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觀念(群體是固有觀念的奴隸)

過去我在研究群體觀念對各國發展的影響時曾指出,每一種文明都是由少數且穩定的基本觀念結合而生的,而且這些觀念很少受到革新風波的波及。此外,我也提及了這些觀念是如何深入民心、影響這一過程有多麼困難,以及這些觀念得到實現會具有多麼強大的力量。最後總結出,歷史大動盪往往就是由於這些基本觀念發生變化造成的結果。

我們已經詳盡地論述了這些問題,因此我不想再多做贅述。下面我只想簡單談談群體是如何接受這些觀念以及這些觀念的表現形式。

這些觀念分為兩類。一類是由於一時的影響而偶然引起的短暫觀念,例如讓某個人或某種學著迷的觀念。另一類是基本觀念,環境因素、遺傳規律以及公眾輿論使這類觀念極具穩定性,像過去的宗教信仰以及今天的社會、民主思想一樣。

這些基本觀念如同河流中汩汩的水流,緩緩地追尋自己的方向。短暫的觀念像是變化莫測的浪花,不斷地在水面上方攪動,雖然與前行的水流相比顯得更為引人注目,但是卻無任何真實的作用。



如今,曾被我們祖輩視為精神支柱的偉大基本觀念,已經變得搖搖欲墜。它們的穩定性已經完全地被破壞,同時,建立於其上的制度也受到嚴重影響,變得搖搖欲墜。雖然每天都有大量轉瞬即逝的次要觀念形成,但是它們根本不具備持久的力量,因而不能夠產對優勢的影響力。

無論給群體提供何種觀念,只有當這些觀念十分對、堅定而且簡單時,才能生效力。因為,只有將這些觀念披上形象化的外衣,才能被群體接受。在這些形象化的觀念之間沒有任何邏輯上的相似性與連續性,它們可以相互取代,就像放映者從幻燈機中取出的一張張疊在一起的幻燈片。這解釋了為何最矛盾的觀念可以同時並存於群體之中。隨著時機的變化,群體可以在其理解範圍的不同觀念作用下,做出大相逕庭的事情。由於群體缺乏批判力,故無法察覺其中的矛盾。

這種現象不是群體獨有的。許多獨立個體,包括原始人類以及在某些智力方面與原始人十分相似的所有個體,如宗教信仰的狂熱信徒,在他們身上都可以發現這種現象。我曾經發現受過歐洲大學教育並取得學位的那些有教養的印度人就令人費解地表現出了這種現象。

許多西方觀念的形成都是建立在穩定而基本的傳統觀念或社會觀念之上。隨著環境的變化,同一個人會表現出種種不同的觀念及相應的言行舉止,這會使這個人顯得極為矛盾。這些矛盾其實是表面現象,因為只有世代相傳的觀念才能影響獨立個體的行為動機。只有當種族雜居,一個人處在不同的遺傳傾向時,他的行為才會左右搖擺,真正變得矛盾。這些現象雖然在心理學上十分重要,但是於我們無多大意義,因此不再多做明。在我看來,要想完全理解他們,至少需要花上十年時間周遊各地,對他們進行觀察。



只有簡單明瞭的觀念才能為群體接受,因此觀念經過徹頭徹尾地改造後變得通俗易懂,受到大眾的歡迎。特別當我們遇到有些高深的哲學或科學觀念時,為了迎合群體低下的智力水準,我們需要對這些觀念進行深刻的改造。這些觀念如何改造取決於群體或其所屬種族的特點,不過改造的一般趨向是相同的,即將這些觀念變得通俗易懂。這也充分明了一個事實,即從社會角度看來,現實生活中的觀念很少出現等級制度,換句話,觀念很少有高下之分。然而,無論一個觀念最初有多麼偉大或正確,為了能被群體理解並對其生影響,其中那些崇高而偉大的成分便會被剝奪殆盡。

不過,從社會角度來看一個觀念的等級價,其在價並不重要,我們考慮的是其生的效果。無論是中世紀的基督教觀念、上個世紀的民主觀念,還是現今有關社會的各種理念,都不能有多麼崇高。從哲學角度考慮,這些觀念只能算是一些令人遺憾的錯誤,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具有十分強大的力量,在未來的長時間裡,它們將是決定各國行動的最重要的因素。

