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與「型態」的不同

接下來我們換個角度,探討一下「什麼型態才會賺錢」。

首先,飲食業中的「風格」與「型態」有何差異?風格是指販賣料理的風格,也就是「○○餐廳」。例如漢堡店、義式餐廳、法式餐廳、麵店,烤肉店等等。另一方面,型態則是以銷售方式區分。例如同樣賣壽司,可以賣旋轉壽司,也可以站著吃。這就是型態不同。

什麼是「賺錢的型態」?有人一聽到賺錢型態,就喊著「那我也要馬上用這個型態」。但實際上哪種風格、型態才能賺錢,或是某種風格、型態比較好賺,並沒有定論。



開創賺錢店家必備的三要素
想開一家賺錢的店,必須具備三大要素。在探討賺錢的型態之前,請先掌握開創賺錢店家的基本要素。

開創賺錢店家的三要素
經營人本身是否喜歡料理
是否擅長製作該項料理
是否符合店面所在商圈的需求

首先,若老闆自己都討厭要給顧客吃的料理,根本沒得商量。必定要喜歡,才會投入各種智慧與技術。

很多人找我商量創業事宜,其中經常可見一種「我喜歡吃,所以要開餐飲店」的人。但實際上本來就沒幾個人討厭吃飯,因此這樣的理由不夠充分。這裡說的喜歡,必須是「每天都想吃魚」「三餐都吃拉麵也沒問題」之類,針對特定食物的喜歡。

自己能不能製作該項料理也是個問題。尤其小型餐飲店,通常都是老闆自己下廚。在常見的失敗案例中,就有一種是自己不會做菜,而雇用廚師開店。如果開店是為了興趣倒也無妨,但若是為了生活,一旦廚師遲到、辭職、生病,就要面臨無法營業的嚴重風險。只有自己能夠製作料理,即使廚師離職也能自己下廚的情況,才有資格聘僱廚師。

當我發現尋求協助的人有這種狀況,會建議他最好先別創業,或是轉換為不需要廚師的型態,務必使當事人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另外,不管自己有多喜歡,孤芳自賞也並非好事。若店面所在商圈沒有這項需求,就不該開店。舉個極端的例子,就像在偏僻農村的大片田地正中央,開設吃一餐要好幾萬日圓的法式餐廳。當然有些特例,即使如此狀況依然生意興隆。但這種狀況要成立,必須是菜色擁有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獨特魅力,才足以讓顧客踏出寬廣商圈,千里迢迢前來光顧。

要做生意,便是靠「賣自己喜歡的料理」「很會做這道料理」「店面所在商圈有這項需求」來分勝負。

假設一種情況,老闆很喜歡某道料理,商圈也有這項需求,但卻不擅長做這道料理。「喜歡又有需求,卻做不好」可能就無法提供足以滿足顧客的料理,而招來不斷的抱怨。另一種情況,擅長這道料理又有需求,卻不喜歡這道料理。「做得好又有需求,卻不喜歡」代表做起來一點都不愉快,而老闆不愉快,顧客也不會開心。由於擅長又有需求,一開始生意想必不錯,但營業額必定每況愈下。第三種狀況是喜歡料理,擅長製作,卻沒有需求。「喜歡擅長卻無需求」,基本上連生意都做不成。

但要是湊不足三項條件,就無法成功嗎?倒也未必。三項全到當然最為理想,但若只有其中兩項,剩下的用努力補足,也並非不可能。

假設第一種狀況「喜歡料理」又「有需求」。只要滿足這兩項條件,成功機率就已經不小。「自己擅長製作」並非絕對的成功條件。俗話說「熟能生巧」,只要充滿熱情,剛開始就算做不好,也一定能努力學好。因此在以上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喜歡自己賣的料理。雖然沒有需求做不成生意,但前面也提過,只要商品能量強大到足以驅動顧客走出商圈,就能克服需求問題。



開創賺錢店家必備的型態策略
說明了開創賺錢店家的三要素之後,接下來要講解賺錢的型態策略。
就結論來說,賺錢的型態包含以下要素。

賺錢的型態
型態力高
有能賺錢的架構
明確強項
明確概念


接著說明以上四項。
型態力高」就是概念迷人,能夠招攬顧客,進而賺到錢。這也就是前面說的高獲利率。具體來說,獲利率要在30%40%以上才算高型態力。

有能賺錢的架構」就是能使單項商品創造毛利,而且使老顧客多多光臨的架構。

有明確強項」就是與其他店家的差別夠明顯。可能是招牌商品,可能是超低價格,可能是其他對手買不到的材料或飲料,可能是絕佳景色,可能是待客態度一流等等。

有明確概念」就是魅力本身迷人且容易理解,能確實傳達給顧客了解。畢竟概念不能迎合店家本身,而是要迎合顧客。然後才根據概念來整合餐點、待客方式、店面外觀與裝潢等軟硬體。

