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征途:人為什麼不快樂,又如何能快樂?羅素的思索與解答》
出版時間︰2013.4.16
作者︰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定價︰280元
人的基本快樂很簡單,
簡單到複雜的人無法承認他們缺乏簡單的快樂
幸福不是被否決的基本人權,幸福能經由思考和努力而獲得
暢銷近百年的自我成長學習書,二十世紀最偉大思想家羅素經典之作
用一生衝撞出的真理,給活在當下卻不自在快樂的人的當頭棒喝
哲學家羅素並非生來就快樂:
「五歲時我對眼前漫長無趣的人生路茫然,青少年時恨極生命,經常在自殺的念頭上徘徊,耳順之年後卻非常享受人生:『一方面發現了什麼才是自己最想要的,另一方面則是成功地放棄某些想要的,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減少了對自我的陷溺。』」
當他深入思考探索何謂幸福時了解到:
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身陷自我封閉的牢籠,而恐懼、嫉妒、罪惡感、自戀、自憐追求刺激、害怕輿論與受迫害妄想,正是構築這道與世對立之牆的元凶。在追求人生幸福的途中,放棄的哲學有時比努力的哲學更為關鍵。
快樂的生命必須是安靜生命的延伸,唯有在安靜的環境裡,真正的快樂才得以存活。
人因害怕無聊而渴望刺激,滿是刺激的生命卻令人疲累,讓樂趣變得平淡無奇,它用淺度的騷動代替深度的滿足,用聰明代替智慧,用新奇代替美麗,學會和單調共處相當重要,一個無法承受單調的世代,是無法成就大事的世代。是因為錯誤的世界觀、倫理觀或生活習慣,破壞了對事物與生俱來的熱情和興致,而它們正是人類所仰賴得到快樂的泉源。
於是在一九三○年寫下這本震撼世人的經典,比近代自我成長書籍的熱潮早了近一世紀。羅素不相信自我感覺良好的老生常談、保持正面積極或是在七天內改變生命的論點。他認為幸福並不是一個被某些人否決的基本人權,幸福只能經由個人的思考和努力而獲得。
對於那些願意付出努力的人,這本經典即可能是他們人生最大問題的答案。羅素一步一步地引導讀者,從不快樂的成因到可以達成最終堅定的「幸福人」所牽涉的個人選擇、妥協與犧牲。本書是大眾哲學和自我成長書籍的典範。
◎專家推薦
「羅素問了所有正確的問題,並提供鞭辟入裡的解答。洞悉人性、飽含人情的一本書。」──英國經濟學家理查.萊亞德
「他說他寫的只是常識,事實上卻是不平凡的智慧。」──《觀察家報》
「在充塞錯誤價值和混淆思想的近代,此書特別值得讚揚。」──《聆聽者雜誌》
「在提供快樂的指南上,羅素讓人望塵莫及。」──《新聞紀事報》
◎作者簡介
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1970)
英國著名的邏輯學家、數學家,也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1872年生於蒙茅斯郡的特里萊克,1970年卒於威爾士的普拉斯彭林。小時候接受家庭教育,直到1890年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數學和哲學,五年後,則以《論幾何學基礎》這本論文取得劍橋大學研究員的資格。1990年時他接觸到符號邏輯,之後並利用符號邏輯將數學推演出來,到1911年時,他完成了三大卷的《數學原理》,對於數學的發展深具影響。
他的學術研究層面相當廣泛,除了專研邏輯學和數學以外,還涉及宗教、教育、物理學、文學、政治和歷史等方面的研究。於1950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譯者簡介
易思婷
美國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電腦博士,因熱愛戶外運動而選擇一條不同的人生路。
目前旅居美國,在攀岩世界鑽研,教學、寫作、挑戰各種首攀。著有《睡在懸崖上的人》。
◎目錄
序
第一部份不快樂的成因
第一章什麼使人不快樂?
第二章拜倫式不快樂
第三章競爭
第四章無聊與刺激
第五章疲勞
第六章嫉妒
第七章罪惡感
第八章迫害妄想
第九章害怕輿論
第二部份快樂的成因
第十章快樂還可能嗎?
第十一章興致
第十二章情感
第十三章家庭
第十四章工作
第十五章閒暇興趣
第十六章努力和放棄
第十七章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