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人文科普 (50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蜘蛛的腳裡有大腦》

揭開蜘蛛的祕密宇宙,從牠們的行為、習性與趣聞,看那些蜘蛛能教我們的事

spider立體書-belt.jpg


出版時間︰ 2021.03.02
作 者︰   中田兼介
定 價︰300元 


文章標籤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牧人生:是四海為家,還是無家可歸?全球金融海嘯後的新生活形態,「以車為家」的銀髮打工客,美國地下經濟最年長的新免洗勞工》

遊牧人生+書腰立體書封.jpg      

出版時間︰2021.03.02
作者︰
潔西卡.布魯德(Jessica Bruder
定 價︰420

 

歷經二○○八年美國金融海嘯的新興族群──

當全美國唯一免費的居住空間只剩停車場,

他們的退休生活,是開著車駛離美國夢

 

文章標籤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運用「社會性基礎設施」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

 臉譜2021.01_沒有人是一座孤島_立體書封.jpg

 

 出版時間︰2021.01.07
作者︰ 艾瑞克.克林南柏格
定 價︰420元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提名年度最佳書籍
★亞馬遜書店口碑迴響不斷,獲讀者四點六顆星高分推薦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性掠食者與牠們的帝國》揭發好萊塢製片大亨哈維.溫斯坦令巨星名流噤聲,人人知而不報的驚人內幕與共犯結構

 臉譜2021.01_性掠食者與牠們的帝國_立體書封.jpg

 

 出版時間︰2021.01.05
作者︰羅南.法羅
定 價︰450元 
 

 

 

「每一個開口的女性,都是在成全另外一名女性。」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皮膚大解密》揭開覆蓋體表、連結外界和內心的橋梁,如何影響我們的社交、思維與人生?

 臉譜2021.01_皮膚_立體書封.jpg

 

 出版時間︰2021.01.05
作者︰蒙蒂.萊曼
定 價︰380元 
 

首作即進入科普書最高榮譽「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決選
《週日泰晤士報》年度好書、《圖書館學刊》星號書評、《書目》星號書評、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男性主張不該繼續試圖改變習俗或信念,因為男人天生熱衷權力,以上描述的種種情形,都是這種傾向所致的必然結果。抱持此種主張的其中一些男性促成了一種政治運動──他們認同自己為男權運動者(men’s rights activists, MRAs)。
 

男權運動版本的男子氣概追求權力,強調男性之於女人的宰制力,也貶抑男同性戀者。在網路上很容易看到這群人的蹤跡,但對於研究者或有組織的社會運動者而言,他們的存在卻沒有什麼意義。他們經常揚言要在現實中行使暴力,會在網路上一窩蜂「出征」他們所反對的某些個體。男權運動者的舉動逼迫記者潔西卡.瓦蘭提(Jessica Valenti)(因她的書寫)和演員萊絲莉.瓊斯(Leslie Jones)(因主演《捉鬼特攻隊》〔Ghostbusters〕的翻拍版)離開社群媒體平台。正如性別研究寫作者克莉斯塔.霍達普(Christa Hodapp)在2017年所解釋的,男權運動者在網路上「引戰」的做法是一種不尋常的政治策略,但卻是他們唯一可行的選項,畢竟這些人無法參與主流的女性中心文化(gynocentric culture)。
 

在男權運動者的世界裡,有些人認同自己為「非自願獨身者」(involuntary celibates,或 incels)。他們主張男性對女性而言有主導性優勢,另外他們也淡化平等的觀念,甚至認為應將女性排除在工作場所之外,以確保她們對男性的經濟依賴。非自願獨身者傾向接受男性「性濫交」的刻板印象。性別歧視深植於這些人的心中,他們認定滿足男人性欲是女人的責任。非自願獨身者經常在網路的聊天室和留言區中表現出對女性極端的不尊重和貶抑,甚至鼓勵男性對拒絕和自己發生性行為的女性暴力相向。美國大規模槍擊犯艾略特.羅傑(Elliot Rodger,2014)和加拿大箱型車襲擊犯阿列克.米拿桑(Alek Minassian,2018)都曾在非自願獨身者的網路聊天室中留言。
 

