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快開始了~除了暑修、出去玩、還有什麼更酷的選擇呢?
今年暑假,臺大科學教育中心與臺灣科學教育館共同舉辦了一場精采的科普競賽:『青年尬科學 – 聽、說、讀、寫、大擂台』,邀請全國15~18歲的青年們,如同 『超級星光大道』 般的 『尬』科學!
臉譜入圍的有:
1.桑老師的瘋狂數學課:「數學界的莫札特」帶你破解質數、形狀、機率、密碼、預測未來的世界謎團
2.幾隻襪子湊一雙?:生活中超級有趣的12個數學謎題
3.孟德爾和了不起的豌豆實驗
暑假快開始了~除了暑修、出去玩、還有什麼更酷的選擇呢?
今年暑假,臺大科學教育中心與臺灣科學教育館共同舉辦了一場精采的科普競賽:『青年尬科學 – 聽、說、讀、寫、大擂台』,邀請全國15~18歲的青年們,如同 『超級星光大道』 般的 『尬』科學!
臉譜入圍的有:
1.桑老師的瘋狂數學課:「數學界的莫札特」帶你破解質數、形狀、機率、密碼、預測未來的世界謎團
2.幾隻襪子湊一雙?:生活中超級有趣的12個數學謎題
3.孟德爾和了不起的豌豆實驗
就數學普及書寫而言,本書主題近於大學數學系的傳統課程「數學基礎」(foundations of mathematics),是相當罕見且具膽識的選擇。顧名思義,數學基礎探討最基本的數學知識(如自然數概念等)的本質,尤其為什麼它具有確定性(certainty)。這或許可以解釋何以作者提出他所謂的「超基礎數學」(absolutely elementary mathematics)。
由於本書說理與敘事兼備,儘管前者是重頭戲,不過,有時候為了讓讀者暫時擺脫邏輯的必然性「壓力」,作者會在適當時機提供敘事(narrative)。因此,除了在相關脈絡中引進數學家的故事或文學性作品之外,作者也運用了許多比喻(metaphor),讓讀者對於他的說理有了更溫潤的理解可能。
一般來說,具有數學洞察力與寫作才華的數學家書寫普及作品時,都很喜歡針對數學世界進行比喻,以便強化他們的敘事與說明。他們除了模仿啟蒙運動思想家將數學知識比喻成一棵大樹之外,像史都華(Ian Steward)就將數學比喻成為一座風景區,如此一來,他就可以搖身一變為風景區的導覽志工。至於本書作者則「設想數學就像一個城市,城市天際線矗立著三座雄偉的高塔。這三座雄偉的建物分別致力於『幾何』、『分析』和『代數』,探究的對象各是空間、時間及符號和結構」。在這樣的藍圖中,作者希望他所陪伴的主人翁自然數、0、負數和分數,可以為我們訴說這座數學城市的故事。
不過,本書最精采的比喻,則是在第21堂課中,將環(ring)的三重抽象概念類比到法律上的契約的三種內涵。對比威利斯頓(Williston)的《契約》(Contracts),作者指出:在數學這一邊,首先的要求是數學家(以及讀者)願意接受任何公理集合所強制的壓縮;其次,數學家(以及讀者)願意把眼光放遠,不只局限在那些一開始會慫恿我們接受公理的主題身上;最後,願意在公理系統中找出完全由公理創造的事物。而在法律這一邊,則威利斯頓注意到「法律將履行契約視為義務」;其次,法官或陪審團著手了解某些雙邊協議中有足以使協議變成契約的承諾屬性;最後,願意了解契約法所說的契約是什麼。由於數學知識的確定性來自邏輯的「必然性」,因此,作者顯然企圖呼應契約中的某種法律「強制性」。
基於此一數學 vs. 法學之比喻,我們很容易可以猜測本書在數學論證方面的講究。現在,讓我簡介本書內容,或許讀者可以據以體會作者的用心。
本書共有二十五堂課,其中第5、13、16課分別以整課的篇幅,介紹三位數學家(阿伯拉、迪摩根和索菲雅.卡巴列夫斯基)的故事,其餘二十二課內容,就圍繞在自然數、0、負數與分數之概念及其運算所產生的抽象數學結構上。第1-3課主題是自然數與0的命名及位置記數法,其中並提及如何利用集合來定義自然數。在第4課中,作者介紹邏輯學中有關推論形式之意義,特別是與自然數的連結。第6-7課主題是公理系統與皮亞諾公理(Peano’s Axiom)。第8-9課主要解釋加法的定義。第10課主題是乘法的定義,而進一步延伸的,是第11課的基底以及位置記數法。第12課主題是遞迴定理(recursion theorem),其中作者也特別說明它與相關定義法(method of definition)之連結。在第14課中,作者介紹五個算術定律:結合律、交換律、(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三一律以及消去律,並且預示運算決定了數系結構之事實。在第15課中,作者說明數學歸納法原理(principle of mathematical induction)與良序原理(well-ordering principle)之關聯。
