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郭台銘五月二日見完川普之後,馬上就飛到舊金山矽谷,和這些基金領導人見面,讓他們知道台灣未來可以一起合作。
資金效率和方向,是產業最堅實的靠山,台灣產業前所未有的資金驅動大計,已經擺在世人面前。在郭台銘手上那張紙上,寫著四個基金的名字:
第一支,當然是郭台銘老友,日本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的「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這支基金規模約一千億美元,至2018年為止投資了870億美元在82家獨角獸企業,這個資金規模比全球創投(VC)加總還要大,但投資報酬率卻達到40%以上,比多數VC的平均(13%)高!
孫正義十五年前,曾經讓年虧損達1千億日圓的軟銀轉虧為盈,過去3年來,軟銀年盈餘更超過1兆日圓,孫正義也在今年股東大會大膽提出預言,軟銀旗下投資組合價值將在20年內,成長33倍達到200兆日圓(約1.8兆美元)。
第二支則是大名鼎鼎的銀湖資本(Silver Lake Partners)。創始人葛籣·哈欽斯(Glenn Hutchins)來自黑石集團(Blackstone),也做過柯林頓政府經濟和醫療政策特別顧問;銀湖是過去二十年在半導體產業最成功的基金之一,從2006年以64億歐元收購了飛利浦半導體部門的股權,更名為恩智浦半導體;銀湖又和加拿大退休金計畫投資局合作,先以19億美元收購Skype股權,2011年微軟以85億美元現金收購Skype,銀湖獲利以倍數、以億元美金計。
近年銀湖資本轟動的大案,則是美國個人電腦大廠戴爾(DELL)創始人兼執行長 Michael Dell 聯合銀湖資本斥資高達 244 億美元,將戴爾電腦完成私有化之後,再重新上市,邁可戴爾是郭台銘的好朋友,銀湖資本過去和淡馬錫基金、雲峰基金也都有過合作,未來同意郭台銘如果當選中華民國總統,銀湖資本做為台灣「主權基金」合作夥伴也不意外。
第三支,則是績效更加卓越的DTS,創辦人俄裔金融家尤里也是非常厲害的基金管理者,2005年DST成立,憑藉遠見,尤里在十四年間幾乎投資了全世界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臉書FaceBook與阿里巴巴,這兩家企業的市值已經超過了4000億美元。
像尤里當初拿了50萬美金給Facebook,後來拿回去了50億美金。尤里也在中國投資小米、京東、今日頭條、美團,換句話說中國網際網路版圖中的半壁江山都有DST的參與,事實上郭台銘見完川普之後,主要就是去舊金山看他,向他介紹未來中華民國的財務出擊計劃。
第四支雖然規模很小,卻是人工智慧的「大腦」,「AI FUND」是由前谷歌的人工智慧Google Brain總監吳恩達所領軍,雖然初期只有一.七億美元,合作投資方還有NEA、紅杉資本、Greylock Partners、軟銀。他的願景不但是使得AI 對網路商業和用戶帶來改變,更要打造 AI 驅動的 IT 產業,並且建立起 AI 驅動的社會。
吳恩達從2018年7月已經和鴻海合作,成為全球性AI技術服務提供者,鴻海在許多個國家擁有龐大的製造工廠,正是吳恩達 Landing.ai 很好的平台,一起開發和部署 AI 解決方案及培訓,從新技術引入,重塑管理架構,到員工培訓等等。
有了這四支世界級基金的規模、管理和人才做後盾,屬於台灣的「淡馬錫級」基金已然呼之欲出。