非自願獨身者經常主張,如果一個男人遵循了異性戀的傳統習慣──向女人提出邀約、進行禮貌的交談、支付了兩人晚上的約會開銷──那麼該女性就必須和他發生性關係。基本上,這類男性認為女性一旦答應了第一次約會,再加上約會中途沒有離開,就等於合意並保證兩人將發生性關係。
 

許多男權運動者喜歡指出人們都忘了「不是所有男性」(#NotAllMen) 都會出現前文中提及的行為,也不是所有男性都有那些信念,所以拒絕涉入針對男性全體以偏概全的討論。儘管「不是所有男性都做了某件事」這種說法合乎事實,但並不代表人們在此處或其他地方提到的數據就無意義可言。這種#NotAllMen的說法讓困難議題變得更加難以討論。可以這麼說──大多數男性的言行適當,某些行為不端的男性卻躲在他們身後,以多數男性的品行作為防護罩。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1.jpg

41.jpg

71.jpg

251.jpg

341.jpg



——洋蔥式閱讀!當代關鍵議題系列——
《種族主義、暴力犯罪、人際關係崩壞源自男子氣概?陰柔氣質更適合現代男性?從歷史及社會文化看男子氣概如何戕害男性及性別平權》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洋蔥式閱讀!當代關鍵議題系列——
《種族主義、暴力犯罪、人際關係崩壞源自男子氣概?陰柔氣質更適合現代男性?從歷史及社會文化看男子氣概如何戕害男性及性別平權》


男子氣概_立體封.jpg

 出版時間︰2020.12.03
作者︰馬修.泰勒(Matthew Taylor)、安德魯.史麥勒 (Andrew Smiler)
定 價︰320

 

洋蔥式分層閱讀,按內容深淺階梯式排版──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們習慣以平面看世界,我們漏看、錯看了什麼?

你可曾想過,無人機與直升機除了用於國防、軍事之外,還有哪些驚人的用途與影響?奪取人們吸取空氣權利的生化武器除了應用在戰場,還可能發生在抗爭的街頭現場?現今各國所競相籌組的太空部隊,目的何在?

或許你認為這些暗黑科技的故事離你太遙遠。好吧,讓我們將視角拉近到你的生活日常,谷歌地圖(Google Maps)。從導航、美食和景點搜尋、乃至留言評論與評分等,這些具有全球定位系統(GPS)座標的影像與文字資訊,已經成為龐大的數據資料,我們從中獲取資訊,也貢獻資訊。這些資訊不僅是一般民眾日常生活決擇(如要吃哪間餐廳、要走哪條路徑等)的憑藉,甚至也是企業及公部門做區位分析與決策評斷的基礎。

但是,這麼樣尋常的使用上,其背後所仰賴的科技與運作機制卻往往被你我忽略,或出於某些原因而受到刻意隱藏。這些科技應用與機制運行,事實上牽動了一系列分布於全球、看似鬆散其實嚴密的垂直權力地景與反動力量。

你一定沒想到,希臘政府利用谷歌地圖提供的衛星影像,追查富人逃稅;遠在波斯灣的巴林王國,則有一群什葉派群眾因為谷歌地圖的衛星影像而驚覺,國內菁英竟控制了該國百分之九十五的海岸線,這些群眾為此深感憤恨不平,於是展開抗爭;同時在世界另一端,卻也有人利用谷歌地圖提供的垂直凝視,以此進行城市行銷,把默默無名之地,塑造成眾所周知的奇觀——杜拜噴砂造島而成的「棕櫚島」與「世界群島」便是代表個案。

換言之,谷歌地圖將過去僅由少數國家機器一手掌握、用於國防與監控的鳥瞰視角給「常民化」,也讓衛星影像與全球定位系統的使用成為大眾的日常。

英國地理學者史提芬.葛雷罕(Stephen Graham)耗費十幾年完成的著作《世界是垂直的》,即透過跨國研究成果的彙整,從不同層面、不同高程進行探討,以全球的視野,帶領讀者從這些表層的尋常事物探詢其中不尋常的權力運作,如何將資金、原物料資源,甚至是領土(砂石),從偏遠、貧窮地區搬移到富裕的全球資本中心地區,讓富者更富、貧者更貧,再製殖民時期的運作——雖然部分主角可能換人,但影響卻更深遠。

