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人文科普 (508)
- Jun 02 Thu 2022 12:00
【內頁預覽】《馴果記》收錄逾100幅精采圖片,第一部深入果園文化核心的動人之作
- May 31 Tue 2022 18:00
《馴果記》:從諸神的花園、人間的天堂、大眾的果物到現代超市蔬果區,果園改造土地、誘發哲思、觸動感官的千萬年故事
《馴果記》:從諸神的花園、人間的天堂、大眾的果物到現代超市蔬果區,果園改造土地、誘發哲思、觸動感官的千萬年故事
出版時間︰2022.05.31
作者︰貝恩德・布倫納(Bernd Brunner Block)
定 價︰599元
世界就是一座果園,
第一部深入果園文化核心的動人之作
收錄逾100幅精采圖片,
穿越大地和時間,尋覓果實的記憶
從植物學、人類學到文化史,
從古希臘羅馬、中世紀修道院到當代工業化生產,
從歷史的黎明到未來回歸野性
在生與死、和平與戰爭、藝術與神話、科學與宗教之間,踏查水果和人類的共演化!
- May 12 Thu 2022 17:00
【搶先讀】歷史上的為人母經驗——《母親的歷史》
媽媽的夜晚是什麼樣子?育嬰的夜晚又是什麼樣子?
一九三七年九月下旬,在肯塔基州凱尼(Caney)的山區。夜裡,家中只有薇娜.梅伊.史隆(Verna Mae Slone)和四個月大的寶寶,寶寶睡在一張鐵架床上。薇娜.梅伊的新婚丈夫威力(Willie)從週日到週五晚上都不在家。他平常吃住都在祖父家,白天跟著祖父當伐木工人賺取工資。薇娜.梅伊度過的夜晚漆黑無光,因為附近沒有鄰居,也沒有什麼正規的道路。她後來撰寫了一部口吻平實的回憶錄,其中記述她習慣「跟雞群一起」上床就寢,也就是在牠們回雞窩睡覺的時候就寢。
薇娜.梅伊頭上的天花板算是相當高:與地板相距約十英尺。她們家所在之地從前曾有「一座原木房屋,有一間較大的房間和很粗大的煙囪」,加上一個用「鋸成的木料」增建出的房間。原木房屋後來遭到拆除,留下用木料板材搭建的房間。除了鐵架床,房間裡還有一張核桃木製成的嬰兒床,一張以裂開木板拼製、桌面平滑的桌子、她的縫紉機、威力的「講話機器」(電唱機)、一只母親給她的衣物箱,以及一口燒柴的爐子。牆壁上有放置碗盤的架子。她床鋪下方的地板通常很平滑:是將原木剖半後並排鋪成的「短柱」(puncheon)地板,剖開的那一面朝上並用寬刃斧頭削平。打掃這種地板時,是用掃帚加上將溪中岩石擊碎而成的沙粒磨刷。雞群住在地板下方,夜裡如果有臭鼬跑進來,牠們就會咯咯叫。沒有其他農場動物的聲音:家裡要賺更多錢才買得起一頭母牛。她二十二歲,威力的年紀比她稍大。
薇娜.梅伊很習慣與他人同睡一張床。她出生在鄉下一個貧困的浸信會(Baptist)家庭,家裡有十二個孩子,她排行老么,家裡所有孩子都照例跟父母親睡在一起。「從小就這樣長大」,就如另一名肯塔基州州民述及小時候跟媽媽一起睡的往事時所形容。「一旦真的離開家,你會非常想念從前。」在一九三○年代凱尼這個地方,如果問一個長大一些的孩子幾歲,孩子可能會回答「年紀大到可以自己睡了。」同床共寢的慣例也適用於來到家中的訪客。從前有一首童謠,內容就是在講床上睡了三個人,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有人來家裡借宿」的時候。