空談誤國,實幹興國。郭台銘從十萬元起家,深知存活下來,才有接下去的理想和發展,中華民國也是一樣,有了錢,才能發展長照,盈餘挹注年金,解決軍公教問題,進一步解決地方發展差異,郭台銘也希望開放鬆綁地方,去發展自己的產業,解決破產問題,成為良性循環。
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預算一年也才兩兆兩千億,鴻海集團一年的支出就是四兆以上,資金如何用最低成本,發揮最大效益,把環保、長照的問題都解決,資金的來源除了政府本來就有的勞退基金,還可以加乘台商在海外的資金轉換成投資,讓台灣開始具備像其他先進國家一樣的資本優勢。
六月十九日,才在日本召開完軟體銀行股東大會的日本第二大富豪孫正義(Masayoshi Son),六月二十一日就飛來台灣,和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也是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見面,參加「G2 and Beyond:全球產業秩序的解構與創新」論壇,一起討論如何解決瀕臨「破產」的中華民國。
郭台銘在孫正義抵達前的十二個小時,才正式在一年一度股東會缷下「董事長」職務,就是為了專心面對七月六日開始的國民黨初選,推出能夠「富國利民」的牛肉,孫正義管理一千億美元的願景基金,包括中東主權基金和新加坡主權基金都和他合作,也是郭台銘未來治理中華民國財政王牌之一。
根據2019年富比士雜誌排行,全球排名第四十三名的富豪孫正義,身價達到兩百一十六億美元,比二百五十七名的郭台銘身價還要高四倍,更重要的是,他在科技界的影響力愈來愈大,從「Uber」到「雅虎」,都是他投資的範圍。
日本軟銀前年最大的手筆,就是以三百八十億美元買下安謀公司(ARM)。這家英國公司掌握全球百分之九十的電子產品指令專利智財,所以當美國商務部宣佈禁止華為使用美國產品時,大家都看安謀是否順利出貨,將決定下一代產品上市的時間。
孫正義這次在台北首度出面澄清,安謀是英國公司,會和華為繼續合作,但他不干渉個別企業營運,也因為是這樣的領導性人物,所以國際財經媒體在週六下午都雲集台北,爭睹日本首富風采,郭台銘也直接宣示,想借助孫正義的經驗,一起幫台灣拚經濟。
事實上也是因為孫正義,郭台銘才會開始「反向思考」,打造別人不敢想像的美國供應鏈。
時間回到2016年川普選上總統後,力推「美國製造」,日本軟銀社長孫正義率先響應,與川普會面時承諾四年內將投資美國500億美元,投資簡報資料意外曝光,其中顯示有70億美元與鴻海有關,當時還以為空穴來風。
不到兩個月後,鴻海就先和軟銀大手筆合作,豪砸6億美元(約新台幣184億元),與軟體銀行合資設立新公司「Softbank Group Capital APAC」,鴻海取得54.5%過半股權,沒想到竟也為郭台銘抓住美國再工業化,埋下了伏筆。
《未來智造者──郭台銘台灣優先策略》
出版時間︰2019.07.11
作 者︰張殿文
定 價︰380元
建設智能科技島 未來二十年競爭力 亞洲科技強國發展藍圖
唯一見證郭台銘四大洲佈局,首本中美大戰科技發展藍圖
30兆創新供應鏈,台灣命運再自造
智能實驗島鏈:民主創新/社會創新/教育創新
郭台銘,全球前二十五強企業領導人,透過他所參與的人工智慧發展,了解未來世界的改變,來看台灣的未來。他相信「智慧,是從工作中產生!」面對瞬息萬變商場,也一樣適用政治領域,從科技人變政治人,他像初學者直接下水游泳,因為他認為不能只看「教科書」就學會游泳。
站在影響台灣未來二十年及下一個世代的關鍵時刻
我們該如何思考、規劃哪些戰術與戰略?
征戰世界,策略與執行力一流的郭台銘,
為國家、企業,甚至老百姓找到真正的出路!