有別於過往侷限於平面的探討,葛雷罕進一步提出了垂直的觀點,顛覆地理學者長久以來受限於平面製圖學的想像,將不均的地理發展帶入了垂直縱深,揭示各類協助人們往垂直擴張的科技應用,如何為強權服務,並影響全球社會的運行。葛雷罕的精采論述,讓「不均發展」這個地理學的古老命題,無所遁形於我們的現代生活之中。

葛雷罕自其博士研究時期,即致力於探討資通訊科技運用及其基礎建設興建對於都市發展的影響,並於一九九〇年代期間與同事賽門.馬文(Simon Marvin)接續發表《通訊與都市》(Telecommunications and the City,1996)、《分裂都市主義》(Splintering Urbanism,2001)兩本重要著作,不僅對不均地理學研究,也對空間規畫專業領域有深遠影響。

自九一一紐約世貿大樓襲擊事件後,葛雷罕轉而研究全球各地因應恐怖主義而發展出的治理機制對都市空間產生影響的方式,《世界是垂直的》可視為其過去近三十年間研究之大成,書中所探討的不均,既是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亦揭露跨國政治與科技應用發展上的失衡,所連動的跨國剝削以及對世界人權和環境的侵害。而這種剝削與侵害,不僅發生在世界上較偏遠、貧窮地區,也發生在富裕的全球資本中心地區,以及你我所在之處,因此我們更無法置身事外。

書中透過橫跨五大洲的大量實例,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向讀者娓娓道來,從外太空、內太空、大氣層、地面層上各種向天際伸展的建築設施、設備與科技應用,到往地底發展的各種盤根錯節的管線、管道、礦場與地下空間的種種階層政治與不均發展,就像在讀者面前仔細一層層剝開洋蔥的皮,嗆辣了讀者的雙眼,而眼前那模糊的世界,卻再也回不去原本的模樣。

文章標籤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們習慣以平面看世界,我們漏看、錯看了什麼?▌
 

 

立體書封.jpg

 

 

出版日期:2020.10.29
作者:史提芬.葛雷罕(Stephen Graham
定價:550元

文章標籤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揹著家上路-電子檔7.jpg

揹著家上路-電子檔8.jpg

揹著家上路-電子檔9.jpg

揹著家上路-電子檔26.jpg

揹著家上路-電子檔63.jpg

 

我們終其一生追求的「家」,是永恆的安定, 

卻也是封閉生活、斷開與他人連結的無限迴圈?

文章標籤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有網路終於斷線(節錄)
 

這世紀有可能發生嗎?>會
可信等級>4/5
會引起恐慌嗎?>要多恐慌就有多恐慌
需要改變習慣嗎?>會,這會是一場災難。得看你的防災包更新到什麼程度?

備註:警方的調度紀錄通常會進到網頁式的應用程式裡並儲存在雲端,但今天當機,改用手寫。

----------------------------------------

早上五點三十分,曼哈頓,第八大道111號:

文章標籤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終其一生追求的「家」,是永恆的安定, 

卻也是封閉生活、斷開與他人連結的無限迴圈?

 

臉譜2020.jpg

 

 

《揹著家上路》

出版日期:2020.10

文章標籤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那一天」終於來了……》
侏儸紀公園開幕、全球網路斷線、海裡再也沒有魚……從政治、科技、環境分析19則虛實交錯的奇思異想

_如果「那一天」終於來了……_立體+腰200.jpg  _如果「那一天」終於來了……_立體200.jpg

 

出版時間︰2020.9.28
作者︰麥克.波爾( Mike Pearl)
定 價︰380


用追根究柢的精神分析極端事件的可能性,以想像力消除焦慮,

文章標籤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20.jpg

0026.jpg

0035.jpg

0036.jpg

0052.jpg

0055.jpg

0078.jpg

0099.jpg

 

 

文章標籤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天生就是數學家嗎?」

我有一次在電台接受訪問時被問到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衍伸自「人類是天生的科學家」這個主張。要小孩確認某個假設是對是錯,我們不用教小孩試著改變周遭的事物,觀察結果,再重複相同的過程。「實驗」這個行為完全出於直覺,不需要正式的教學。孩子雖然表達不出來,但從他們張開雙眼、開始探索周遭世界的那一刻,就會透過這個方法,以科學方式思考和活動。

那麼人類天生就是數學家嗎?孩子們會不會自發地以數學方式思考?或者需要學習才會如此?

