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手作與自然的物語》
出版時間︰2017.09.05
作 者︰東京工業大學 塚本由晴研究室、塚本由晴
定 價︰499元
從北海道到沖繩,深入日本手工製造的現場
串連物、人、自然、街道的79扇窗景,
一覽窗最詩意的存在
★好評著作《窗,光與風與人的對話》、《窗,時間與街景的合奏》系列最新力作
★走訪日本全境82個地區,第一手記錄「工作的人」vs.「做工的窗」
★數百張窗景實照全彩精印,精細繪製窗戶解剖圖
█ 工作的人vs.做工的窗
本書由東京工業大學塚本由晴研究室編著,從日本各地製作物品的現場,蒐集那些與人們一起「做工的窗」,並針對個別案例的實際狀況,研究其中物、城鎮、自然、人等事物的相互關聯,找到窗在其中的定位。
為了確保研究案例的多樣化,研究室成員在日本各地進行田野調查,前往32個都道府縣的82個城鎮,造訪製作物品的作坊、商店、祭典,從235棟建物中蒐集到278件「做工的窗」案例,並擷取其中79件案例收錄於本書。
各案例的調查內容,包括觀察窗周邊的主要產業或形成的背景、訪談營運管理者或使用者、實際測量窗並留下影像。根據測量結果繪製等角圖,以線段連結人、物與光、風、熱、煙、水氣等要素,製作「相互關聯圖」,疊加在等角圖上。
█ 照物的光 × 乾燥的風 × 加工的熱 × 燻製的煙 × 蒸騰的水氣
※造物之窗――手作:陶藝、漆器、染布、和紙
日本各地的傳統產業或手工製造業中,許多資源不可或缺,包括製作陶瓷器的優質土、洗滌絲線或布帛的水等地區自然資源,以及技藝高超的人力資源。很多工業化的作坊依賴換氣設備、空調、乾燥機等機械,從事手工製造的作坊卻非如此,窗在製作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從窗引入光和風,再從窗排出作業過程中產生的熱、煙或水氣。
「造物之窗」讓工匠的手、腳、眼,與光或風等自然元素、土或木、布或紙等彼此串連。每天身處同樣的工作環境、審慎面對相同物資的工匠,能夠分辨物的厚度、重量、觸感、顏色等細微差異。這是在既定事物的相互關聯中,磨礪人的知覺變得敏銳的生態學。此外,材料遇熱變化或利用水的物態變化作業時,要排放製程中產生的煙、熱、水蒸氣,窗戶不可或缺。將作業環境的混亂控制在一定程度,這是人們能夠持續進行工作的生態學。
※食品加工之窗――製造:柿乾、製鹽、腐皮、釀酒
日本的農漁村以源自富饒自然的農作物和水產為原料,利用地區的氣候,藉由熟成和保存等加工方式製作特產。為了加工食品,匯聚太陽的熱以高溫加熱、藉風吹去除原料水分、在瀰漫著煙的空間中燻製,或在室內創造特殊的微氣候環境。
「食品加工之窗」充分運用光或風、熱或煙的作用,創造極端的室內氣候,乾燥或燻製水果、蔬菜、穀類、海鮮。雖然是人類無法長時間處於其中的作業環境,卻是垂吊食品、點火、關閉窗戶,控制室內維持穩定微氣候的生態學。
※買賣之窗――人與物:舊書、竹簾、烤鰻、配菜
京都或江戶的驛站城鎮,沿街建築的町家,在面向道路側設有稱為「店」的買賣用空間。時至今日,仍有店舖沿用當時的支摘窗、格子窗、收闔式長板凳。昭和時代,建於下町的商店,將買賣櫃台、展示櫃、烹調工作台結合窗戶。這些窗藉由在窗邊工作的人們的姿態、陳列的各種物品,帶給街巷生氣。
「買賣之窗」將人們勞動的姿態透過窗戶傳達到街道上,這樣的窗沿著街道連綿,創造出城鎮的集體熱鬧氛圍,那份熱鬧是能成為買賣潛在資源的創造性生態學。
※越境之窗――複合:祭典、弓道、畜產、太鼓