白天,薇娜.梅伊在外頭工作時,寶寶就待在嬰兒床裡,或躺在樹蔭下鋪著的被褥上。夜裡,她會跟寶寶一起睡,也親自哺餵寶寶。她並未留下關於這些夜晚的第一手紀錄,但回想起來卻覺得更為美好。在又生了四個兒子、歷經四十年之後,她描述道:「和孩子一起睡、餵孩子喝母奶的愉悅」是「神賜予母親們兩樣最大的祝福」。她回憶道:這些觸覺上的愉悅感造就「一種只有親自體驗才能理解的親密感」。關於夜半三更那股獨一無二親密感的回憶,情意真摯、規矩制式,且大膽叛逆。「我不管醫生怎麼說,我相信母嬰在一起是最好的。」
從回憶錄中的措詞可看出對於醫師建議稍有戒心,但並未強烈反對:無論在一九三七年或四十年後撰寫回憶錄的時候,同床共寢在肯塔基州鄉下、阿帕拉契山區的勞工家庭中仍很常見,即使與教育程度較高的家庭普遍趨勢背道而馳。一九三○年代一名學校老師回憶自己因為並未和孩子一起睡,而遭一名愛批評的「鄉下婦人」斥責,對方認為媽媽不跟小嬰兒一起睡就是沒照顧好孩子。經濟大蕭條時期終於過去,之後的人也從原木小屋和木架屋搬進有中央暖氣的屋子,阿帕拉契山區的母親仍然保留母嬰同床的習慣。母嬰同床是一種社會習慣,一種價值觀,不只是迫於冬季嚴寒和木屋內僅有一個房間而採行的務實作法。
一九三七年,隨著季節入冬,天黑的時間漸早,薇娜·梅伊家在夜間開始使用階梯爐(stepstove)。這種爐子的後排兩個爐頭座比前排兩個高,因而得名。爐子的爐腳已經不見,也缺了好幾扇爐門。其中一個爐頭上缺了座子,改放一只鐵製大茶壺。威力在家時,晚上睡前會在替代用的木頭爐腳上澆水,避免爐腳著火燒起來。雨點灑落在木板鋪成的屋頂上。也許屋內會響起一句:「過去一點,你擠到我了」—肯塔基州人在別人睡得太近時會說的話。寶寶吸著母奶。早上就從薇娜.梅伊認為是「公雞互相挑戰的啼叫聲」開始。一隻公雞啼叫,要遠方農場另一隻公雞回應,接著一隻又一隻加入挑戰的行列。也許雞啼聲聽起來像是德國人所謂一夜「奶媽覺」(Ammenschlaf,即乳母或新手媽媽的短淺睡眠)之後,新的一天所帶來的挑戰。
───────────────────────────
母嬰同床?所有育嬰的母親格外輕淺的睡眠?由於淺眠易醒,任何想法念頭都難以為繼。在社區活動中心,有人問說:還有啊,什麼是「跟小寶寶一樣酣睡」?語畢,哄堂大笑。有些父母親和嬰兒同床,有些讓寶寶睡在大床旁的嬰兒床裡,還有些讓寶寶睡在他們自己的房間。這個話題很容易引發爭議;只要談到嬰兒睡哪裡,就可以聽出大家很難保持風度。
- May 10 Tue 2022 12:00
《母親的歷史》:跨越時間與地域,探索「母親身分」的歷史及演變
母親的歷史 : 懷胎、分娩、哺乳、一夜無眠、安撫嬰孩、教養育兒……跨越時間與地域,思索母性、理解母職,並探尋人母身分的歷史及演變軌跡
出版時間︰2022.05.10
作者︰莎拉.諾特(Sarah Knott)
定 價︰499元
受孕,胎動,懷胎,生產,餵奶,不休不眠,
養家育兒,受到干擾,送托又接回……
「帶小孩」的場面,全是動詞。
要理解「為人母」的動態情狀,
並追溯歷代母親的行動、思考、感受,
以及母職的演變軌跡,須從各種「動詞」著手探討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歷史學者融合個人回憶錄與歷史書寫的溫柔之作
★《浮華一世情》作者艾曼達‧佛曼(Amanda Foreman)盛讚:「成書正是時候的迷人作品。」
- May 07 Sat 2022 19:00
【搶先讀】第一手揭露人工智慧豐功偉業背後的陰暗面——《人工智慧最後的祕密》