我想到這個問題的原因之一是它跟許多人常講的一句話關係密切。這句話暗示了有些人的數學能力天生就比較強,通常是這麼說的:

「我沒什麼數學頭腦。」

很多人認為數學頭腦是少數人才擁有的特殊才能。如果天生沒有數學頭腦,就不可能擁有數學思考能力。很多人這麼說自己(而且還這樣教自己的小孩!),但這句話真的有實際依據嗎?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弄清楚數學家的定義。數學家的定義其實比我們想的困難得多。生物學家研究有生命的東西,物理學家研究移動的東西,化學家研究物質,天文學家研究恆星和行星,地質學家研究岩石。這些研究領域都有清楚的定義和明確的界線。但數學家呢?數學家研究什麼?最直接的答案就是「數學家研究數字」,不過數學還有很多可以深入研究的領域跟數字完全沒有關係(例如幾何學或拓撲學)。那麼數學家有什麼共同點?

大多數人認同的答案是數學家研究「模式」(pattern)。兩個奇數相加一定會變成偶數。任何多邊形,無論是大是小,也無論是不是規則,外角和一定是360 度的倍數。巴斯卡三角形每一行的總和一定是2 的次方。

重力影響下的物體的行進路線一定是曲線,稱為圓錐曲線(conic section),包括圓、橢圓、拋物線和雙曲線。花朵裡的小花一定沿著十分明確(而且精巧)的幾何圖形螺旋向外排列。

所以我們沒辦法明確定義數學家有興趣的東西:數學家對各種模式都有興趣,而模式則隨處可見。

文章標籤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喚醒大腦裡的數學家TK1.jpg

喚醒大腦裡的數學家TK2.jpg

喚醒大腦裡的數學家TK3.jpg

喚醒大腦裡的數學家TK4.jpg

喚醒大腦裡的數學家TK5.jpg

喚醒大腦裡的數學家TK6.jpg

喚醒大腦裡的數學家TK7.jpg

喚醒大腦裡的數學家TK8.jpg

喚醒大腦裡的數學家TK9.jpg

喚醒大腦裡的數學家TK10.jpg

文章標籤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喚醒大腦裡的數學家》世界十大最佳教師的26堂驚奇數感課

閃電和血管為什麼有一樣的幾何形狀?

手機剩幾%電是怎麼算的?數學怎麼保護我們的網路安全?……

 

 


200臉譜-喚醒大腦裡的數學家-立體書(附書腰).jpg

文章標籤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1.jpg

301.jpg

611.jpg

671.jpg

791.jpg

941.jpg

1001.jpg

1781.jpg

1821.jpg

1971.jpg

文章標籤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數百頁的篇幅呈現人類從尼安德塔人時代到現在的演變,是過去這幾年,我告訴朋友自己正進行的工作。從手斧到電腦,從野牛肉到漢堡,從岩洞到高樓大廈,從屈肢葬到骨灰葬,從家族到國家再到聯合國,這一連串的發展不啻為一部人類的進步史。多麼美妙啊!

事情的進行總是這樣,往往在經過一番深思後,才開始碰到難題:其實不是所有的尼安德塔人都食用野牛肉,因為尼安德塔人所停留的地方並非都有野牛存在。有些尼安德塔人以吃食椰棗、草籽、蝸牛與貝類維生,有些則以大型動物骨頭和毛皮所搭建而成的棚子,作為遮風避雨的棲身處所,所以不一定都住在岩洞內。在尼安德塔人時代,世界上其他地方還存在其他人種,而且考古學家還依據截然不同的墓葬文化指出,這些人種的外貌、能力和文化都不同於尼安德塔人。此外,同一人種的不同族群,也說著不同的語言。儘管如此,尼安德塔人在歐洲,已與具有不同體質特徵的現代人混居、交媾並育有共同的子女。由此可見,世界史沒有確切的起點,而是一座迷霧朦朧的廣大空間,其中同時發生的種種具有極大的差異性,但我們對此卻所知不多!