未來二十年台灣經濟如何發展,「第三次數位革命」來臨,貧富差距繼續擴大,藉由郭台銘的全球視野和經營策略,探索台灣何去何從,特別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在中美貿易大戰之下,如何影響國家和國家之間的權力平衡,乃至於人類政經社會全面發展。
本書分成四大部分:
第一部:供應鏈重塑,科技如何造成全球中產階級的衝擊和重建;
第二部:智財硬漢,「政治如何服務經濟」,成為安定的力量;
第三部:分權分立,未來從代工、狹小的市場,如何轉型成「智慧科技島」;
第四部:智能生活,尋找下一代AI和大數據創造的全新的機會。
曾經撰寫《虎與狐:郭台銘的全球競爭策略》、《解碼郭台銘語錄:超越自我的預言》等多部暢銷書的資深記者張殿文,追蹤鴻海發展二十餘年,多次深入訪談郭台銘,親訪鴻海帝國全球基地,從美國到巴西,從日本到捷克,本書也是目前唯一深入剖析科技強人如何觀察台灣面對中美貿易大戰中的危機和轉機,並揭露亞洲科技強國全新發展藍圖。
▌各界推薦
「2016年我到白宮領取「國家創新和技術獎」,以及回台灣領取「潘文淵獎」,基金會介紹我的團隊研發的3D鰭式電晶體(FinFET)突破物理極限,堪稱半導體工業40年最重要的創新,其實我一直認為,一般外界談的創新,和我理解的創新其實不太相同。
一般總認為要採用前所未有的技術及方法,才稱得上是創新,但我認為只要能解決困難,突破過去沒有進展的問題,就是創新。
創新大多來自跨領域知識的學習,畢竟要解決別人不能解決的大問題,必須先要擁有專業精深的知識,同時也要學習專業的周邊知識,愈廣愈好,才能從中得到啟發,所以,我認為創新的人才,是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才』。同理,創新的領導人就是能解決問題的領導人。」
──(摘自胡正明推薦序/美國國家創新獎得主,中研院院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講座教授)
「郭台銘的『國家平台論』正好可以成為許多台灣創新企業的基礎,因為相對於日本與韓國,台灣的創業風氣更盛;創新跟年輕人有關、跟小企業有關,很多發想必須是小公司;但是由於台灣市場小、看好的人不多,因此台灣創業者也時常面臨『資金斷鏈』的問題,所以台灣年輕創業家傾向在短時間內找到利基、找到立足點,但這樣的創業情境,與泰國、馬來西亞等等國家都是相似的。所以詹宏志認為社會要有力量支持小公司,專門支持年輕人。郭台銘也非常表同意,並且強調台灣應該要讓很多領域裡面都有一兩個創新模範,可以輸出世界,而這個大平台是國家要建立的。」
──(摘自第十章,詹宏志接受「郭董來請教」youtube)
「一切經濟產值都發生在世界秩序體系內, 而二○一九~二○二二之間,世界秩序體系將因美中之間的經濟、規範、制度、文明的全面對衝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台灣能否跟上腳步、洞燭先機,將決定台灣未來三十年的風貌。固然,秩序體系中的政治與經濟因素相互糾纏,對於這個究竟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我覺得大局夾縫中的台灣,必須拿出一把思想的利刀,在做決策時,嚴格區分兩類問題:哪些事務是台灣自己就可以決定的,哪些事務是必須與局勢周旋的;操之在己的部分,台灣全力衝刺,操之在人的部分,台灣順勢而為。」
──(摘自范疇推薦序/兩岸政經專家)
目錄
第一部:和平決心
第一章/新中產
第二章/智能國防
第三章/三贏才贏
第二部:安定發展
第四章/新資源
第五章/智財硬漢
第六章/8K新世紀
第三部:知識經濟
第七章/智能駕駛高速公路
第八章/5G價值鏈
第九章/夢幻國家隊
第四部:未來行動
第十章──新醫療
第十一章──自由工業燈塔
第十二章──國運水晶球
作者簡介
張殿文
1968年生,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畢業,英國利物浦大學企管碩士,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班。曾任職《兄弟棒球雜誌》主編、《People》雜誌主跑藝文,出國進修前曾擔任《中時晚報》記者、回國後進入台港財經媒體工作,包括《商業周刊》、《天下》雜誌集團,《數位時代》及香港《亞洲週刊》等,並同時從媒體「斜捍」跨界,包括製片人、策展人、和非營利組織發起人等,《五千億傳奇》《虎與狐──郭台銘全球競爭策略》、《懸崖邊的貴族──蔣友柏蔣友常口述版》、《尹教授的10堂課:興學興人的神隱總裁》、《口中之心──蔡衍明兩岸旺旺崛起》、《融入顧客情境──7-11共好經營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