波音七五七飛機在聖荷西上空往右傾斜,準備降落在舊金山國際機場。飛機對齊跑道時,左機翼往下,於是我能鳥瞰整個科技業最具象徵意義的地點:下方是矽谷的大帝國。Apple總部是巨大的黑色圓圈,像個未加蓋的相機鏡頭在陽光下閃耀發光。然後是Google總部,緊鄰著美國航太總署(NASA)莫菲特聯邦機場(Moffett Federal Airfield)。這裡曾是美國海軍在二戰和韓戰期間的重要基地,後來Google租用六十年,高階主管將私人飛機停在這裡。排列在Google附近的是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的大型生產棚,這家航太暨軍火製造公司在那裡建造了數百枚軌道衛星,用於俯視地球上的活動。接下來在鄧巴頓大橋(Dumbarton Bridge)旁有幾棟矮墩墩的建物,那是臉書所在地,周圍有廣大的停車場,附近就是雷文斯伍沼澤(Ravenswood Slough)飄著硫磺味的鹽湖。從這個制高點觀看帕拉奧圖(Palo Alto),只會看到平凡無奇的郊區死巷和不太高的工業建築天際線,看不出這裡真正掌握的財富、權力和影響。只有些許線索透露出這裡在全球經濟和運算基礎設施中的中心地位。
我來到這裡了解關於人工智慧的知識,以及人工智慧是由什麼製造而成。為了明白這一點,我也得離開矽谷。
我從機場跳上廂型車,往東行駛,穿越聖馬提歐―海沃大橋(San Mateo–Hayward Bridge),經過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愛德華・泰勒(Edward Teller)在二戰後的幾年裡就在這裡指導氫彈研究。沒多久,就看見內華達山脈的山麓在中央谷地(Central Valley)的史塔克頓市(Stockton)和曼提加市(Manteca)後方聳立。道路由此開始蜿蜒而上,穿過索諾拉隘口(Sonora Pass)高聳的花崗岩懸崖,沿著山岳東側往下,朝著山谷前進,綠油油的草地上有金英花點綴。松林消失,眼前成了莫諾湖(Mono Lake)的鹼性水域,以及盆地與山脈區(Basin and Range)乾枯的沙漠地形。為了加油,我開車到內華達州霍索恩市(Hawthorne),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庫,美軍把軍火存放在數十個灰塵覆蓋、於谷中整齊排列的金字塔形建築中。沿著內華達二六五號州際公路,我看見遠處有一座孤零零的全(多)向導航太康台(VORTAC),這座看似巨大保齡球瓶的無線電塔是GPS年代之前的設計,它只有一項功能:朝著所有經過的飛機廣播「我在這裡」,偏僻地形中的一處固定參考點。
我的目的地是內華達州克雷頓谷(Clayton Valley)的非建制社區(unincorporated community)銀峰(Silver Peak),這裡約有一百二十五人居住,取決於你如何計算。這是內華達州最古老的採礦小鎮之一。由於金礦和銀礦幾乎開採耗盡,一九一七年後已近乎荒廢。幾棟淘金熱時期的建築依然屹立著,在沙漠驕陽下飽受摧殘。這座城鎮或許很小,廢棄車輛比人還多,卻蘊藏著高度稀有之物。銀峰位於巨大的地下鋰湖邊緣,地表下珍貴的鋰鹵水會打出來,抽到開放的燦綠池子蒸發。如果池塘能捕捉到光線而發出微光,就能從好幾公里外看見這些池塘。靠近之後,又是另一番景象:模樣怪異的黑管子從地面伸出,在鹽結殼的地表上蜿蜒曲折,於淺溝鑽進鑽出,運送含鹽的混合液到乾燥區。
在這裡,內華達州一個偏遠的礦囊,就是製造人工智慧材料的地方。
◎運算的地景