在當代的生活裡,人類的差異性並沒有降低: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吃漢堡,而且有人仍是野牛肉的愛好者;許多人既不住在、也根本不想住在高樓大廈裡。在中歐,把已火化的遺體放入骨灰罈的殯葬方式雖然愈來愈多,但也有其他地區的人們執意採取不同的喪葬形式。地球上絕大多數國家的運作,並非像聯合國所設想的那樣。其實在現在這個時代裡,人類也存在著相當不同的族群,而且族群之間的能力、文化和語言仍具有高度的差異性。只不過在當代的廣大空間裡,迷霧比較稀薄,因為我們已遠比從前更了解對方,而且只要我們願意花時間,掌握所有可取得的資訊,還能大大增進對彼此的了解。但如果我們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解排除在外,那麼當代就和從前一樣,仍是錯綜複雜的。

在世界史未知的起頭和未知的終結之間,不是只有進步而已!歷史不是接力賽跑,其中訓練有素的參賽者會根據預先設定的計畫,快速且合作無間地將接力棒依序傳遞下去,而抵達比賽的終點。實際上,許多人在歷史的起點和終點之間,或彼此交流或無法相互了解;或學習或遺忘;或主動掌控或被掌控;或追求幸福--卻也往往以失敗收場。世界史也不是一條專為英雄設置的障礙賽賽道。它比較像一張沒有人指導而被每個人織得亂七八糟、厚薄不均、滿布孔洞與裂縫、織線長短不一、且混雜數千種互不相配的顏色的地毯。數十億人曾把他們的行動、言語和思想織入這件地毯裡,而大部分的人在編織時都沒有比較長遠的規畫,而只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說什麼或在思考什麼。有些織線會由其他的人繼續編織,有些卻沒有。如果我們抬起這張地毯,或許可以更精確地觀察到,某一處所出現的孔洞、裂縫、鬆脫的線頭、織線的交錯,以及不同的視覺效果,甚至還能辨識出其中的圖案。

一位參加接力賽的運動英雄似乎比一件滿佈孔洞和裂縫、織得亂七八糟的地毯,更令人印象深刻,而這就是歷史!當首位將我們的世界視為整體的人出現時,便足以證明這一點:十八世紀後半葉,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船長(James Cook,一七二八-一七七九)在三次前往太平洋的長途航程中,訪遍世界五大洲,而且還確認了一件事實:地球上已不再有未發現的新大陸!他把幾條長長的織線編入歷史的地毯裡,這些織線不僅觸及我們的歐洲,還延伸到世界各地。當我們更仔細審視庫克船長的生涯與死亡時,便可以明白為何值得把小人物和大人物、英雄和失敗者、進步和斷裂及遺忘的故事,統統一視同仁。

人們如果以世界性的關聯性來看待歐洲歷史,那就行不通了。舉例來說,中國曾留下一些對後世影響非常深遠的精神遺產,雖類似歐洲古希臘羅馬時代的文化,但卻沒有真正受到像歐洲中世紀那般的危害。在印度的歷史裡,也沒有出現過像歐洲中世紀那樣的時代。就中南美洲而言,一四九二年之後的數十年最重大的歷史事件,就是西班牙人的占領。人們或許可以勉強把中南美洲這個重大的歷史轉折,比擬為歐洲中世紀和近代之間的文藝復興,但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者對即將進入的近代所抱持的信心和希望,似乎和原本繁榮昌盛的印加帝國及阿茲提克帝國的衰敗沒落毫不相稱。難道我們可以說:受到暴力和外來瘟疫的侵害而在一世紀內喪失百分之九十人口的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當時正躬逢美好的新時代?對澳洲原住民來說,一七八八年歐洲白人的到來,其實就類似一四九二年在中南美洲所發生的那場大災難。澳洲這起重大的白人移民事件,和歐洲的法國大革命幾乎是同時發生的,然而,這兩者在內容上卻毫不相干。此外,對亞洲的中國、日本和印度歷史來說,不論是一四九二年、一七八八年或一七八九年,都無法作為具有時代畫分意義的年份。也許發生於一九一四年至一八年期間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世界各地的人首次能共同感受到的重大事件。也許一九二九年至三三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或第二次世界大戰──其發生的核心時間是一九四一至四五年,但在世界各地區卻以不同的時間開始和結束──才具有深遠的影響力。雖然今天的國際社會已統一使用西元紀年法,但世界史仍是一部包含了多樣紛呈的時代的歷史。至於世界史從何時開始算起,那則是定義的問題。


 



文章標籤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