有關以上部分,會在第2章之後詳細說明。請參考文末附錄「數字化型態策略表」,內附必要的算式組合。
 

 
餐飲店的賺錢數字
 好手藝、好服務還要懂算術讓你點"食"成金的42堂數字管理課

餐飲店的賺錢數字                

出版時間︰2012.1.10
作 者河野祐治(かわの ゆうじ)
定 價︰260元



從現實到達夢想,為你鋪路的42堂簡單算術課。
根據1111人力銀行今年度的調查,8成上班族有創業意願,更有近2成的人已經創業。
然而,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調查,在二○○三年至二○○八年間,
台灣的初次創業者在一年內倒閉的約3成,三年內倒閉的更高達7成。
這就是現實和夢想之間的距離,看起來遙遠,但也絕非遙不可及。

不論你是正打算投身餐飲業,還是已經身陷其中的人。
要想成為創業者中最終存活的那3成老闆,讓自己的夢想不夭折,你需要的是本書的42堂課!
美味食物只是開店成功的充分條件之一,要想經營一家能賺錢的餐飲店,秘訣就是:
1)具有簡單又迷人的「概念」(2)擅長「數字」

1.王品成功學:定位清楚,18年打造11個品牌——同樣思維,個人餐飲店也適用。
品牌打造不是大企業專屬的特例,個人餐飲店也可以辦到。本書特闢專節,揭露了開創賺錢店家的三大要素和必備的型態策略,即:具有高型態力、有能賺錢的架構、有明確強項、有明確概念;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打造簡單又迷人的「概念」,能迅速傳達給顧客了解。該怎麼辦到?具體作法都在本書中。

2.向摩斯取經:精準的供應鏈管理——食材庫存怎麼控?個人餐飲店更該懂。
在速食業界,摩斯開創了現點現做,食材健康又新鮮的模範。要達到這個標準,首重食材的庫存管理。個人餐飲店不如大企業有專職採購部門,也難以以量制價,但是運用簡單的算術,就可以做好食材成本的管控;基本的庫存管理概念,也可以幫助我們避免食材不足或浪費的困擾,提供顧客更愉悅的用餐感受。

3.日本最大外食餐廳的經營哲學——餐飲服務首重「人財」,人力管理學問大。
餐飲業是「人指揮人去服務人的生意」,因此最後決勝的關鍵都在於人。日本全勝集團的員工產值比豐田汽車還高出一倍,又為了壓低成本,正職和兼職人員比例達到1:7。相較之下,個人餐飲店更應該精準控管人事費,同時激發兼職員工的熱情;畢竟對顧客來說,眼前的服務員是正職或兼職,一點也不重要。


除此之外,本書還點出了不少人們過去在餐飲管理上的數字與觀念迷思,例如:
常見迷思1:被表面的營業額、利潤所矇蔽
假設A店投資2000萬日圓,一年營業額4000萬日圓,利潤為700萬日圓;
B店投資5000萬日圓,年營業額8000萬日圓,利潤1000萬日圓;哪一家比較賺?
帳面上看來是B店賺比較多,但其實它的獲利率比較低,你注意到了嗎?

常見迷思2:營業額-經費=利潤
這個公式沒有錯,卻不是能讓你積極賺錢的思維。
以「結果論」來看待利潤,並不能算是經營。
先設定利潤和必要的經費,你才能抓到真正能賺錢的營業目標。
因此,要這麼想才對:利潤+經費=營業額

常見迷思3:生意變差,就靠打折促銷來招攬客人
這類招數在短期確實有效,前陣子甚至有Groupon網站崛起,專門提供各式促銷折價券;然而,最近這家公司也面臨泡沫危機。看來老闆們終於發現,招攬客人不能光靠打折,而是要靠商品與店家本身的魅力與附加價值。
「創造價值」才能創造營收,「消滅價值」最終將會消滅自己。

常見迷思4:廚房設備要高級、要專業,或是為了省錢而選擇中古設備
挑選設備機器時,別忘了考慮運轉成本。有的專業設備十分耗電;或是含有特殊材料,一旦毀損,還得請業者親自來換。例如選購電鍋時,與其買大型專業電鍋,不如多買幾個家用電鍋,一樣可以煮出好米飯,故障時又能輕易換置新品。此外,中古設備雖然便宜,可能產生的維修費用也相對驚人,因此應該慎慮。

以上等等之外,還有更多疑問諸如:
○獲利率要多高才行?
○貸款的安全上限何在?
○設定價格的竅門何在?
○如何使用交叉ABC法決定暢銷菜色?
○想要獲利兩倍,營業額就要提高兩倍嗎?
○做促銷時,打幾折才不會賠?集點活動該集3點或10點?
○什麼是座位工作率?座位周轉數?座位耗損?它們的功用何在?
從開店準備到經營法則,本書網羅了一家成功餐飲店所需的關鍵數字。

懂得算,才會賺;左手鍋鏟、右手算盤,下一個餐飲新貴就是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