一個夏日午後,我開車穿越沙漠谷地,看看最新的採礦榮景的運作。我讓手機引導我前往鋰鹽湖周邊,手機從儀表板上以白色USB纜線綁好、勉強湊合的固定處回答我。銀峰廣大乾涸的湖床形成於數百萬年前的晚第三紀,湖泊周圍環繞著的結殼層狀結構往上推,深入包含深色石灰岩、綠色石英岩、灰色和紅色板岩的山脊線。這個地區在二戰期間曾開採鉀鹽等戰略礦物,之後發現了鋰。這種柔軟的銀色金屬在接下來五十年裡僅少量開採,直到成為科技業使用的高價值材料,開採量才增加。
二○一四年,化工業者雅保公司(Albemarle Corporation)以六十二億美元收購鋰礦開採公司洛克伍德控股(Rockwood Holdings, Inc.)。這裡是美國唯一一處在開採的鋰礦,引來馬斯克(Elon Musk)和其他許多科技大亨對銀峰的高度興趣,原因在於:可充電電池。鋰是生產充電式電池的關鍵元素。舉例來說,智慧型手機的電池通常含有約八點五公克的鋰,而每一輛特斯拉Model S電動車則需要大約六十二點六公斤的鋰供電池組使用。這類電池從來不是打算給像汽車一樣耗電的機械使用,但鋰電池是目前大眾市場上唯一的選擇。所有這些電池的壽命都有限,一旦衰退,只能當成垃圾丟棄。
- May 04 Wed 2022 12:00
【搶先讀】世界末日如何生存?《最後一個知識人》的末日解答
第一章 一切都將成為廢墟(節錄)
「這樣一部作品最輝煌的時刻,可能緊隨劇變,在其餘波中現身。此時,災變規模浩大、科學進展停滯、工匠勞動中斷,這個半球也沉淪,再次陷入黑暗。」——狄德羅,《百科全書》
災難片似乎都會出現一個場景:鏡頭搖過一條寬闊道路,路面壅塞水洩不通,擠滿想逃離都市的車輛。隨著駕駛越來越感到絕望,極端嚴重的道路憤怒症也隨之爆發,路肩和車道四處都是人,車上的人也只能棄車加入蜂擁前進的徒步人潮。就算沒有立即危險,凡是會擾亂通訊網路或電力網的事件,都會使貪求資源的都市陷於飢渴,逼得居民飢腸轆轆出城。都市難民大規模遷徙,大批湧入周圍鄉間尋覓糧食。
- 撕毀社會契約
我不想困在哲學泥淖,辯論人類是否本性邪惡,是否必須有個權威領導著控制群眾,強制施行一套新法規,並藉由懲罰、威嚇來維持秩序。不過當中央治理機構和民事警力消亡,顯然會有人意圖不軌,抓住機會欺壓或剝削比較溫順或弱小的人。一旦情況惡化,原先守法的公民也會採取必要措施,不惜一切來養家活口、保障人身安全。為確保你我的存續,你可能必須四處拾荒並設法求生:這只是洗劫的委婉說詞。
凝聚社會的膠合劑,部分出自一種信念,人們普遍認為,行使欺詐或暴力手段,雖能得到短期利益,從長期來看,卻絕對不划算。你會被逮住、蒙上汙名,被社會認定是個不值得信任的合夥人,或遭國家懲罰。欺騙他人沒有好下場。社會中的每個個體都要彼此合作,追求集體利益,必要時犧牲個人的若干自由,以換取國家提供的相互保障,這份默契稱為社會契約。這是一個文明集體努力、生產和經濟活動的根本基礎,然而一旦每個人都認為欺騙能獲得更大利益,或者懷疑別人都會欺騙他們,這種結構會開始變形,而社會凝聚力也開始失能。
- May 03 Tue 2022 18:00
《人工智慧最後的祕密》:權力、政治、人類的代價,科技產業和國家機器如何聯手打造AI神話?
《人工智慧最後的祕密》:權力、政治、人類的代價,科技產業和國家機器如何聯手打造AI神話?
出版時間︰2022.05.03
作者︰凱特•克勞馥Kate Crawford
定 價︰499元
AI ≠ 人工 + 智慧
模擬人類微笑的Amazon彎曲箭頭背後,誰受益、誰為此犧牲?