限於篇幅,我上述這些流水帳式的簡介,看來相當「枯燥乏味」,儘管原書中還是有許多頗為精巧的論證。無論如何,作者顯然覺得此時必須來個「中場休息」,這應該是他在第16課介紹偉大女數學家索菲雅.卡巴列夫斯基(Sofya Kovalevsky)的故事,「不妨體會一下它們隱含的熱情,以及它們引發的戲劇性事件」。
在第17課中,作者演示數學歸納法,以證明加法的結合律。第18課介紹0與負數,其中罕見地提及負數在複式簿記制度中相當好用。第19課主題是整數系。在第20課中,作者引述新代數做為一種符號的科學(science of signs),以及偉大(女)數學家諾特(Emmy Nöther)對現代抽象代數的偉大貢獻。由於諾特的貢獻之一是環(ring),因此,作者緊接著在第21課中,介紹此一抽象代數之結構。然後,在此一關聯中,作者在下一章(第22章)提供「負負得正」之證明。在第23課中,作者從《萊茵德紙草書》談到方程式求解,最終目的是討論多項式(可構成一個環)的角色。第24課主題是除法與分數,並進一步討論分數與小數的表徵形式。第25課的主題是數體(number field),作者引進這些抽象結構,完全基於它們的圓滿自足:「體的定義……本身只告訴我們,數學和『超基礎數學』需要人類心智投注所有力量,創造抽象概念,並且相信這些概念」。最後,在結語中,作者引用《蘇丹在後宮》這一幅畫,來強調數學的本質是關乎「自然生成與人為創造的兩種事物,滿足地彼此共存」。
就訴求目標讀者來說,本書可以跟《社會組也學得好的數學十堂課》(杰瑞.金著,商周出版,2010)做一個對比。後者顯然針對非科學主修大學生的數學通識課程。作者杰瑞.金(Jerry King)使用了數學 vs. 詩篇的類比,強調即使是人文社會科學主修的學生,也可以學好數學。如果一般人可以被詩篇所感動,那麼,他們又何嘗無緣參與數學知識活動呢?杰瑞.金認為基本的邏輯推理訓練、集合論、從自然數經整數、有理數、實數到複數的數系發展、數論、函數(含解析幾何)、機率論以及微積分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主題。同時,他又高度重視數學知識的結構面向,譬如從自然數系到微積分的縱深統整論述,就明確地演示數學的意義與價值不僅在於它的廣泛應用,而且也關乎它自身的真與美。
4/08(日) 台北信義誠品 (台北市松高路11號3樓Forum) 15:00~17:00
主題:《欺騙的種子》新書分享會:揭穿美國食品安全的謊言-從瘦肉精、欺騙的種子談食品安全與糧食自主
出席來賓:本書作者傑佛瑞‧史密斯(Jeffrey M. Smith)、台大農藝學系郭華仁教授、主婦聯盟合作社黃淑德主席、台大植病系副教授洪挺軒、綠色陣線協會吳東傑
內容:來賓從食品安全與糧食自主做開端,與作者傑佛瑞談本書《欺騙的種子》如何接開政府與企業的基改黑幕。經由各家學者論述台灣的基改現況與消費者意識,告訴讀者基改食物的危險性..等相關議題
《消失的天才》
完美的數學證明、捨棄的百萬美元大獎,
一位破解百年難題的數學家神祕遁逃的故事
出版時間︰2012.3.29
作 者︰瑪莎•葛森(Masha Gessen)
定 價︰280元
貝蒂‧哈芬(Betty Hoffing),六十一歲的她在故鄉伊利諾州史克基市(Skokie)當地算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經營了二十年的旅行社,貝蒂極具感染力的幽默感和充沛的精力,不只讓她在旅遊業界人緣很好,連在她每星期利用下班後幾小時參與的志工組織也一樣。她的身體狀況很好,從未出現過嚴重的健康問題,直到一九八九年的八月。
有一天在工作期間,貝蒂突然感到自己的左胸疼痛不已,而且一直延伸到左手臂。她的醫生認為是心臟病發作,立刻要她住進鄰近醫院的加護病房。不過兩天後,等到一系列檢驗報告出爐都說沒問題,醫生們便讓貝蒂出院回家。這很明顯不是心臟病。
隔月,她全身上下出了奇怪的疹子。隨後又開始咳嗽咳得很厲害。到九月底時,貝蒂出現到目前為止最嚴重的病徵──肌肉無力伴隨劇烈疼痛。「我連走路都很困難,要做什麼都沒辦法。」她說。她的肌肉完全失去控制。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她的手掌會緊握下顎會闔上;任何一塊肌肉都可能就這樣鎖定不動。要是正好開著車,她必須要馬上靠邊停車,等待痛苦的痙攣消退。她的醫生感到十分困惑。
