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是託母親的福才能來到這個世界上。

並且每天讓母親為我們做了很多的事情。

如果將這些事情全部加起來,究竟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數量呢。


媽媽!

多麼溫暖又美好的一句話對吧。


   無論母親目前健在與否,我們每個人都是託母親的福才能來到這個世界上。然而,在我們每天忙於工作及家庭的生活中,有多少人會在平時意識到從母親那邊得到的恩惠並且表示感謝呢?


「媽媽?每天都會見面,不會特別放在心上呀」

「除非自己發生什麼特殊狀況,不然也不會特別想到耶」

「這麼說來,最近幾乎連面也沒見到」

我們似乎常常聽到別人說這樣的話。



「我很小的時候就和媽媽分開了,對她也沒有記憶」

「我心中有些疙瘩,我也不想去想」

「事到如今還要說什麼?」

甚至也有像這樣對於母親感到反感的人。



  但是,我現在有一件事希望你務必能做。

  請你試著回想母親的容貌以及與她相關的片刻回憶。你能想像接下來你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嗎?


  工作、家人及朋友之間的人際關係、就職和轉職、孩子拒絕上學或心理產生狀況、照顧雙親及其年老後的問題等等,對於抱著許多不安在生活的我們,今後要如何維持生活變成一個難以找到明確答案的問題。即使向外尋求原因和解決方法也無法保證能夠找到解答。


  如果說只要你正視自己並思考與母親相關的三個問題,就能看到你想像不到的另一個面向的話,你願意試試看嗎?

這三個問題就是你的母親

1為你所做的事?
2你回報給她的事?
3你帶給她困擾的事?


  盡可能具體地回想這三個問題,將自己轉化為當時的母親的心情並且重新審視你自己。然後你回想起的這些事情會在你心中湧現一個又一個的念頭、意想不到的發現、令人震驚的誤解、嶄新的希望、溫和的平靜等各式各樣的情緒。藉由完整地接受這些情緒讓思考更加深思熟慮,就能改變想法、留意到各種事物,進而冷靜且客觀地從他人的觀點來審視自己。這就是「內觀」。

 

  內觀是以在昭和初期由吉本伊信(*譯註:吉本伊信是內觀法的創始者,1916年生於日本奈良縣、1988年逝世。是淨土真宗木邊派的僧侶,也曾任監獄教誨師等)傳至淨土真宗木邊派(*譯註:淨土真宗是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而真宗木邊派又屬淨土真宗之一派)的「瞭解自我」為基礎,除去宗教色彩後首創的尋找自我的方法。「內觀法」或是被應用於醫療界所稱之的「內觀療法」在國際間也廣為人知。「內觀法」做為日本創立的心理療法也遍及了歐洲、美國、中國、韓國。現在全日本有二十七所內觀研修所,並且也被許多學校教育及企業研修所採用。

 

  我目前在熊本縣玉名市的蓮華院誕生寺工作的同時,也以擔任寺中內觀研修所所長的身分有許多的活動。

 

  過去我原本在大型貿易公司上班,在外派巴西赴任的時期剛好遭遇母親逝世,當我接到通知想要立刻趕回家時,卻身處一個光搭飛機就要花整整三天的地方。在我煩惱這種連自己的母親過世都不能待在她身邊的工作到底算什麼,我再這樣下去真的好嗎的時候,我接觸到了內觀。在對已故母親的緬懷和感謝當中,我同時感到對父親原本抱有近乎憎恨的情感竟然消失無蹤的不可思議體驗。

 

  我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想成為一個對他人有用的人,淺薄學習過各種自我啟發法,結果終究沒能領悟其中任何一項。但是透過進行內觀消除了對父親的心裡芥蒂這種出乎意料的體驗後,我的直覺告訴我「內觀是真的有效!」,所以我下定決心辭去了工作,然後在我三十八歲出家的同時,我重新選擇了我今後要推廣的內觀的人生。

 

  在這之後的二十四年之間,我幫助過大約兩千人進行內觀,其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人在體驗過內觀之後,他們的人生都變得更好。

 

  在研修所內舉行的正式內觀法(稱為集中內觀)要花費七天的時間。內觀者必須待在與外界隔絕的安靜房間,並且一個人坐在以屏風圍起約半疊榻榻米大小的空間內,連同前面介紹的三個問題一併思考自己是如何對待與自己關係深厚的人。

 

  回想的內容是以時間為順序,從上小學之前、小學低年級、高年級、中學,一直到現在的期間,並以每三至五年為段落進行。首先從母親開始,如果是很早就和母親分開了的人則替換為取代母親角色的那個人,接著是父親、祖父母、兄弟姊妹、配偶,更進一步則是上司、部下等身邊的人。

 

  你必須將想到的內容告訴每一至兩個鐘頭來到房內與你談話的面談者(在內觀法中與內觀者進行面談的人),但是面談者只會問你話,其中一律不提供任何意見。與其說是挖掘自我內心,不如說是將以母親為首的其他人當作「鏡子」來審視自己,這就是內觀最大的特色。