為何Google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提到或暗示人工智慧?
從沙漠到海洋,從岩石到城市,從樹木到超大型企業,從跨洋航線到原子彈,
誰在AI後面?誰背叛了AI?
從神話到魔化,從地球、雲端到太空,破解AI背後的6個祕密,探索人工智慧的另一種可能!
當代AI研究先驅、微軟研究院資深首席研究員
第一手揭露人工智慧豐功偉業背後的陰暗面!
- May 03 Tue 2022 14:00
《最後一個知識人》末日之後,擁有重建文明社會的器物、技術與知識原理
《最後一個知識人》末日之後,擁有重建文明社會的器物、技術與知識原理
出版時間︰2022.05.03
作者︰路易斯‧達奈爾(Lewis Dartnell)
定 價︰399元
——末日之後,你可以怎麼活?——
末日版「大人的科學」
英國《泰晤士報》、《新科學人》科學類選書
亞馬遜讀者5顆星推薦
疫情與戰爭讓日常不再,也讓你我認知到文明並非理所當然,
世界毀滅,也許就在你讀完這段文字之後。
超級強震、突發海嘯、核電廠大爆炸……
當地球上只剩你一人,該如何孤立無援地存活?
- Apr 24 Sun 2022 12:00
【搶先讀】《山與林的深處》臺裔環境歷史學家的尋鄉之旅
臺北夜,我和友人相約吃炒麵和白菜滷當晚餐,某個朋友的朋友介紹夏琳給我認識。她是臺裔美國人,出生在離我母親老家不遠的地方。她有一種我常覺得是自信的超然態度和冷嘲式的幽默感。席間我得知夏琳在臺北長大,當時是一九八〇年代,也就是我家人離臺後幾十年。我被她深深吸引,彷彿她掌握了我們不知道的一切。一部分的我很羨慕她那些年能待在臺灣。我認出她身上那種短暫來去的過客感,我大半輩子都在這樣的轉瞬無常中度過,於不同的國家間往來穿梭,以她而言,就是往返洛杉磯和臺北。她和我一樣,身上也帶著海外生活留下的肢體和語言痕跡,音量、姿勢、小動作、我們這些在別處安家的人總是不由自主地透過言行舉止揭露自我。
夏琳告訴我,雖然她在加州時常登山健行,卻很少探索臺灣的戶外環境。幾天後一個乾爽的早晨,我們便往東踏上旅途。我們打算去基隆山,一座草木濃密、可以俯瞰東北角海岸的山峰。可是一到山城九份,就發現天空烏雲密布,下起毛毛細雨。遊客撐著傘穿過蜿蜒的老街和雨篷,爬上狹窄的階梯走向小吃攤,雨衣閃爍著點點晶亮。我和夏琳拉緊兜帽,邁開大步走過小巷,皮膚經過雨水洗禮變得溫和柔軟。我們在山腳下檢查鞋帶,開始沿著不規則的石階往上爬,看著雨水自山坡傾瀉而下,流向港埠和大海。
半山腰勉強看得見九份山鎮,再過去是基隆曲折的海岸線,遠方則籠罩著雨幕。淡淡的燈光在灰暗的天色下閃爍,海陸邊界染上一層朦朧的塵霧。
我們沿著階梯來到上坡路段,夏琳開始聊起健行完可以去吃哪些美食,像是輕盈鬆軟的芋圓和熱薑湯,還有撒了香菜的花生捲冰淇淋,讓我有點分心。九份因其燈火通明的老街巷弄而廣受遊客歡迎,據說這是宮崎駿電影《神隱少女》的靈感來源。在那個故事中,一個女孩失去親人,自己也去了靈界。
最後一段臺階領著我們穿過山嵐,霧氣濃到看不見彼此的身影。我們徑直踏入雨雲,登上飄著濛濛白霧的山頭,腳下的厚雲將我們與底下的大海隔離開來。東北部是季風的走廊;冬季風雨由東海襲來,掠過這座島嶼。雲層一度將我們輕擁入懷,我和夏琳頂著透骨的寒風站在那裡,什麼也看不見。