但是,即使當某種觀念經過改造被群體接受了,也要等到它進入無意識範圍,成為一種態度時才能生影響。這需要很長時間,其中涉及的各個過程將在後文進行研究。

要知道,一種觀念不會僅因為具有公正性,便對有教養的人生影響。想要立刻理解這一點,只需看看即使是最確鑿的證據,對大多數人的作用仍是那麼微乎其微就知道了。十分明顯的證據也許會被有教養的人接受,但是卻很快會被無意識的自我重新帶回到他原先的觀念上。幾天後,我們又會看到形同的情景:他們著完全相同的話,重新提出原有的觀點。事實上他們仍受以往觀念的影響,因為這些觀念已經成為一種態度。只有這些觀念是影響我們言行舉止最隱蔽的動機。群體的情況同樣如此。



當觀念逐漸滲入群體心裡時,它便具備了支配群體的無窮力量,並會生一連串的影響,這時,抵抗之就是徒勞的了。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哲學思想用了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才深入到群體心中。這些思想一旦紮根下來,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就得到了世人的見證。當整個民族為了追求社會平等,實現理論上的權力和理想中的自由奮鬥時,所有的寶座都危如累卵,西方世界陷入了深深的動盪之中。在短短的二十年裡,各國互相殘殺,歐洲出現了連成吉思汗(GhengisKhan)和帖木兒(Tamerlane)看了都會心驚膽戰的大屠殺。世界還從未出現過因一種思想的傳播而引起的如此大規模的屠殺活動。

把某種觀念植入群體心裡需要很長時間,根除之同樣如此。因此,就觀念而言,群體總是落後學者和哲學家好幾個世代。今天所有的政治家都十分清楚,前面提到的基本觀念中摻雜著錯誤,但是,由於它們仍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政治家不得不依照這些自己不再相信的理念進行統治。 

 

 

 

 

 

 

《烏合之眾》為什麼「我們」會變得瘋狂、盲目、衝動?讓你看透群眾心理的第一書
臉譜2月_烏合之眾_立體書封(20170125)                             
                  

出版時間︰2017.02.09
作者︰
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
定 價︰280元


2017年版新增文化評論人詹偉雄專文導讀

 

「在這個眾聲喧嚷的時代,我們該如何辨識出群眾的缺失,
重拾理性與思辯能力,進一步釐清事實與真相?」

 

長銷百年不墜,當代讀來更具意義的群體心理學經典名著
全球近二十種語言版本,累計銷售上千萬冊
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譽之為「一本當之無愧的名著」
美國心理學泰斗奧爾波特&社會學大師墨頓 齊聲讚賞

 

為什麼一到百貨公司週年慶,人們就像失心瘋一般地大肆搶購?
當某個公眾人物爆發醜聞時,為什麼人們都毫不遲疑地相信記者?
看到鼎泰豐的人潮,即便沒吃過也認定它們的小籠包最好吃?
當7-11推出集點活動時,就算你不愛Hello Kitty也會跟著蒐集?
我的理性哪裡去了……為什麼當人成為群眾的一分子,就會變成受人擺布的玩偶?

 

我們都以為人類是理性的動物,然而諸如上述這些看似不理性的行為卻是天天在發生。
究竟是為什麼呢?

 

長久以來,無數的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試圖為之提出理論上的解釋。有些學者相信,因為人類的群居天性,總要與他人形成一定的社會關係,並且脫離不了群體生活;因此他們開始研究起人們在團體中的心理狀態,想要從中找出「群眾心理」與某些非理性行為之間的關聯,因而在之後逐漸形成了「群體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而本書作者古斯塔夫.勒龐,正是這個領域的先驅,本書遂也成為研究群眾心理的經典著作。


 

▍跨越時空限制,直剖根本人性的心理學經典

 

本書寫成於一個民眾的集體意識初萌芽的年代。作者勒龐生長的背景是動盪不安的法國大革命之後,因此他對於群眾心理以及群體力量的觀察格外精闢入裡。

 

勒龐在本書中對「群體」所做的精細剖析,讓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著名社會心理學泰斗奧爾波特等大師們都愛不釋手,後世更有不少心理學研究是立基於本書之上,可說是一部跨越時空限制,直剖根本人性的一部心理學經典。

