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她說,「有個看起來比我大五歲的女人,想要用濃妝蓋住歲月的痕跡。這也無可厚非。但她做得過火了,欲蓋彌彰,反而產生反效果。」
「老前輩了。」
「在這行當?當然。在『塔』裡,資歷還淺。她三四天前剛幹過一筆買賣。」
「天啊。」
「如果這真是她最後一筆買賣,看來她歇業好一陣子了。她住在莫雷丘一棟酒店式公寓裡,把門房請進房間來,問他,清洗窗戶要多少錢?他報了個價,她說呢,感覺是往高處報了;門房回了個害羞的眼神,告訴她,也許還有別的解決方法。」
「我想這筆買賣應該是成交了吧?」
「梅西塔貝爾老是說什麼來著?在《阿奇與梅西塔貝爾》裡?『老太太也要過日子。』」
「她這樣說?」
「她是這樣說的,一字不差,『我把他帶進臥房,把他的腦漿都幹了出來!』」
「希望她的窗戶乾淨得沒半個污點。」
「這就是最精采的部分。事後,他躺在床上翻白眼,她告訴他,如果窗戶清得乾淨,再賞他一大筆小費。他清得徹底,,老太太也很大方。」
「單單為這些故事,聚會就不愁沒人參加。」
「你想變成黏在牆上的蒼蠅?」
「男人也能參加嗎?把我當成退休的好色玩家?」
「這種角色對你來說可能硬了一點,親愛的。僅限女生。同性戀男妓倒是有另外一個聚會,不過,那邊可能比較難偷聽到什麼有趣的故事。」
再一次,我感到意外:沒想到離開這行業可能跟一開始踏進去一樣難。「我以前有個客戶,一個從威斯康辛搭巴士過來的金髮小妞,一下車,就投入這個營生。她不想幹了,雇我去說服她的皮條客放她走。」
「琴什麼的。」她說。
「達科能。我記得我告訴過妳她的故事,結局不算圓滿。」
「不是一下就被殺了?不是被皮條客殺的就是了。」
「故事有點複雜。我當時覺得,一旦我保證她能自由離去,不受皮條客的騷擾,她就能把過去拋在腦後。」
「也許她真能。」
「也許事與願違。也許她能把貞操守到窗戶必須找人清理。」
「守貞?」
「這個嘛,我不知道專有名詞。在妳們的聚會裡,『戒酒』的同義詞是什麼?」
「有不同的說法。有的女孩說,直女,但得罪好些男同性戀。有的人用從良,又覺得說教的意味兒太重,我個人是不喜歡,但也不至於不舒服。乾淨指的是不碰毒品,我們裡面有的人乾淨,有的人嗑藥,這詞兒也派不上用場。這樣一來,差不多沒字可用了。我還聽過一種說法:只要你還在嗑藥,就不能說真的脫離這營生,所以,這個詞就被淘汰了。如果你需要說服醫生幫你開處方,或者需要錢去買毒品,遲早還是會回來幹這行。」
「多半是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失足?妳們是不是說『失足』?」
「失足、重操舊業。或者就是這樣簡單一句:『別怨我,我又回去幹了。』跟匿名戒酒協會相比,我們不會刻意強調清醒跟洗手不幹的時間長短。」
「無論如何,船到橋頭自然直。」
「在戒酒進程裡,數字是很重要的,對嗎?九十天以上沒碰酒的人,才有資格帶領聚會。」
「沒錯。」
「當然,我們才開始聚會,十個還是十一個月?匿名戒酒協會是有傳統的吧?除開那些步驟之外。」
「紮紮實實的十二步。」
「一年都不到的組織大概很難發展什麼傳統。」她墜入沉默,一會兒。「上週的聚會是我帶的。」
「喔?」
她點點頭。「分享我的故事。」
「和盤托出?從子宮到地宮?」
「從勃起到復起。」她說,「說你呢。」
「荒唐這些年,終於,我算是嫁對人了。」
「差不多這意思。」
「說真的,」我說,「妳到底分享了什麼?」
「不。」
「不?」
她搖搖頭。「你得到過那兒。」