貝蒂被迫離開工作崗位。在十一月中的某一天,她決定要整天待在床上。結果這一躺就是半年。其程度已經嚴重到連翻個身都痛到無法忍受──得要花上整整兩分鐘的時間。
***** ***** *****
二○○三年夏天,居住於鄰近蘇力菌玉米田區域的三十九位菲律賓民眾,在玉米授粉期出現了呼吸道、腸部及皮膚的不適反應。由挪威基因生態學機構(Norwegian Institute of Gene Ecology)所進行的血液檢測證實,這種對蘇力菌毒素的抗體反應,顯示出花粉會影響免疫系統。
這只是初步結論,並不能確定這些症狀都與玉米有關。幾年前,英國政府的食品安全及標準聯合小組(Joint Food Safety and Standards Group)發函給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內容是關於吸進基因改造花粉的潛在危險,甚至還警告說基因有可能轉移到人體當中。
雖然上述研究觀察的是對蘇力菌的反應,而非基因轉移,但在挪威機構的其他實驗中發現,老鼠食用摻有遺傳物質的單一飼料後的二小時、六小時及三天之後,在其組織中找到未受破壞的CaMV啟動子。他們同時證實了,在試管中CaMV啟動子對人類、老鼠和魚類細胞都會產生作用。這些發現推翻了產業界認為不會發生水平基因轉移及啟動子只會對植物產生作用的主張。
雖然在花椰菜和其他蔬菜裡發現了CaMV,不過根據英國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遺傳學家及生物物理學家何美文(Mae-Wan Ho音譯)指出,天然存在於蔬菜當中的病毒,都受到包覆於DNA之外的蛋白質外殼的保護。這能防止CaMV進入到哺乳動物的細胞當中。但是,基因改造食品當中的CaMV啟動子則是沒有包覆的病毒DNA,沒有這樣的限制。
在一九八五年,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的豬被加入了會製造人類生長激素的人類基因。科學家的目標是要開發出一種生長速度更快的豬。結果得到的簡直是一場畸形秀。
「這種有著全身硬毛跟開闊大嘴的動物,看起來跟我祖父在農場養的豬完全不一樣。」《聖路易郵電報》(St. Louis Post Dispatch)記者比爾‧蘭博瑞(Bill Lambrecht)這麼描述。
在第一窩具有生長激素基因的小豬中,一隻小母豬沒有肛門和生殖器。有一些是毫無生氣,根本連站都站不起來。其餘的則是有關節炎、潰瘍、心臟擴大、皮膚炎、視力不良或腎臟疾病等問題。
在一長串得到不可預期結果的眾多實驗中,這只不過是個早期的例子。實際上,在基因工程改造的過程裡,最常見的單一成果便是「吃驚」。
‧經科學家改造以產生一種特定酸性成分的菸草。他們想要的是:除了酸性物質外什麼都不要。不過這種植物同時也製造出一種通常不會出現在菸葉裡的有毒化合物。
「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麼;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什麼?」
約翰.F.甘迺迪(John F. Kennedy)
就職演說,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日,華盛頓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John F. Kennedy
In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world, only a few generations have been granted the role of defending freedom in its hour of maximum danger. I do not shrink from this responsibility – I welcome it. I do not believe that any of us would exchange places with any other people or any other generation. The energy, the faith, the devotion
which we bring to this endeavour will light our country and all who serve it. And the glow from that fire can truly light the world.