 

勒龐對於群體的看法是:「一個群體的運作具備其獨有的特徵,不同於個體單獨的行為模式。群體在組織化的過程中,每個成員的觀念和想法會漸趨一致,他們自覺的個性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集體的群眾心理。」

 

當獨立個體受到刺激時,大腦會告訴他不要衝動,但是成為群體一員後,他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因此透過匿名、傳染、暗示等因素的作用,人們就會喪失理性和責任感。表現出一些平常被視為不理性的特質,像是瘋狂、衝動、偏執、盲目、狂熱、易被鼓動等等。這種現象使得我們在無意間變成了群氓之族,身處在一個群氓時代裡。


 

▍群體的五大特徵

 

勒龐在書中扼要地舉出了群體的五大特徵,分別為──

 

▪ 群體是衝動的奴隸
「群體是衝動的奴隸。與群體成員一樣,獨立個體同樣會受到這種刺激影響,但是他的大腦會告訴他不要衝動,這是不明智的,因此他會控制自己而不受衝動影響。從心理學角度解釋這種現象,即是獨立個體具備控制本能的能力,而群體缺乏這種能力。」

 

▪ 群體永遠徘徊在無意識邊緣
「(群體)的一個普遍特徵是極易受人暗示……通常,群體總是在期待中關注某事,因此很容易被暗示……最初的暗示經過相互傳染後進入群體所有成員的大腦,接著群體態度趨於一致,並很快成為既定事實。」

 

▪ 群體只會被極端感情所打動
「群體情感不論好壞都會呈現出雙重性──極端簡單與誇張。這一點和許多其他方面一樣,群體成員作為個體出現時,與原始人類是相似的。他們無法對事物做出細緻的區分,只從事情的整體上觀察,而忽視中間的發展過程。任何情感態度的表露,通過暗示和相互傳染迅速散播開來,從而強化群體誇張的情感,這樣明確得到群體認可的物件就會變得異常強大。」

 

▪ 群體是偏執和專橫的代名詞
「群體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情感。他們對待各種意見、思想和信念,要不是全盤接受,就是一概否決;要不是視其為絕對真理,就是視其為絕對謬誤。通過暗示加以誘導而不是通過推理得出的信念通常亦是如此。我們意識到,這種偏狹常常與宗教信仰有關,並絕對控制著人們的思想。」

 

▪ 群體是矛盾共同體
「群體有時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但有時也表現出無私奉獻、勇於犧牲以及公正無私這樣十分高尚的舉動,而且比獨立個體表現得更崇高。以名譽、光榮和愛國主義為號召,最有可能打動群體,並常常使他們不顧生命、慷慨赴義。……群體為了自己了解甚少的信仰、思想和隻字片語,便敢於直面死亡,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


 

▍群體的力量,不能忽視

 

相較於過去的任何一個時點,現在的我們都是處在一個群體更有力量的時代。只要打開電腦、連上網路,我們就能接觸到全世界;不妨看看Facebook、Twitter這些社群網站的影響力吧!相較於傳統的大眾媒體,人們透過網路媒介,可以讓許多謠言、潮流或者廣告流竄的速度更快、更廣,群體更容易被組織起來,其力量也愈來愈不容忽視。

 

在這樣的時代裡,某些特定的觀念和想法藉由群眾心理的影響力,幾乎是防不勝防地置入我們的腦袋,也讓我們在無形中不再主宰自己的思維。想要奪回你對自己的主控權嗎? 要如何避免自己成為受他人擺布的傀儡呢?關於群眾心理作用的一切真相,你不能不知道。

 

透過本書,可以讓你看清楚這個社會,也重新掌握自己的思維;不要讓有心人誤用群體的力量,對社會造成壞的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我們一定能夠將群體力量導向更好的用途。


 

▍各界重量級好評讚譽

 

勒龐的《烏合之眾》是一本當之無愧的名著,它極為精緻地描述了集體心態。
──心理學大師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心理學領域已經出版的著作中,最有影響者,非勒龐的《烏合之眾》莫屬。
──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 奧爾波特(Gordon Allport)

 

勒龐的這本書具有持久的影響力,是群體行為研究者不可不讀的文獻。
──美國社會學大師 墨頓(Robert Merton)

 

勒龐具有不斷發現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的能力,他所關注的問題毫無疑問會成為所有社會心理學家和善於思考社會的人共同關注的問題。
──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霍爾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Jr.)