抬腿倒是簡單得很。客廳有張躺椅。我只要坐定,把靠腿墊抬高就成了。她還給我個冰敷袋,它上回派上用場,是伊蓮上瑜珈課拉傷肌肉的時候。
「也許我們該準備一對。」
「兩邊的膝蓋都要一個?我不知道全都出狀況了。我可以找條毛巾裹點冰塊代替。」
「不,另外一邊的膝蓋還可以。我只是想幫我們一人準備一個。」
「這又不是牙刷,親愛的,共用冰袋沒有什麼衛生顧慮。」
「是嗎?我的牙刷歡迎妳隨時使用。」
她想了想。「我們這種年紀,」她說,「應該是雙冰袋家庭沒錯。」
「抱歉。」我說,「一閃而過的念頭,正經八百的講出來,感覺滿沮喪的,是不是?」
「我喜歡我們兩個一起變老的概念。」
「我也是。」
「我以前會覺得,如果我真的活到這樣老,」她說,「應該是一個人過日子,棲身在佛羅里達某個拖車公園裡面,每週設法去沙壺場兩次,至少身材不會太走樣。」
「我已經活得比我料想得久多了。」
這話題又延續了好幾分鐘。然後她去廚房,端出兩杯甘菊茶。我以前整個白天、半個黑夜,咖啡一杯一杯的灌,如今只能早晨來一杯。偶爾喝上兩杯,在我自認有假日感覺的時候。
沮不沮喪,全看你怎麼想。
《聚散有時》
出版時間︰2020.01.04
作者︰ 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
定 價︰250元
是散?是聚?無可,奈何……
愛倫坡終身大師獎得主、紐約犯罪風景的行吟詩人——卜洛克
廣受全球萬千書迷喜愛的馬修.史卡德系列最新力作
國際知名導演王家衛想拍卜洛克的電影
影帝梁朝偉當導演最想拍的也是偵探史卡德的故事
冬陽x臥斧x郝譽翔x翁裕庭x張國立x陳雪x陳國偉x劉梓潔x駱以軍x顏忠賢x史蒂芬.金x麥可.康納利……
知名作家和推理評論家,齊聲推薦
隨書附贈卜洛克寫給台灣讀者親筆信之羊毛紙書籤
絕對溫暖,務必珍藏
為了告別,只好重逢嗎?
距離史卡德初登場,悠悠四十載;距離上次現身,一晃眼,接近十年。美國重量級推理大師勞倫斯.卜洛克筆下最著名的角色終於回歸。
史卡德早過了退休年齡,感受光陰流逝──依舊保持清醒,日復一日──他深知在他最後一次沉淪之後,酒精不再是過日子的唯一理由。他的終身伴侶,伊蓮,有天跟他提及,她與從事性工作的同伴,也有類似的聚會,協助彼此,逐步遠離這個行業。一個與會的姐妹,跟伊蓮提到一個偏執的恩客,不肯讓她脫身,伊蓮建議她尋求另類協助。或許史卡德有辦法伸出援手。
《聚散有時》不只是一個扣人心弦的推理故事,卜洛克還以依依不捨的濃情筆觸,勾勒這個落拓紐約的無牌偵探,讓他力抗無情歲月的侵蝕,向年輕的閱讀世代證明,他的身手,一如往昔。對史卡德全球的百萬粉絲(包括改編自《行過死蔭之地》的電影《鐵血神探》,透過雷恩.尼遜認識史卡德的影迷)來說,《聚散有時》是個意外的驚喜──史卡德隆重謝幕,讓讀者永遠不會忘記他的身影。
是了,中文書名道出了作者卜洛克,或是與伊蓮共度餘生的老熊馬修,或是身為忠實書迷的我的心境。
這是藉以打聽地球另一端紐約的馬修與卜老是否安好的最佳方式,靜靜閱讀一段故事,在那個架空的小
說世界中相遇,細數一些往事回憶,並且經歷一段熟齡的偵探行動。我只能也只願意用「享受」二字來
陳述這次的交會,盼閱讀這本書的你也是。 --推理評論人 冬陽
馬修.史卡德是名虛構的偵探,可是他隨歲月成長,讀者陪著他,見他酒醉,
見他戒酒,見他戀愛,見他逐漸老邁。
然後見到酒店也有打烊的時候。
我明白,又是再重看一次這系列的小說的時候了,看的早已不是故事,是感情。
--作家 張國立
卡德又回來了! 如今看到他再度粉墨登場的身影,就有如見到羅傑・費德勒上場打球一樣,每一次亮相都有可能是最終回。請抱著最虔誠的心情翻開第一頁,然後同聲讚嘆!