一九四九年,外婆與成千上萬名大陸同胞坐船來到位於這座山以西的基隆港。基隆在不斷變化的國家命運中扮演引進的窗口,為一些人帶來毀滅,也為一些人帶來繁榮。一九四五年,國民黨任命陳儀擔任臺灣省行政長官,負責治理相關事務。這座島走過數十年的日本殖民統治和一場許多臺灣人加入日軍的戰爭,有人認為,聲稱臺灣已從日本手中「解放」出來是不夠的。
一九四五年後那段過渡期,來自大陸的中國人與臺灣本土居民間的關係日益緊張,國民黨從中國派出額外軍隊,將無數臺灣人和新來的大陸移民貼上共產主義者標籤,或是監禁,或是處死,沒有警告,也沒有審判。抱持不同政見的人、知識分子和遭控為共產黨間諜的民眾紛紛失蹤,大量屍體在基隆港和臺北的河川上漂流。
臺灣在國民黨統治下歷經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時期,是人類史上第二長的戒嚴令,僅次於敘利亞阿薩德政府。外公和外婆住在臺灣並於空軍服務、擔任公務員這段期間,言論自由依舊受限,直到一九九〇年代才有所改變。
來臺後不久,外婆在臺北的生活就變得有點像例行公事,略為平淡乏味。她繼續在空軍擔任電傳打字機作業員,從電報中提取資訊,解碼訊息。她和其他女同事一起住在大安區的宿舍,閒暇時就到熱門的空軍酒吧打發時間,在美國唱片的樂聲下啜飲威士忌,大多數飛行員都曾到國外受訓,很喜歡這類歌曲。其實外婆偏愛上海流行音樂和情歌,但她很高興能在難得的悠閒夜晚找到一些樂趣。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晚上,大陸局勢發生劇變。國民黨的長江防線淪陷,政府倉皇撤離。共產黨人民解放軍逐步進逼,隔天早上便隨興踏入當時的中國首都南京,宣布接管這座城市。據報導,共產黨未經激烈戰鬥便輕鬆占領南京,為了拍照留下歷史紀錄,幾天後還刻意安排,捏造軍隊浩浩蕩蕩入城的畫面。
- Mar 31 Thu 2022 15:00
《山與林的深處》一位臺裔環境歷史學家的尋鄉之旅......
《山與林的深處》一位臺裔環境歷史學家的尋鄉之旅,在臺灣的植物、島嶼風光和歷史間探尋家族與自身的來處與記憶
出版時間︰2022.03.31
作者︰李潔珂 Jessica J. Lee
定 價︰380元
──《衛報》2019年度選書──
──榮獲2020年加拿大溫斯頓非文學類寫作獎──
- Mar 07 Mon 2022 12:00
【搶先讀】《飛行的奧義》時間、地理、科學,詩人飛行員探索天地奧祕的自然觀察
地理是一種劃分世界的方式,能劃出政治實體的界線、人均收入的線條,或最能打亮球形家鄉地表的降水,還有地面上眾聲喧譁的文明實體特色。飛行會寫下自己的地理學,反映出舊有的物理學,每個航空工作者和旅人也是如此。
有些地方我飛過,有些地方未曾飛行前往。成為飛行員以前,我從沒預料到自己會如此看待地球;但旅行得越頻繁,這一點越重要,而不是越來越不在意。在長程飛行員的世界地圖上,有些城市閃耀著近來頻頻造訪的光芒,有些地方不那麼明顯,有些地方完全黑暗。身為相對資淺的機師,我的地圖比許多同事要零星。每年我還是有一兩次,飛往未曾造訪過的機場,原因可能是航線是新的、機場是新的,或從原本駕駛的其他機型改為七四七。這種航程的幾天前,我會查看這處機場與附近其他機場的圖表,或為前一天班機準備的飛行資料。我們在飛行前與同事見面時,機長常問:你最近去過嗎?或者,以前去過嗎?我們會分享彼此的地圖。
