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您已讀過《三杯茶》、《石頭變學校》,
對於異鄉客在偏遠地區幫助蓋校的故事題材不陌生,
但您可能尚未聽過由非洲當地人為家鄉兒童的教育、
醫療等問題努力提出協助救濟的實踐版。
《石頭的代價》一書正是由烏干達生長的作者
卡古里在面對許多人搖頭堅稱不可能,
甚至連自己也不時心生懷疑的情況下,
跟一小群支持他的人頑強追隨他的夢想,
一次一顆石頭地,在他的家鄉的一個村落,
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人文科普 (508)
- Jan 05 Thu 2012 02:55
《石頭的代價》書摘1_【前言】歡迎來到奈卡
- Jan 05 Thu 2012 01:27
《石頭的代價》邀請你走入世上最真誠的孩子的心
《石頭的代價:為我的村子蓋一所學校》
出版時間︰2012.1.05
作 者︰威西格葉•傑克森•卡古里 Twesigye Jackson Kaguri
蘇珊•厄巴奈克•林威爾 Susan Urbanek Linville
定 價︰340元
- Jan 03 Tue 2012 16:02
1/5《石頭的代價》新書分享會 邀請你一起探索自己生命的豐盛之旅!
《石頭的代價》新書分享會
邀請你一起探索自己生命的豐盛之旅!
1/5(週四) 15:00~16:00
誠品信義forum (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3樓)
- Sep 29 Thu 2011 14:54
<一平方英寸的寂靜>:寂靜其實是一種聲音,也是許多、許多種聲音。
出版日期:2011/09/29
作者:戈登‧漢普頓(Gordon Hempton)約翰‧葛洛斯曼(John Grossmann)
售價:480元
寂靜其實是一種聲音,也是許多、許多種聲音。
當我們聆聽寂靜時,聽到的不是萬物的不存在,而是萬物俱存。
我們找得到寂靜,而寂靜也找得到我們。寂靜有可能失去,卻也能夠復得。
◎什麼是你聽過最寂靜的聲音……當世界愈來愈嘈雜,我們如何留下最後的寂靜?
本書承襲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的遠見卓識,讓我們注意到視為理所當然的美,並且敲響了迫在眉睫的環保警鐘。獲頒艾美獎的聲音生態學家戈登‧漢普頓發出警語,大自然的寂靜是美國消失最快的資源,他的使命便是在這些撫慰心靈的地球聲境因與日俱增的人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錄製並保存這些豐富多樣的聲音。
- Sep 13 Tue 2011 19:00
<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邀您傾聽最真實的咖啡故事!
- Sep 06 Tue 2011 14:20
<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選擇改變,就從每天早上的一杯咖啡開始……
出版日期:2011.09.06
作者:狄恩.賽康(Dean Cycon)
售價:360元
~這是關於那些地方、那些人,和我們手中這杯咖啡之間,最深刻且無法抺滅的鏈結~
在衣索匹亞,農夫們明知水洗處理的咖啡豆可以賣到兩倍以上的價格,卻沒有錢興建水利設施,只能用日晒法處理。
在肯亞,咖啡農一年的收入不到台幣1萬元;有時候酬勞還沒進口袋,就拿去還銀行貸款了。連家人都養不起,惶論送孩子上學。
在秘魯,七○、八○年代的恐怖主義時期,許多農夫在槍口下被迫鏟除咖啡樹,改種古柯。現在的他們在重建途中步步維艱。
- Aug 18 Thu 2011 17:38
《桑老師的瘋狂數學課》帶你預測未來的世紀謎團
《桑老師的瘋狂數學課》
「數學界的莫札特」帶你破解質數、形狀、機率、密碼、預測未來的世紀謎團
出版時間︰2011.08.23
作 者︰馬庫斯•杜•桑托伊(Marcus du Sautoy)
定 價︰320元
從理察‧道金斯到8歲男孩都說讚的「數學界莫札特」
- May 24 Tue 2011 18:27
50則迷人又充滿趣味的數學故事:<數字的秘密生命>
出版日期:2011/05/24
定價:260元
作者:喬治•史皮婁(George G. Szpiro)
★專業好評推薦
․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 洪萬生
․成功高中數學科資深教師 徐德新
․北一女中數學教師 許秀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數學教師 陳燮溥
- May 24 Tue 2011 11:11
<數字的秘密生命>:50則迷人又充滿趣味的數學故事,生活中處處可見的跨學科趣味數學
售價:260元
出版日期:2011/05/24
作者:喬治•史皮婁(George G. Szpiro)
信不信由你,牛頓曾經算出世界末日是哪一天!