And so, 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改變歷史的聲音》
出版時間︰2012.2.23
導讀解析︰Simon Sebag Montefiore:著名歷史學家,《週日泰晤士報》《觀察者報》《紐約共和報》《紐約時報》都曾刊載過他的文章。從一九九一年起便住在俄羅斯,並開始著手俄羅斯歷史的研究。目前與妻子和兩個小孩居住在倫敦,寫過的兩本傳記:《波坦金:王子中的王子》(Potemkin: Prince of Princes)《史達林:赤沙皇的宮廷》(STALIN:THE COURT OF THE RED STAR)及一本小說《莎宣卡》(SASHENKA),其中《史達林:赤沙皇的宮廷》曾榮獲大英圖書獎 (THE BRITISH BOOK AWARDS)歷史著作獎。身為皇家文學學會會士的他,其銷售書曾經以二十五種語言出版過。
編選︰英國劍橋大學編輯團隊(The Cambridge Editorial Partnership):為專業的學術出版機構,在過去十年曾製作出版許多廣受好評的得獎書籍。
定 價︰原價650元,特價499元(不再折扣)
真是不好意思,過了好多天才有空略略整理紀錄,以下是小編於2/11飢餓三十的分享~
第「23屆飢餓三十飢餓勇士大會師」今年不同於以往,特別移師至高雄「國家體育場」舉辦。除了因為參與人數不斷攀升,北部已無適合場地舉辦,南部營友高度期待也是原因之一;且2月份南部天候乾爽宜人,營友參與活動無須開立空調,可更加落實環保理念。另外過去因為大多在暑假舉辦,易逢颱風季節,若是提早可避免與防災救災工作有所衝突。基於上述種種,以及《石頭的代價》一書將在現場有場導讀會,這次小編又得以出差享受南台灣的熱情。
小編曾在2009年於林口體育場全程體驗過一回,很受感動。不論是展望會工作者或義工的投入,細心安排活動流程,無私的付出,辛苦的奔波,或是勇士們的熱情相挺,可愛互動,純真堅持,都讓小編至今難忘。
飢餓三十的體驗是從周六中午12點開始至週日傍晚六點結束,這次雖然只參加了2/11的活動,但一起與超過三萬五千名的勇士參加、體驗、吶喊、互動還是讓小編熱血沸騰。以下是一些精采畫面趕緊來與大家分享嚕~
【後記】 星星總是在無月的黑夜顯得最亮
全世界的孩子們就是給予我們希望的源由,而其中也包括了奈卡愛滋孤兒學校中,神采奕奕,明亮開朗的孩子的臉孔。
我只去過奈卡愛滋孤兒學校兩次,每次都停留不久,但是我對奈卡的記憶每天都激勵著我。
過去三十年來,在工作上和私人生活上,我關注的,也致力其中的,就是要為非洲與美國的孤兒和其他脆弱兒童建立內在的力量與情感上的韌性。但是奈卡愛滋學校讓我看到進行這項工作的一種全新方式。奈卡的概念是創造一個全面性的中心,首先由一個學校開始,然後從正式的基礎教育,擴展到包含農業種作跟營養照顧、文化計畫、生活技能、心理社會支持、醫療保健,以及家以外的家。當地的人力物力都得到運用:奈卡與烏干達西南部的鄉村生活可說完全結合在一起。
這顯然不是極簡派的做法:奈卡的夢想之一是幫助這些孩子──從一個寄養家庭照顧一個孤兒開始──支持他們一路唸到中學與高等教育,或職業學校,讓他們有朝一日能回來支持他們自己的家庭,以新的方式領導他們的家鄉與祖國。你必須有無比的信念,才可能有這樣的想像:畢竟這些孩子都來自最最窮困的地方;幾乎沒有人有床可以睡;大多數人都營養不良;而且所有人都因為愛滋病而至少失去了一個父母。
但是當你來到奈卡時,這個夢想就不再顯得那麼像天方夜譚了。因為奈卡就是用夢想建立的。幾年前看似不可能的許多事,如今都已經成真。
