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犯因讀書變化氣質\黃明鎮牧師
(更生團契總幹事)

西方人說:「Knowledge is power.」知識就是力量!書讀得多,大致比較會思考,懂得用腦筋,「三思而後行」就比較不會坐牢。據統計,坐牢的人大半是中輟生,也因他們「書到用時方恨少」,在獄中,就都愛看書報,一則打發時間,又可找資料打官司,或充實自己。

監獄是以「空間換時間」的地方,一.四坪大的舍房要擠兩個人,沒有手機、電腦,每天除了去工場【註1】工作,時間多得很。除了在斗室裡泡茶聊天、聽收音機、看掌上型TV,其餘,就是看書、睡覺了。

他們什麼書都看,武俠、言情小說最多,我也常給他們好書,大家輪流看,有寫心得投稿的,還可加教化分數,累積多了,有利假釋。
獄方每年都有書店來展覽新書,受刑同學都會分批去瀏覽購買,目前臺灣監獄收容的六萬五千多人,都比社會人士愛看書,若關個七、八年,看一千本書的,大有人在。

但臺灣監獄圖書館就和本書作者所記不同,這裡都由人犯管理,以節省經費。臺北監獄曾有一人犯在圖書館當雜役三年,因愛讀書,人又聰明,結果考上了臺大。
監獄的藏書大都集中在補校,以方便補校及空大學生借用。一般人犯想看圖書館的書,得先打報告。因此,在各工場及教區都設有小型圖書室,供人犯就近取閱。更生團契也曾在工場擺設書架,擺放更生叢書,提供人犯自由取閱。

美國的監獄也有活動圖書館,由駐監牧師每天推著裝滿書的小車,沿著舍房走動,人犯都可隨時從通風囗借書。
愛看書的人比較會寫作,臺灣各監獄幾乎都有「寫作班」,由志工帶領寫作班及讀書會,讓人犯從文字裡獲得情緒抒解,也從創作寫書中獲致成就感。

臺灣法務部推動「監獄學校化」早已著有成效,除設國高中補校外,還有空大,甚至碩士班。從前人犯是低著頭,鎯鐺入獄,如今不少人是抬頭挺胸、披戴方帽走出來!

西元一世紀的宣教士保羅先生說過:「知識叫人自高自大,唯有愛心能造就人。」廿五年來我在獄中教化,最常給他們的書是「天下第一大經」——《聖經》,有人從不識字到能閱報;藉著信仰,也有人從「強盜變傳道」、「吸毒變反毒」。讀好書確實能啟迪人性,變化氣質,改變命運。
末了,盼望讀者看完本書,可嘗試到監獄上班或當愛心志工,並多鼓勵受刑同學讀好書、做對事。

【註1:監獄受刑人日間活動空間,可從事各種作業、靜態休閒及生活作息活動等。之所以採「工場」一詞,應是臺灣早期監獄法制及實務用語多沿襲日本而來,日本刑務所即以工場名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