--推理評論家 翁裕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
勞倫斯.卜洛克 Lawrence Block
歐美當代冷硬派偵探小說書寫第一人
一九三八年出生於紐約水牛城。除了極少時間之外,卜洛克幾乎都定居於紐約市內,並以該城為主要背景,從事推理文學創作,成為全球知名推理小說家,因而獲得「紐約犯罪風景的行吟詩人」美譽。
卜洛克的推理寫作,從「冷硬派」出發而予人以人性溫暖;屬「類型書寫」卻不拘一格,常見出格筆路。他的文思敏捷又勤於筆耕,自一九五七年正式出道以來,已出版超過五十本小說,並寫出短篇小說逾百。遂將漢密特、錢徳勒所締建的美國犯罪小說傳統,推向另一個引人矚目的高度。卜洛克一生獲獎無數。他曾七度榮獲愛倫坡獎、十次夏姆斯獎、四次安東尼獎、兩次馬爾他之鷹獎、二○○四年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鑽石匕首獎,以及法、德、日等國所頒發推理大獎。二○○二年,繼一九九四年愛倫坡獎當局頒發終身大師獎之後,他也獲得夏姆斯終身成就獎。二○○五年,知名線上雜誌《Mystery Ink》警察獎(Gumshoe Award)同樣以「終身成就獎」表彰他對犯罪推理小說的貢獻。
「馬修.史卡徳」是卜洛克最受歡迎的系列。透過一名無牌私家偵探的戒酒歷程,寫盡紐約的豐饒、蒼涼和深沉。此系列從一九七○年代一路寫到新世紀,在線性時間流淌聲裡,顯現人性的複雜明暗,以及人間命運交叉的種種因緣起滅。論者以為其勝處已超越犯罪小說範疇,而達於文學經典地位。
相關著作:《蝙蝠俠的幫手(增訂新版)》《烈酒一滴》《繁花將盡》《死亡的渴望》《每個人都死了》《向邪惡追索》《一長串的死者》《惡魔預知死亡》《行過死蔭之地【《鐵血神探》電影原著小說】》《屠宰場之舞》《到墳場的車票》《刀鋒之先》《黑名單》《八百萬種死法》《酒店關門之後》《謀殺與創造之時》《黑暗之刺》《在死亡之中》《父之罪》《八百萬種死法》
譯者簡介
劉麗真
劉麗真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資深編輯工作者。譯有《死亡的渴望》《奪命旅人》《譚納的非常泰冒險》《卜洛克的小說學堂》《改變歷史的聲音》等書。
相關著作:《蝙蝠俠的幫手(增訂新版)》《烈酒一滴》《繁花將盡》《死亡的渴望》《每個人都死了》《向邪惡追索》《一長串的死者》《惡魔預知死亡》《行過死蔭之地【《鐵血神探》電影原著小說】》《屠宰場之舞》《到墳場的車票》《刀鋒之先》《黑名單》《八百萬種死法》《酒店關門之後》《謀殺與創造之時》《黑暗之刺》《在死亡之中》《父之罪》《八百萬種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