我第一次到奈卡,是在二○○四年去評估學校是否可能接受史蒂芬.路易斯基金會(www.stephenlewisfoundation.org)的贊助。大約一年半後,我又回去檢視學校的進展。兩次我都跟奈卡的創辦人與董事長,威西格葉.傑克森.卡古里的父母相處了一些時間,並為這對年長夫妻的尊嚴、溫暖,與幽默感到驚異。自從去探訪過後,我就一直很樂意指引學生、朋友,與個別捐助人去幫助奈卡,也為學校提供關於愛滋病防治教育、溝通技巧,與家庭照護的專業資源。
奈卡讓我認識了許多優秀的老師、行政人員、志願者、奶奶們,以及最重要的,威西格葉.傑克森.卡古里本人。他在這本書裡描繪出他個人的生命故事,與奈卡愛滋孤兒學校如何交織在一起。
不只一篇作文
聽別人的故事跟親身經歷畢竟不同,但通常也會帶來啟發。而精神上的啟發是人類生存的血脈。沒有了它,我們的生活將空洞虛無。
伊茲多跟芙秋奈特被選出在坎帕拉的宴會上代表學校。選擇由哪兩個學生參加是很困難的決定。每一個學生都值得參加,如果我們有能力,一定會讓他們全部都去。為了只選出兩個,老師們辦了一場克魯加語跟英語的寫作比賽。犯錯最少的孩子就有資格。當我抵達時,我加上了第二個衡量標準,希望從合格的孩子中找出最慷慨助人的。我問有沒有人自願幫我收齊奈卡的學生寫給支持者的信。伊茲多跟芙秋奈特一聽到有機會幫忙就立刻跳出來,於是我知道就是他們了。
到卡葉傑(Kayenje)的路程並不遠,這裡是一個小鎮,有著狹小的店舖跟兩間旅店。我在鎮上,麗狄亞小姐的磚造白色灰泥屋前停下來。我還沒關掉引擎,她已經跟她的先生及最大的女兒出來屋外,伊茲多跟芙秋奈特跟在他們後頭。我把麗狄亞的過夜旅行袋放到後頭的行李上。
我回到座位上時,發現我無法分辨孩子們睜大了眼睛是因為興奮,還是因為恐懼。之前他們離家最遠的一次旅途是上個星期到卡努谷鎮。但此刻他們將遠行兩百五十英里,橫越烏干達的一半。
芙秋奈特在我們爬上陡峭的山路時,回頭望著那座橋。我在爬坡的半路上,一段最近剛被整理平緩的水平路面上停車。
「為什麼停下來?」伊茲多問。「有什麼問題嗎?」
「我想讓你們看看村子,」我說,爬出了休旅車。
光遺憾是不夠的
「那女人是對的。光遺憾是不夠的。」我一直都專注在奈卡小學上,以致於忽略了更大的社區的需要。
一天早上,我在晨跑時經過索如瑪(Zorroma)小學。它就跟這個地區的典型學校一樣,校舍都是磚造建築塗上灰泥,加上鐵皮屋頂。索如瑪很典型的另外一點是,基礎設施同樣欠缺維護。一棟建築的一部分坍塌了,讓一面黑板暴露在外牆上。一扇窗戶上沒有窗板,牆上的一個洞就當作門口。有些正要來上學的學生穿著藍色的制服,但至少有一半學生穿著沒清洗的,襤褸的衣服。
女校長站在充當門口的洞口旁,對我招手。
「你好,」她說。
「我很好。」我慢跑過去跟她握手。
「你是奈卡小學的董事長吧?」孩子們好奇地聚集在我身邊。
石頭的代價
二○○三年一月二日,我們剪斷一條紫色緞帶,正式宣布奈卡愛滋孤兒學校開辦,而學校的座右銘是:「為了我們的孩子。」
在印第安納州安頓下來後,我回到烏干達,跟一個名叫魯庫姆的男人買了兩英畝的土地,並且獲得了蓋學校的許可。在魯巴卡(Rubaga),一個老朋友波利.慕吉沙(Polly Mugisha)跟他太太艾瑪邀請我去吃一頓傳統的午餐.我們閒聊近況,而話題最後談到了這所學校。
「一所學校?」艾瑪問,顯得很驚訝。
「威西要蓋一所招收孤兒的學校,」波利說。
「在村子裡,」我說。「學校的名字會是『奈卡愛滋孤兒學校』。」
一顆石頭,一個信念
只要懷抱一個微小的信念,一顆關懷的種子,終究會聚沙成塔,終究會開花結果!