祭典時可用來眺望街道上遊行的藝閣(山車)或舞蹈、為祭典而加以裝飾或改造的窗;從建於海邊的眺望台確認船的航行、下貨或魚群狀況的窗;畜產設施中用以保持動物健康、聯繫人與動物的窗。
向諸神、鄰居、旅人開放的「祭典之窗」,既是讓人走入迥異於日常情境的窗,也是暫時對大眾全面開放的生態學。考量動物健康、使照料方式變得簡單的「動物用之窗」,代表的是人與動物共生的生態學。「眺望台之窗」是在身邊事物的相關聯當中,加入船隻卸貨、魚群等遠方事物的生態學。
█ 系列著作延伸閱讀
※《窗,光與風與人的對話》
我們的生活裡,都少不了一扇「窗」。
東京工業大學塚本由晴研究室成員造訪28個國家,足跡遍及76座城市,查訪並調查記錄135扇窗,整理歸納充滿生命感和文化力道的窗景,思考窗與光、風、人的關聯。
書中收錄的窗景,範疇涵蓋市井生活的窗到大師之作的窗,地域跨五大洲,宗教含括基督教、伊斯蘭教到自然崇拜,氣候別從熱帶到凍土。這遠不止是一本旅行記述,也非窗的設計或建築考察,完成這趟窗之旅時,成果是一部訴說窗的故事和人的故事的精采之作。
※《窗,時間與街景的合奏》
窗,一個日常的小小存在。窗,一幅幅街景的故事,時間留下的記憶。
東京工業大學塚本由晴研究室窗學力作,收錄11個國家31座城鎮的35幅窗景,近百張全彩精印街景連續照片、精繪建物連續立面圖。
領略窗的「系譜」,就知道如何在時間的變化過程中,定位今日的窗與街景。認識窗的「制度」,就知道窗如何成為具機能標準和文化規範的事物。了解窗的「生產」,就知道窗如何跨越個別建物的藩籬,成為具共同特徵。
從日本、亞洲到歐洲,窗複雜反復的韻律和樣式,勾勒我們所生活的街區的發展軌跡。
目錄
序文
研究目的和方法
調查地和作業
調查方法
窗的相互關聯圖
第一章 造物之窗
濱田庄司紀念益子參考館 細工所 [益子燒]
袖師窯 [袖師燒]
龍門司燒企業組合 窯廠 [龍門司燒]
讀谷村陶瓷之鄉 北窯 [讀谷山燒]
源右衛門窯 [有田燒]
柿右衛門窯 [有田燒]
大崎漆器店 作業場 [輪島塗]
大崎漆器店 穿廊 [輪島塗]
鈴木盛久工房 [南部鐵器]
佐助 [堺刀具]
近藤製作所 [鍬]
東日本金屬 [建築五金]
武知家 藍草發酵台床 [蒅藍]
日下田紺屋 [藍染]
森山絣工房 [藍染]
加賀友禪染色團地 [加賀友禪]
共和染色工業 [京友禪]
近藤染工場 [大漁旗]
武藤染工株式會社 [濱松注染]
丸源毛織 [尾州織品]
山形緞通 [手織地毯]
原杉原家住宅 [生絲]
原常田館製絲廠 五層蠶繭倉庫 [生絲]
愛媛蠶種 [生絲]
高山社遺跡 [生絲]
出雲民藝紙工房 抄紙廠 [出雲和紙]
出雲民藝紙工房 乾燥室 [出雲和紙]
松井線香製造店 [線香]
淡路梅薰堂 [線香]
北海道開拓村 原廣瀨照相館 [攝影]
松本伸弦樂器工房 [弦樂器]
Atelier創藝館 [提燈•傘•木牌]
新光時計店 [鐘錶]
墨田乾洗店 [洗衣]
■專欄01 [天氣與造物]
第二章 食品加工之窗
畑地區的柿乾燥小屋 [柿乾]
林農園麝香葡萄溫室 [麝香葡萄]
沖繩海鹽研究所 採鹵塔 [鹽]
沖繩海鹽研究所 煮鹽小屋 [鹽]
沖繩海鹽研究所 日曬小屋 [鹽]
天草鹽會 [鹽]
修復的鹽田釜屋 [鹽]
竹內商店 [柴魚]
雄勝野木村屋 [煙燻蘿蔔乾]
味匠喜川 [鹽漬鮭魚]
南保留太郎商店 [煙燻海鮮]
湯波半 [腐皮]
高木糀商店 [米麴]
薩摩酒造 明治蔵 [番薯燒酒]
日果威士忌 乾燥塔 [威士忌]
原京都府茶業會館 [宇治茶]
矢部屋 許斐本家 [八女茶]
Tsuruya麻糬舖 [麻糬]
札幌農學校第二農場 穀倉 [飼料玉米]
■專欄02 [利用水的物態變化的食品加工用窗]
第三章 買賣之窗
竹苞書樓 [舊書]
澤村船具店 [船具]