我以去過和沒去過的方式,來劃出各地方的界線。除此之外,世界上最基本的界線,或許不像陸地或水域上方、在雲層或晴空的白天或黑夜那樣分明。天空最簡單的分野,就是有雷達涵蓋與沒有雷達涵蓋的區域。某些機場地面上,塔台人員無法直接看見的那些停機坪和滑行道,我們的表格中會清楚畫出來。全世界也能以類似的方式,透過雷達是否涵蓋來區分。出人意料的是,世界上有很大一部分是缺乏民航雷達的。一旦遠離海岸,海面上就沒有雷達。整個格陵蘭、非洲絕大部分,或是加拿大和澳洲的大片區域,都沒有雷達。當我在雷達站或雷達裝置的一定距離範圍內――那個會旋轉偵測我們位置的東西是「雷達導引頭」――空中流量控制者可以直接「看到」我。如果沒有雷達,他們就看不到,我們必須透過越來越多複雜的電子儀器通報我們的位置,或用無線電唸出我們的時間與高度。他們必須仔細複誦「位置通報」,以確認聽到的報告正確無誤。
被看見與沒被看見的感覺,也可以用來區分世界。在雷達範圍之外,和位於沒有手機訊號的地方是不同的,因為我們仍會與航管人員溝通。那與開車進入隧道後失去GPS定位不同,因為機師知道自己身處何方。這與被觀察而感到不自在的情況不一樣,機師寧願航管人員盯著他們;如果航管人員說我們能「被雷達辨識」,會讓我們鬆口氣,覺得自己穿越不那麼荒涼的旅程區段,或表示已接近旅行終點。
超過某高度的山嶺,又使天空分隔出另一種世界、另一個領域。高度超過一萬英尺時,若機艙失壓,需要戴氧氣罩。因此,山峰與所需的額外安全裕度所構成的粗略輪廓,或許是飛行員最容易背出來的地圖,就像海平面突然上升兩英里一樣。這張圖上,世界剩下兩大條明顯的色帶。其中一條長長的歐亞帶,從西班牙開始,穿越阿爾卑斯山、巴爾幹半島,自土耳其大略朝東延伸到中國和日本,途中穿過伊朗、阿富汗、印度和蒙古等高地國,形成地圖的核心。圖表上另一條代表最低飛行高度的長長紅線,沿著美洲西邊,從阿拉斯加循著安地斯山而下,自北極通往南冰洋一路綿延。
在這種世界高度地圖上,是看不到美國密西西比河以東的。非洲、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的龐大部分,以及整個澳洲也不存在。喜馬拉雅山的山峰則是覆蓋著類似的空白,只是高度恰恰相反。一九三三年,萊特兄弟在北卡羅萊納州的基蒂霍克小鎮(Kitty Hawk)首航後,不過三十年,飛機就「飛越」聖母峰,雖然機上一名攝影師因為缺氧而昏厥。今天,喜馬拉雅山上方的航道不多,原因並非客機無法輕易飛過聖母峰,而是下方地形不利於飛機遇到機械問題時降落。因此,許多飛行員反倒成為最沒有機會觀看地球最高峰的人。
- Mar 03 Thu 2022 12:00
《飛行的奧義》時間、地理、科學,詩人飛行員探索天地奧祕的自然觀察
《飛行的奧義》時間、地理、科學,詩人飛行員探索天地奧祕的自然觀察
出版時間︰2022.03.03
作者︰ 馬克・凡霍納克 Mark Vanhoenacker
定 價︰399元
國內外各大媒體、書店通路選書經典回歸
- Jan 28 Fri 2022 12:00
地圖之外:47個被地圖遺忘的地方,真實世界的另一個面貌
《地圖之外》:47個被地圖遺忘的地方,真實世界的另一個面貌
出版時間︰20221.01.28
作者︰ 阿拉史泰爾.邦尼特
定 價︰400元
▎紐約時報暢銷榜、歐普拉雜誌選書、立場新聞年度城市學之書,售出全球十二國版權 ▎
- Jan 04 Tue 2022 12:00
《在大滅絕來臨前》:人類能否逆轉自然浩劫?從水利、生態設計、環境科學、基因研究到地球工程,普立茲獎得主對人類為解決地球問題帶來更多課題的觀察與思索