有哪個數學猜想曾經懸賞百萬美元,卻無人能破?
同樣一塊地面,鋪什麼形狀的磁磚,磁磚周長最小?
為什麼這些匈牙利裔科學家,被同行稱為「火星來的人」?
愛國者飛彈發生了什麼致命的錯誤,以致無法攔截飛毛腿飛彈?
- May 24 Tue 2011 11:01
<數學的秘密生命>:條條大路通數學,多到數不清的數學大驚奇,一一揭開!
定價:260元
出版日期:2011/05/24
作者:喬治•史皮婁
6有缺陷,12是好的,13招致災難……這是無稽還是理性的科學?
一本消失的筆記本造成的轟動,與發現貝多芬第十號交響曲一樣大?
數學證明不是對就是錯,用電腦來證明定理是暴力或必要之惡?
郵票湊郵資、零錢購物……凡人的問題解決了,數學家的問題正開始?
數學家也不喜歡排隊,這種不愉快的麻煩事竟能用數學理論解決?
- Mar 24 Thu 2011 10:25
改變世界的十個方程式的故事和科學家的探險
《科學的高點,方程式之美》
出版時間︰2011.03.24
作 者︰羅伯.克里斯(Robert P. Crease)
定 價︰380元
★美國《科學人》雜誌、《出版人週刊》專業書評讚譽推薦
從畢氏定理到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十個偉大方程式的發現之旅
- Jun 08 Tue 2010 12:48
泡澡就是每天帶我們回到初始的所在
從哲學角度來思考泡澡這檔事 ——
維基如何(Wikihow)是比維基百科(Wikipedia)重實務、少理論的表兄弟,你可以在上面查到有關「泡澡」的以下描述:
1. 將你的衣褲脫下,疊成一落擺好。接著備好澡盆。別忘了關上門!
2. 找一個大到可以把你裝進去的盛水容器。首選自然是浴缸,但任何夠大、夠深的東西也可以。確定它是防水的,不會有東西流出去(也不會有任何東西跑進來)。你也可以在地上挖個坑,糊上密封劑,或以石頭之類的天然物,砌成足以盛水的池子。
3. 將水注入澡盆。如果你的屋內備有浴缸,你多半也會有自來水。如果有自來水,那就打開水龍頭。如果無,試著用水桶到水源處提水注入澡盆。注入的水量必須足以淹過你的身體。切記,水面的高度會隨著你浸入而升高。
4. 調整水溫。有些人喜歡洗冷水澡,但多數人還是覺得泡熱水舒服。如果你家裝有熱水器,就可以輕鬆讓洗澡水以你想要的溫度流岀水龍頭。如果沒裝,你還是可以把水加熱。辦法之一是在澡盆旁邊升個火直接加溫,但如果操作不當,有可能會把你的浴室搞得煙霧瀰漫。比較好的加溫方式是,在浴室旁升火,把石頭放進去烤。等石頭烤到夠熱的時候,再一塊塊丟入洗澡水中(千萬不能用手),攪拌石頭,直到洗澡水達到你想要的溫度。
5. 泡進洗澡水(如果水很燙請慢慢來)。最高只能浸到脖子,以免淹死。如果你想把整顆頭泡進水裡也沒有人會阻止你,但要記住,人類得呼吸空氣才能活。
6. 放鬆。闔上雙眼,深呼吸,好好享受一下。喜歡的話,你可以塗抹肥皂,淋上洗髮精,好好清洗一番,不過記住,這樣會讓你的洗澡水充滿污垢和肥皂泡沫。如果你用的是石頭加熱法,請利用隨便哪種工具(不要徒手就對了)夾取更多熱石頭加入水中保持水溫。如果你是泡在室內浴缸,可以先放掉一些水,然後打開水龍頭讓熱水流一陣。泡好之後,放光你的洗澡水,擦乾身體。
- Jun 03 Thu 2010 17:54
哇~天才都跑到這兒啦!!