 

  第一次進行內觀的人大多沒辦法順利的在一開始數天內專心,但是到了第四、第五天開始就能夠進入深層的內觀。

 

  所謂深層的內觀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比方說某人在回想「母親為你所做的事」時,想起了運動會時的便當中母親替自己做的飯糰。那個飯糰又大又醜,當時因為覺得丟臉就對母親發了牢騷。

 

  將目前為止的回想內容做為第一階段,然後再加以試想母親當時的心情。想必母親一定很難過吧。真是對不起,自己怎麼會如此驕縱。對了,當時的自己是想向母親撒嬌,因為自己不擅長運動,沒能有好表現給母親看。真正該感到丟臉的是自己的驕縱和依賴心、自卑感作祟。或許自己現在和週遭的人處得不好就是驕縱和依賴心的關係,因為這樣才和週遭的人產生衝突。

 

  透過母親這面鏡子了解自己真正的毛病,然後變得會以自己為出發點,開始積極地重新思考。

 

  對於人生會遇到的各種糾紛和心理層面的問題,我們不該從自身之「外」去尋求原因,而是藉由審視自己過去的心態來面對問題。不要盲目聽從他人建議該怎麼做,我們必須要靠自己思考並行動,我認為這才是內觀的深奧及美妙之處,因為解答就在自己的心中。

 

  我們腦中所收藏的都是重要的記憶寶物,而內觀能夠幫助你發現這些寶物。

 

我在二十六年前懷著深深的感動體驗了內觀,現在也能從很多人的口中聽到對母親或其他相當於母親角色之人的愛的感謝和反省,以及「健康的罪惡感」。

 

  回首過去,母親總是一直支持自己,在考試前夕的每個夜晚都要替我們準備宵夜,不過當我們在誇耀通過考試是靠自己努力和實力的成果之時,卻未曾特別對母親表達感謝。為什麼自己竟如此的傲慢呢。

 

   相較於「母親為你所做的事」,能想出「你回報給母親的事」的比例少得可憐,而「你帶給母親困擾的事」的比例卻又多得嚇人。

 

  想想看如果從現在起要回報母親的話,你會怎麼回報她。透過思考這些問題能使人生活得不後悔、更能迎向未來。這就是內觀藉由簡單的三個問題帶來的強大力量。

 

  體驗過內觀的人當中,有很多人從母親、家庭、職場,甚至是往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都變得煥然一新。例如「整體的人際關係有了好轉」、「不再覺得寂寞、變得更有精神」、「減少了憎恨的情感」、「對工作和學習有了熱情」、「心理因素產生的病症減輕了」、「有了自立的精神」、「獲得活著的實感」、「煩惱的事情和問題都解決了」、「知道自己要前進的方向」、「變得能輕鬆生活」、「人生有了轉變的契機」等,各種感想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這三個問題中隱藏著使人生過得更好的提示,請你也體驗看看。






《母親是面鏡子,照見真實的自己

透過關於母親的三個提問,找回初心與連結世界的力量
    
母親是面鏡子_3D書封W200       
 


出版時間︰2014.4.03
作 者
大山真弘 Oyama Shinkou
定 價︰260元


「母親為我做了什麼?」「我為母親做了什麼?」「我曾經帶給母親什麼困擾?」
只要思考關於母親的三個問題,你的生命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轉變

 

日本知名內觀研修所所長大山真弘
二十年親身指導來自世界各地的人
透過日本獨創、受到國際高度矚目的內觀療法
以母親為原點,進入深層自我,看見自己真正的樣子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人)、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感動推薦


「這三個問題可以看透人的本質,幫助我們洗淨從出生到現在堆積心中的污垢,找回我們最初擁有的清靜的心。」
--大山真弘

 

 懷胎十月孕育了我們的母親,是我們和這個世界產生連結的起點。

 

 而仔細回想從小到大和母親相處的過程,你會發現:母親就像面鏡子,與她互動的點點滴滴,竟如實反映了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方式──

 

 和母親產生衝突的原因,常是母親說了自己不想面對的事實;
 覺得自己讓母親失望的事,常是自己最沒自信的地方;
 面對母親愛的表現覺得丟臉難為情,
 才發現自己口口聲聲說要做自己,其實還是很在意周遭的眼光……

 

 日本知名內觀老師大山真弘發現:像這樣省思自己與母親的關係,正是能夠發現自己忽略的細節,客觀審視自己不足的最好方式。而透過三個問題──「母親為自己做過哪些事?」、「自己以怎樣的方式回饋了母親?」、「又曾帶給母親怎樣的困擾?」,我們就能夠簡單而全面的開始進行思考。

 

 在思索的過程中,你能從母親的角度看自己,發現自己的盲點和不足,並從前所未有的新觀點釐清自己的家庭、職場、愛情、人際關係等與這個世界的種種連結,生活中的瓶頸、鑽牛角尖也有了解決和突破的可能。