小西萬金丹 [藥]
Ebisu屋[竹細工]
武工房 [竹細工]
久保田美簾堂 [簾]
肉舖Murayama[肉品]
稻毛屋 [鰻]
Masuda[鰻]
中野屋 [配菜]
三葉商店 [配菜]
北海道開拓村 原島歌郵局 [郵政]
■專欄03 [映照出人物周邊風景的窗]
第四章 越境之窗
上京町的會所(大津祭)[大津祭]
西田禮三邸(日野祭)[日野祭]
民宿 泉屋(Angama) [Angama]
多度大社(上馬神事) [上馬神事]
北星學園大學•北海道大學弓道場 [弓道]
八紘學園農業專門學校 牛舍 [畜產]
中島牧場 [畜產]育馬場廄舍 [畜產]
伏木北前船資料館 [眺望台]
銀鱗莊 [眺望台]
道後溫泉 本館 [太鼓]
行勸寺 寺務所 [太鼓]
子規堂 [書齋]
丁子屋 [批發商]
■專欄04 [讓城鎮變身舞台的祭典之窗]
結語
致謝名單・參考文獻
調查地區・調查成員
【編者簡介】
東京工業大學 塚本由晴研究室
塚本由晴和貝島桃代共同創辦汪工房(Atelier Bow-Wow),他將調查集結成書,著有《超迷你建築指導手冊 Pet Architecture Guide Book》(ペット・アーキテクチャー・ガイドブック)、《東京製造Made in Tokyo》(メイド・イン・トーキョー)等書籍。他的建築作品眾多,包括《Mini House》(ミニハウス)、《Ani House》(アニハウス)、《Gae House》(ガエ・ハウス)、《House & Atelier Bow-Wow》(ハウス&アトリエ・ワン)、《宮下公園》(みやしたこうえん)、《北本西口站前廣場》(北本西口駅前広場)、《EEI》、《BMW Guggenheim》、《戀愛中的豬豬研究所》(恋する豚研究所)等;還有國內外裝置藝術作品等,參與各種活動,是十分活躍的建築師。他任教的東京工業大學,主要進行建築設計、學術論文、都市調查等相關的廣泛教育研究活動。他將與研究室學生合作前往世界各地探訪調查的成果,歸納集結為本書及兩本系列前作《窗,光與風與人的對話》(WindowScape窓のふるまい学)和《窗,時間與街景的合奏》(WindowScape 2 窓と街並の系譜学)。
塚本由晴 Yoshiharu Tsukamoto
1965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1987年,東京工業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學士。
1987-88年,法國國立高等巴黎貝勒維建築學院(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chitecture de Paris-Belleville)訪問學者。
1992年,與妻子貝島桃代設立建築事務所汪工房。
1994年,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博士。曾任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準教授、哈佛大學研究所客座講師。現任東京工業大學建築學科副教授。
【譯者簡介 】
林書嫻
臺灣大學城鄉所、早稻田大學創造理工學研究科建築專攻碩士,專長為都市計畫與社區營造,現為邁入研究生涯的新手一年級生。
研究所時期因緣際會下開始翻譯工作,就此一隻腳踏入譯界,兼職口、筆譯,涉獵範圍以藝術、建築、都市計畫為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