《在大滅絕來臨前》:人類能否逆轉自然浩劫?從水利、生態設計、環境科學、基因研究到地球工程,普立茲獎得主對人類為解決地球問題帶來更多課題的觀察與思索
出版時間︰20221.01.04
作者︰ 伊麗莎白.寇伯特
定 價︰380元
🌏入選歐巴馬、比爾•蓋茲2021年夏季推薦書單
- Jan 04 Tue 2022 12:00
《我是賽伯格--彼得2.0》:從漸凍進化到終極自由,全球首位完整半機器人回憶錄
《我是賽伯格--彼得2.0》:從漸凍進化到終極自由,全球首位完整半機器人回憶錄
出版時間︰20221.01.04
作者︰ 彼得.史考特-摩根
定 價︰420元
「我不會死去,而是即將進化。」
- Dec 07 Tue 2021 12:00
《義大利為什麼能誘惑世界三千年》:從神話到時尚、由極度痛苦到極致創造,探討義式熱情的起源、表現與對西方文明的影響
《義大利為什麼能誘惑世界三千年》:從神話到時尚、由極度痛苦到極致創造,探討義式熱情的起源、表現與對西方文明的影響
出版時間︰2021.12.07
作者︰ 黛安.黑爾斯
定 價︰450元
從羅馬競技場、佛羅倫斯的達文西、威尼斯玻璃工藝、
- Nov 30 Tue 2021 12:00
《解剖時間》:從科學、哲學、歷史到個人經驗,我們如何看待、研究與感受時間,思考時間的真實與虛幻?
《解剖時間》:從科學、哲學、歷史到個人經驗,我們如何看待、研究與感受時間,思考時間的真實與虛幻?
出版時間︰2021.11.30
作者︰ 約瑟夫.馬祖爾
定 價︰450元
既真實又虛幻、既快速又緩慢﹍﹍
⏰⏰⏰用一本書,探尋《韋氏字典》耗費1,700字定義的單詞——「時間」(time)——的真實樣貌⏰⏰⏰
- Sep 30 Thu 2021 12:00
《當女孩成為貨幣》:一位社會學家的全球超富階級社交圈臥底報告,揭開以性別、財富與階級不平等打造的派對勞動產業赤裸真相
《當女孩成為貨幣》一位社會學家的全球超富階級社交圈臥底報告,揭開以性別、財富與階級不平等打造的派對勞動產業赤裸真相
出版時間︰2021.09.30
作者︰ 艾希莉.米爾斯
定 價︰450元
◆獲亞馬遜書店編輯精選「最佳非文學選書」
◆一本全球超富階級VIP派對圈的民族誌研究
- Sep 30 Thu 2021 12:00
《人命如何定價》從法律、商業、保險、醫療、政策、生育等切面,探究社會為人命貼上價格標籤的迷思、缺陷與不正義
《人命如何定價》從法律、商業、保險、醫療、政策、生育等切面,探究社會為人貼上價格標籤的迷思、缺陷與不正義
出版時間︰2021.09.30
作者︰ 霍華德.史蒂文.弗里德曼
定 價︰420元
──《槍砲、病菌與鋼鐵》、《動盪》作者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盛讚推薦──
這個社會上「人命有價」,但我們從不知道在背後撥打算盤的是誰,他們又如何盤算?
- Sep 02 Thu 2021 12:00
《城市、演化、人》……人類與城市的6000年故事
《城市、演化、人》從消費文化到都市規劃,從中產階級到社會流動,從廢墟到網絡,人類與城市的6000年故事
出版時間︰2021.09.02
作者︰ 莫妮卡•史密斯 Monica L. Smith
定 價︰420元
從古城中心到現代大都會,城市如何主宰人類的命運?
第一本從古今對照角度探索城市出現以來6000年演化的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