 

 這種藉由將自己轉換至他人的立場客觀審視自我,而獲得新啟發的自我省察法,在日本被稱為「內觀(内観/ないかん)」。內觀從1960年代開始被導入精神醫學的治療現場,經科學方式研究證實有正面效果,現今已成為日本大眾普遍知曉且認可的心理療法之一。由於可獲得精神面的充實及成長,近年來企業、政府等團體亦將內觀列為進修課程,運動界、藝術界進行內觀的人也不在少數。

 

 日本熊本縣蓮華院誕生寺內觀研修所已有27年的歷史,可說是日本發展內觀療法的先驅機構。大山真弘目前於此擔任所長,從事內觀指導已有十數年的時間,而書中的故事,即是他在此親身接觸過的實際例子。每個當事人與母親的關係都不同,但是透過回想與母親的關係,他們觀看世界的方式都產生了決定性的轉變,重新充滿面對人生的勇氣︰

 

 「即將成為實習醫生,卻對未來感到不安的近藤小姐,想起當年考試二度落榜時母親鼓勵的話語,她在心中下了一個決定……」

 

 「與母親不斷發生爭執而身心俱疲的津田女士,在回想起學生時期母親每天為她準備的便當後,她觀看人生的方式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三十歲的內田小姐,回想起七歲時因癌症過世的母親,最後一次撐著病體走出病房目送自己的姿態,對於生命她有了全新的體悟……」

 

 透過大師娓娓道來的一則則生命故事,你也能跟著一起審思自己與母親之間的關係。透過這樣的「內觀」,在心中打開一扇窗,你看待外界事物的眼睛將從此變得不同,心靈也將更加充實開闊。

 


【日本Amazon讀者佳評摘錄】

 「透過三個問題,發現至今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其實是非常幸福、非常難得的事物。另外,也發現了自己從前是多麼傲慢、以自我為中心。書中因難以原諒而無法在內觀上有所進展的人的故事,對我來說也十分具有參考價值。」

 

 「除了母親之外,也試著以父親、兄弟姊妹、友人、上司、部署等周遭的人為對象,讓自己重新思考這三個問題,這也成為理解對方心情或立場的契機,擺脫了自我本位式的思考,獲得不同以往的觀點。」

 

 「雖然至今看了許多的書,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進行內觀,但在看過這本書後重新理解了『對現有事物的感謝心』、『不要以自己的標準衡量別人』、『不要以善惡為判斷事物的基準』……等想法的重要性。即使內觀時,會因為罪惡感或羞恥感而感到痛苦,但從現在開始希望自己能夠透過這三個提問,在人生的路途上時時審視自己。」

 

 「從24年前開始指導內觀的作者娓娓道來的內觀體驗,深刻理解了內觀的效果。讀著讀著就熱淚盈眶,這是本非常有意思的讀物。」

 

 「因為母親已經去世,在讀這本書時實在無法不深深投入其中。希望所有雙親還健在的人都能夠讀讀此書,避免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作者簡介】

大山真弘 Oyama Shinkou
    一九四八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真言律宗僧侶。目前任職於熊本縣玉名市蓮華院誕生寺,擔任該寺寺內觀研修所所長。另也擔任日本內觀學會理事、九州內觀座談會事務局長、熊本縣內觀座談會會長。

  原任職於日本知名大企業的他,在因緣際會下接觸日本內觀療法的創始者──吉本伊信,而有了人生的轉機。一九八七年,在培育真言宗僧侶的高野山專科學校取得真言宗阿闍梨(梵文:IAST,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為弟子楷模之師,故又稱導師。)學位。而後,以「幫助日本及全世界的人體驗內觀,獲得更幸福的人生」為使命,除了於蓮華院內觀研修所定期舉行內觀研修外,更積極於大學等外部單位、場所進行各式內觀指導和演講。



 【目錄】
 


第一部 謝謝你們生下我
一萬次餐點的準備
如果沒有了太陽的話
父母替孩子換尿布是應該的?
和母親一起散步的櫻花大道
謝謝你們生下我
母親的奮力一搏
母親的雙手教會我的事
空無一物的便當盒
給已故母親的回饋對象
第十年的返鄉
每天早上為我綁的辮子
養育費就是愛的證明

 

第二部 母親的黑飯糰
母親作給我的海豚詩
手提包上的補花
母親的黑飯糰
我不是悲劇中的主角
雖然尋求了幫助
我想變成愛的本身
我是沒人要的孩子
欺負弟弟其實是在欺負自己
自己這樣就好
讓我走出失戀的妻子
對母親說的謊
母親的存在就是包容一切

 

第三部  「謝謝」的相反
現在的幸福,數得出來
找尋對方優點時也能看到自己的缺點
為什麼我不能像母親一樣
為了不因為照顧父母親而耗費體力
「謝謝」的相反
每天都是母親節
用父母給予的身體「回饋」他們
母親為你做的事是什麼?

 

結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