開一場醫學與人文交織的意識巡禮。
麻醉,幾乎被視為與外科和牙科手術不可分割的醫療手段,使醫師執行各種駭人的手術時,能夠順利進行。然而,看似應用普遍的麻醉術,不僅發展時間不過短短一百多年,我們對它的理解甚至可能也不夠深刻。當面對醫學如何自由地掌控感官,限制痛覺,甚至暫停意識的問題時,我們真的能準確回答何謂知覺,何謂疼痛,甚至……何謂麻醉嗎?
是睡著嗎?是遺忘嗎?如同嗑藥嗎?麻醉時會做夢嗎?有聽覺嗎?被麻醉的感覺是什麼?下墜感?還是覺得接近天堂了?無意識的身體還會感受到疼痛嗎?麻醉都是成功的嗎?有多少人曾經在麻醉過程中醒來?醫療儀器能發現他們清醒嗎?醒來之後呢?如同往常?還是好似經歷創傷?那幾分鐘、幾小時的空白呢?自我到哪裡去了?
由於從小罹患先天性脊椎側彎,作者科爾-亞當斯始終面對「是否該進行全身麻醉脊椎手術?」的艱難抉擇,對麻醉的焦慮也促使她鑽研與麻醉相關的各項研究。本書即是她將焦慮轉化為優美文字的真實筆記,記錄她多年來參與學術論壇,訪問醫學專家及患者的收穫。在這些案例中,有人在全身麻醉的剖腹產時意識清醒,經歷好像被卡車來回輾過的巨大疼痛,有些人則在麻醉醒來後報告完全不記得手術中發生的事,卻能在被催眠後一字不差地重複當時醫護人員之間的對話。此外,作者也在其中穿插與她的外科醫師與麻醉醫師的對談,分析自己的不安與恐懼。本書將感性的心靈記事、臨床軼聞與理性的歷史發展、科學研究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它將帶你抽絲剝繭式地重新理解麻醉,以及更重要的,重新理解與麻醉緊密相連的感官、心理狀態、認知與自我。
▎各界推薦
外科最好的朋友絕對非麻醉科莫屬,在所有醫學科別當中,只有仰賴麻醉才能讓外科手術順利進行,甚至若病人狀況不穩時,只要麻醉科醫師一聲停止,外科醫師也只能遵循。
再也沒有如同麻醉科這樣,展現魔法般把人的意識奪走後又完整歸還。書內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讓人目不轉睛,帶領讀者得以一窺醫者與疾病之間搏鬥的精采過招。
──外科醫師 小劉醫師
我有一個老師是虔誠的基督徒,他曾經以一個故事來形容麻醉。
他說,有一個信徒,他行走的時候往後看都會看到兩雙腳印,一個是他自己的,另一個是上帝的腳印,不管走到哪裡,上帝都跟在他身邊庇護他,不曾離開。直到有一天,他走過一段充滿荊棘,十分坎坷的路,他往後看,卻發現只剩一雙腳印。他開始埋怨上帝,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遺棄他,這時上帝現身了,告訴他:「那是我的腳印。」原來這一路都是上帝背負著他走……
麻醉就跟這個故事一樣。在病人被開腸剖肚,最痛苦的時候,麻醉醫師永遠都不會離開病人,一路上承載著病人生命的重量,就像窺視他們身體隱藏的祕密,又默默的擔憂著,「麻醉之後病人發生了什麼事?」
這本書以科學的角度書寫,並以簡單的故事呈現麻醉之後,連接著死亡、甦醒,以及其中的過渡夢境。
──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粉專版主 主動脈
讓病人擁有「不會痛」、「不會動」、「不記得」的麻醉經驗是全身麻醉的完美目標,但麻醉中因為外科手術與病人本身原有疾病所導致的生命徵象變化多端,再加上「麻醉深度」至今仍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醫學挑戰,所以每次麻醉都具有相當程度的風險。因此每位麻醉病人都需要一位專屬的麻醉護理師謹慎地提供全程麻醉照護,提高警覺監測可得的麻醉深度指標,以協助麻醉醫師達到精準麻醉的完美目標。目前澳洲是少數尚未建立麻醉護理師的先進國家,因此作者只觀察到麻醉醫師的工作特性,她形容麻醉醫師是「看不見」的醫師,而在臺灣,麻醉護理師已經存在六十多年,也經常是「看不見」的護理師,卻默默地和麻醉醫師一起組成守護手術安全的「隱形」團隊。此書揭露極少發生的特殊麻醉經驗與極少被重視的麻醉醫學,值得一讀!
──臺灣麻醉護理學會理事長 楊惠如
「無比豐富、有深度的精采作品,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有時甚至探索能言之事的最邊緣。」──澳洲知名作家海倫・嘉娜(Helen Garner)
「凱特‧科爾-亞當斯透過本書,述說了這個熟悉的領域。融合個人回憶錄、歷史、科學研究和對潛意識的哲學探求,是為傑作。」──2017筆尖文學獎評審報告
「令人著迷、充滿神祕感、驚駭,甚至如幻象般的麻醉探索。」──《紐約客》
「科爾-亞當斯是小說家也是記者……文筆流暢、高潮迭起,她以旅程、研究和訪談追溯自己對全身麻醉的焦慮。這是一本書寫過程的日記,也是一本科學調查紀錄。」──《華爾街日報》
「無論你是否曾因麻醉而意識深潛,這本書都將震懾你。」──《洛杉磯書評》
「我會繼續讀科爾-亞當斯的其他作品,她實在令人讚嘆。富有人性、趣味、見識深刻、冰雪聰明,她是一位天生、覺知敏銳的作家。閱畢,我熱淚盈眶。這本書除了醫學,還包括她個人的深層分享。關乎心理、各種形式的疼痛、勝利、生存、探索、勇敢、頑強和坦承。述說那些被討論或未被討論之事,描述聽覺、夢境、催眠和意識──也就是深層的自我。」──夏綠蒂.伍德(Charlotte Wood),《萬物的自然規律》(The Natural Way of Things)作者
目錄
■無影無蹤
■昏迷
–醒來
–否認
–麻痺
–兩顆心
■海洋的冰冷感覺胸膛
–無解之題
–你知道,卻不自知的事
–奇怪的科學
–無月之夜
–遺忘的日子
–世上最知名的麻醉醫師
■漂流
–島嶼
–夢境
–改變的狀態
–鬼故事
■發亮的小魚
–全身麻醉
–說得通的假設
–記憶保存者
–完美的麻醉
■融合之流
–解體
–催眠者
–退化
■浮出
–脈搏與心悸
–淺灘
–血液與臉紅
–壓艙
–那比較年輕的我
–天空
–放手
–翅膀
■謝辭
■附註
作者簡介
凱特‧科爾亞當斯(Kate Cole-Adams)
作家,也是記者。現在和家人一同住在墨爾本。《走到月球》(Walking to the Moon)是她的第一部小說,併入圍2006年維多利亞總督文學獎(未發表手稿獎),該書於2008年出版。
譯者簡介
呂奕欣
師大翻譯所筆譯組畢業,曾任職於出版公司與金融業,現專事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