《和蘇格拉底吃早餐,與傅柯一起跑步,跟著佛洛伊德去shopping,隨著彌爾去蹺班……哲學家教你學會過一天》作者 引言
我們都知道蘇格拉底是被毒死的,所以在接受他的邀請共進早餐之前,可能得三思一下。不過,害他被殺的原因,正好也是讓他成為絕佳早餐良伴的理由――他的好奇心。蘇格拉底因為問了太多的問題而被迫閉嘴,他讓很多人火冒三丈。他有一顆愛探究、不滿足、充滿創意的腦袋,這讓他對一切事物都抱持懷疑態度,不管是法則的目的或性愛的根源,無怪乎他最知名的學生柏拉圖,說他是一隻擾人的蟲子。如果你真的坐了下來,和他一起享用卡布其諾和牛角麵包,他可能劈頭就會問你:為什麼要過現在的生活,或是身為一個人,你有什麼價值等等。就是這種說話的調調會讓你覺得被冒犯,當初他就是這樣丟了小命;不過,換個角度想,如果你給他機會,接受他的質疑,你很可能會因此展開一趟不尋常的心智之旅。他可能會解釋,為什麼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或是宇宙如何由靈魂建構而成;在比較個人的層次上,他或許會一一列出理由,說明行善為什麼比追求快樂更重要。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不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他喜歡透過對話而非演講,讓你省思你的自我和行為,有時是為了賦予它們更重要的意義,有時則是要刺激你做出改變,創造生命所欠缺的意義。
如果你是和黑格爾一起吃貝果或和培根(Francis Bacon)一起吃煎蛋,情況應該也差不了多少。雖然在哲學裡一直有些惱人的辯論,像是針尖上能站幾個天使,或是人神之間有何差別,但哲學的本意不是為了替密室研究者製造謎題,而是要協助我們求取智慧。畢竟「哲學」一詞指的是「愛智慧」,而智慧和聰明不同。聰明滿足於贏得抽象辯論,智慧則是一門實踐的藝術,目的是要讓我們在繁雜的日常生活中做出機智靈敏的判斷。就這個觀點而言,哲學是關於弄清真實人生中的含混之處,因此蘇格拉底對於「該給送上土司和馬芬鬆糕的服務生多少小費」和「神是否存在」這兩種問題,是一樣感興趣的。
這本書也想要蕭規曹隨:它會告訴你歷史上最偉大的想法如何和你的生活牽連在一起,這些偉大的想法不只來自哲學,事實上也出自心理學、社會學和政治學,以及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把人生想得更透徹。沒錯,關於這個主題的深度作品汗牛充棟――如何做出合乎道德的行為,你該投票給那種政黨等等。不同的是,這些書除了充滿專業語言之外,還傾向讓偉大的想法高不可攀,而非落實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中,但後者才是本書的目的。所以在接下來的篇幅裡,我們將召喚出各類天才,陪伴你度過一些時光。在健身房時,會有社會歷史學家傅柯(Michel Foucault)在你旁邊跑步,跟你解釋你的例行運動是國家控制的一種形式。精神分析家拉岡(Jacques Lacan)會擔任你的專屬店長,在你凝視試衣間的大鏡子時,讓你步入自戀的危機。工作時,馬克思(Karl Marx)會對著你的耳朵叨唸,不要成為薪水的奴隸。你將在慶功宴上邂逅馬基維利(Machiavelli),聆聽他的勸誡;從施密特(Carl Schmitt)那裡得知,為什麼和另一半爭吵可能是件好事;還有向佛陀學習,如何避免在洗澡時睡著的祕訣。當他們集中精力專心思考你的晨間儀式或你在電視上看到的見聞時,你就會開始了解他們。他們的想法也許充滿挑戰或異乎尋常,不過總和你如何度過一天有關。
當然,那一天也許不會照著這裡設定的模式進行。並不是每個人每天都會發生性行為,而你和父母共進午餐的頻率,或許比一年一度的盛事要來得高――感謝老天。如果你在家工作,那麼第三章〈外出上班〉裡面所描述的交通狀況就不成立,我在那一章提到霍布斯(Thomas Hobbes)這位十七世紀的政治理論家,請他解釋為什麼早上通勤會引發我們野蠻的一面。同樣地,本書或許也遺漏了一些你想要知道的東西,你想選擇的替代版本可能包括「接送小孩上下學」、「與治療師會面」、「參加禱告會」或是「上夜班」等。不過這裡所描述的多數經驗你應該都很熟悉,而你將得到重新思考它們的法寶。
- Mar 30 Tue 2010 04:00
一群猴子隨機胡亂打字,最終成了莎士比亞全集?《100件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出版時間︰2010.03.30
作 者︰約翰‧巴羅(John D. Barrow)
定 價︰350元
為什麼另一排總是動得比較快?