 



  目錄  
導讀 風、血與詩——感受群眾,才能理解群眾,試讀《烏合之眾》(詹偉雄)

 

序 論勒龐《烏合之眾》的得與失(美國社會學大師 羅伯特.墨頓)
《烏合之眾》的功能/佛洛伊德眼中的《烏合之眾》/未竟的肖像畫(未竟的世紀末眾生相)/曠日持久的爭論戰/布朗熱浪潮/歷史在勒龐眼中永遠是矛盾的/勒龐不是先知

 

前言

 

導論 群體時代

 

第1章 群體一般特徵:受人擺布的玩偶
群氓之族/受人擺布的玩偶

 

第2章 群體態度與群體道德:感情的傀儡
群體衝動、善變且暴躁:群體是衝動的奴隸
群體的被暗示性與輕信:群體永遠徘徊在無意識邊緣
群體態度的誇張與單純:群體只會被極端感情所打動
群體的偏狹、專橫與保守:群體是偏執和專橫的代名詞
群體道德:群體是矛盾共同體--為什麼今天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明天卻可以犧牲和不計名利地獻身

 

第3章 群體的觀念、推理能力和想像力
群體觀念:群體是固有觀念的奴隸
群體的推理能力:沒有辨別是非能力的弱智
群體想像力:天才的想像力成為了他們受制於人的弱點

 

第4章 群體信仰的宗教形式:宗教形式的忠實追隨者
偏執與狂熱是群體信仰的孿生兄弟
盲目是群體的稟性

 

第5章 影響群體意見與信念的間接因素
種族:使群體走出野蠻狀態的有力支撐
傳統:控制我們內心最深處自我的無形主人
時間:真正的創造者和偉大的毀滅者
政治和社會制度:虛假、短暫的外衣
教育:使民族走向衰落的劊子手

 

第6章 影響群體意見與信念的直接因素
形象、話語和措辭:無堅不摧的利器
幻想:人類藝術與文明的真正締造者
經驗:群體擺脫幻想控制的利器
理性:對文明發展不起作用的「垃圾」

 

第7章 群體領袖及其說服手段
群體領袖:貪圖個人利益的巧言者
領袖的說服手段--斷言、重複和傳染:說服群體的最好修辭手法
聲望:麻痺群體判斷力的「殺手鐧」

 

第8章 群體信念與意見的變化範圍:推遲文明滅亡的因素
堅定不移的信念:文明不可缺少的支柱
易變的群體意見:受機遇擺布的玩偶

 

第9章 群體分類
異質群體
同質群體:共同信仰的結合體

 

第10章 犯罪群體:受無意識支配的劊子手
無意識的行凶者
瘋狂的大屠殺

 

第11章 形式陪審團:比法官更具人情味的刑事群體
「弱智」群體
他們同樣是情感的奴隸
他們是「犯罪群體」的保護傘

 

第12章 選民群體:政治機器的傑出作品
「迎合」是候選人獲勝的基石
無休止的爭論戰
群體權力擁有與宗教一樣的力量

 

第13章 議會:文明民族的理想象徵
議會制度是一切現代文明民族的理想
議會是領袖操控群體的機器
消耗財力和束縛人們自由的機器

 

結語 民族的迴圈過程

 

 

  作者   

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
出生於一八四一年,法國社會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以對群體心理特徵的研究而聞名於世,被後人譽為「群體社會的馬基維利」。
勒龐早年在巴黎學醫,並獲得了博士學位,畢業後遊歷歐洲、北非和亞洲,寫了數本有關人類學和考古學的著作。一八七○年起在巴黎行醫;一八八四年開始研究群眾心理學,闡發了強調民族特點與種族優越性的社會心理學理論。勒龐尤以對群體心理特徵的研究而著稱;他認為「民族的精神」或「種族的靈魂」是整個社會生活的基礎,一個民族、種族或一種文明都具有民族的精神,即共同的感情、利益和思維方式。
本書《烏合之眾》出版於一八九五年,為勒龐最有名的著作之一。他的思想對於後世的社會心理學研究影響較深,同時也成為現代意識形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