第二天早上,我跟媽媽提起辦學校的想法時,塔塔不在屋裡,但我猜大概有小鳥當他的間諜。我才準備好出去晨跑時,這個計畫已經傳到了他耳中。我一跨出門,塔塔就在我面前,手上拿著鋤頭。
「我聽說你要蓋一間學校是怎麼回事?」他說。
我坐下來綁鞋帶。
「貝蘭達跟我討論過這件事,」我說。
黑暗被驅逐消散
貝蘭達一臉堅定的表情。「這些孩子沒有時間等了,」她說。「他們現在就需要一所學校。」
離開奈卡葉茲的三年內,我的生活都很順利,但是我發現自己很想念新鮮的尼羅河鱸魚跟用爐火蒸的瑪圖可。我想走在安納谷陡峭的坡上,享受村子裡黑暗寂靜的夜晚。終於,在二○○一年,我向貝蘭達提議要回烏干達看看。
「你覺得他們會接受我嗎?」她問。我告訴過她塔塔安排我結婚的計畫。我不能怪她擔心。
但在我鼓勵之下,貝蘭達還是在二○○一年四月陪我回到村裡。
當塔塔在門口迎接我們時,我真是說不出的驚訝。
死亡的蔭谷
死亡靜悄悄地從一間房子鑽到另一間,在這一家帶走母親,在那一家帶走父親。
法蘭克臨終的日子對我們所有人都很痛苦。媽媽、塔塔、克麗絲汀,跟菲妲從烏干達西南部坐巴士來看他。他住進了吉亞最大的醫院幾天,但是醫生最後還是送他回家等死。我們盡力讓他舒服一點。我們一匙一匙地餵他軟爛的食物,但他還是很難吞下去,因為他的喉頭已經感染而長滿了膿瘡。
他不常說話,但是當只有我跟他時,他會用盡體力,告訴我他到古巴的旅行,告訴我,他曾經在烏干達政權更迭時被捕,而在一間看守嚴密的監獄裡坐牢過。他也對我吐露有關婚姻的私密感受,他其實是害怕而非尊敬我們的父親,以及他對媽媽無止盡的愛。
每一天,他都握住我的手,把我拉近。「我的孩子,」他低語。「你要答應我,你會照顧史蒂芬、珊卓,還有莎朗。」
「我當然會,」我說,一邊眨著眼睛忍住淚水。「我一定會扶養他們。」在烏干達,姪子姪女失去父母時,叔叔都會擔負起責任。問題是在這個時候,許多叔叔自己也因瘦削病而在垂死掙扎。
家門外的長龍
卡古里的哥哥法蘭克總是利用每年的聖誕假期幫助村裡的貧困鄰居,並因此激勵他興起效法之心。
那是烏干達的聖誕假期。我跟著哥哥法蘭克.吐慕沙貝(Frank Tumushabe)走出我們父母的泥牆屋時,太陽才剛剛升起。
排隊的人龍已經從門口延伸到通往村裡的草地小徑上。一個襯衫肩線開綻的男人站在隊伍最前端,頭垂得低低的。在他後面,是我們的一個遠親。她穿著印花傳統洋裝「葛梅西」,手上牽著一個營養不良的男孩子。跟她一起來的還有另外兩個只穿著短褲的小男孩,以及身後的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在他們後面還有身邊簇擁著小小孩的女人們,以及三個圍在一起說話的中年男人。其他人都獨自站著,包括只有一隻眼睛,幾乎每天早上都在酒吧喝酒的詹姆斯。
人生不該是如此,我想著。烏干達西部有許多茂盛青翠的香蕉園,跟種著豆子與樹薯的梯田。往西邊,茶樹樹叢覆滿綿延起伏的土地,生產出將運送到全世界各地的產品。我無法了解為什麼這麼少人富有,而這麼多人受苦。當時是一九八九年,我們沒有電力,沒有乾淨的水,只有最低限度的醫療跟大多數人都負擔不起的教育。這裡面有很大的問題,我迫切地渴望解決這個問題。
「坐在我旁邊,威西,」法蘭克說,指著一張三腳凳子。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