為什麼喝醉的人沒法走直線?
用相對論來打橄欖球,行得通嗎?
- Mar 26 Fri 2010 16:30
感恩心接受 智慧心處理
■果東法師(法鼓山方丈)
法鼓山有個「四它」觀念,就是在遇到任何狀況時,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已成為社會大眾琅琅上口的一句話。但很多人在挨罵時,通常是不舒服、不接受,也不處理,卻讓心裡產生煩惱、罣礙,之後依舊習氣存在、我行我素。
在日本,腦筋動得快的孩子,只要一做錯事被罵,就會立刻說「對不起」,一來可以平息對方的怒氣,二來在父母的眼中,仍是一位懂得「道歉」的懂事孩子。事實上,孩子或許並不了解自己錯在哪裡,只知道說「對不起」,就是避開難關的絕佳護身符。日本真言宗的高幡山金剛寺的貫主川澄祐勝,觀察到日本社會現象,有感而寫了這一本《被罵的幸福》。
佛教講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強調要「說好話、做好事」,要常用柔軟語、親切語、慈悲語、智慧語,以欣賞的、讚歎的、勸慰的、勉勵的語氣與人廣結善緣。但誠如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也會以金剛怒目現兇猛的明王相,用憤怒威德來降服貪瞋癡特別重、冥頑不靈的人。
古代禪宗祖師大德也常以「棒喝」的方式教育弟子,都是為了杜絕弟子執著虛妄的思惟或考驗其悟境,特別用棒打,或是大喝一聲,以暗示與啟悟對方,這是站在「幫助弟子修行更好」的契機契理態度上。沿用到今日,我們要警醒一個人的執迷不悟,或破除其不當行為,就稱為「當頭棒喝」。
- Dec 22 Tue 2009 14:27
突破科學與想像極限的「無限」簡史《無限大的祕密》
- Nov 05 Thu 2009 14:35
20個數學世界裡的奇妙謎題《數學可以救羅馬?!》
- Aug 21 Fri 2009 12:14
《幾隻襪子湊一雙?:生活中超級有趣的12個數學謎題》
2009.8.18出版 定價:$280
★亞馬遜網站五顆星最高評價
★暢銷書《一條線有多長?》、《為什麼公車一次來3班?》作者最新力作
紙牌、一只信封套背面、一則數獨、一些銅板,當然還有一雙襪子,
12個讓人下巴都掉下來的有趣數學問題!!
- Jul 21 Tue 2009 09:52
107個充滿驚奇的趣味科學問題!--《盲人在夢中看得見嗎?》
2009.7.21出版 定價:250元
◆107個充滿驚奇、信不信由你的趣味科學問題!
◆各領域學者專家精心解答,百分之百有憑有據!
◆世界各大媒體轉載,最多讀者想要知道的問題!
◆本書為三言社出版的《誰說男人不會懷孕?:108個連老師也嚇一跳的科學問題》之改版書!
男人不哺乳,為什麼會有乳頭?
真的有人「笑到死」嗎?
為什麼「快打烊的時候留下來的美眉特別漂亮」?
- Jun 23 Tue 2009 10:51
科學史上最引人入勝的實驗--《十項最美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