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農田是作育英才的推手

 

在這所瀧井園藝專門學校裡,保留了許多可以用「古代」與「沒效率」來形容的做法,獵兔活動應該可以說是最極致的表現吧!一百個人花了一整天去追捕抓到後就會放生的野生兔子,而且獵兔活動並不是每次都會成功,之前也有過像我回到學校泡了一會澡,舒暢地流了一場汗之後,前往餐廳用餐。今天晚上我猜想除了我以外,應該也有同學和我一樣,覺得沒有抓到兔子,看到隊長今天一樣一隻都沒抓到的失敗經驗。

曾經有某位場員開玩笑地說:

「我可是領薪水去抓兔子的喔,這種事在其他公司根本不可能發生。」

追捕兔子的確毫無利益可言,但舉辦這項活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所有人在大自然中盡情奔走,大聲吶喊,享受成就時的喜悅、失敗時的不甘,最後再一起開心大笑。緊密連結的一體感是其他地方沒有的人生體驗。

就像校長說的一樣,透過獵兔活動,我親眼見證到學生強健的體力、精神力與團結力。一整天在深山中東奔西跑,卻沒見到任何人的臉上帶著倦意,所有人都遵照隊長的指令,大聲呼喊、追捕兔子的模樣,完美體現團隊合作的真義。

我的體會不只如此,全程參與獵兔活動,也讓我接觸到瀧井最重要的瑰寶,那就是無論何時都要積極向前的進取力。

沒有一個人因為抓不到兔子而沮喪,農耕與獵兔都同樣是以大自然為對象,不可能凡事得償所願。失敗就承認失敗、好好反省,然後一笑置之,再度往前走。只要有這股進取力,人生之路就沒什麼好怕的了。在笑聲不絕的聚餐派對中,我領悟到這個道理。

研究農場的場員藤林希美小姐告訴我,農業領域中有一門學問叫「社會園藝學」。藤林在念研究所時曾經研究過園藝醫療,我以「農田的培育本能」為採訪主題尋求她的見解,她告訴我「社會園藝學」這門學問,就是研究「植物與人類」、「園藝與人類」和「園藝與教育」等的關係。社會園藝學的第一把交椅是九州大學農學院名譽教授松尾英輔老師。我為了進一步了解社會園藝學,前往松尾老師目前定居的福岡縣小郡市進行採訪。

「不只是人類,所有動物天生都有食用植物的本能。大家常說只要身邊種植綠色植物就能放鬆身心,正確來說應該相反才會。對動物而言,植物的存在代表『有水源』、『有食物』,以及『遭遇外敵時可以藏身』等意義,也就是說,動物待在植物身邊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沒有植物就會讓人陷入缺乏狀態,因而感到焦慮與壓力。」

從一九五○年代美國就持續研究社會園藝學,日本則從九○年代開始,由松尾老師等人推廣普及。適逢日本在八○年代後期到九○年代掀起園藝風潮,改變了日本人看待植物與人類相互關係的觀點。

「一直以來園藝與農耕都被定位成帶有經濟收益的生產行為,審慎觀察人們在無意識下發展園藝與農耕所帶來的各種成效,就是社會園藝學的基礎。

研究主題包括改善環境、恢復並增進心理與生理機能、形成地區社會、文化傳承,或是人類在追求個人與社會成長,植物所扮演的教育角色等。植物、園藝與農作行為所擁有的力量相當廣泛,過去人們從來沒注意過這些重點,自從掀起園藝風潮才受到各界注目。」

人類可以從植物成長時的照顧與呵護中,學習到兩種體驗。分別是透過五感感受的「感覺體驗」,以及藉由活動身體體會的「動作體驗」。

「園藝與農耕不只統合了這兩種體驗,更能讓人重複學習。藉由欣賞、嗅聞與觸摸等感官,察覺植物『需要水分的滋養』或是『生病』等狀態,並因應需求採取適當的對策與動作。感受植物現況與採取行動等方式,不只能讓人紓解壓力,還能觸發人類本身擁有的『培育』本能。

再者,結合這兩種體驗還能誘發人類天生的創造力,湧現『希望能結出更大的果實』、『希望開出更美麗的花朵』或是『希望能製作這類加工品』等想法,促進農業發展。人們可在這一連串過程中體會到思考的愉悅和成就的喜悅,進而產生信心,建立自我評價,惕勵自己邁向下一個階段。」

老師說的話與我個人的經歷,以及採訪學生時聽聞的體驗完全相符,讓我感到相當驚訝。話說回來,由於瀧井學生獲得的成長全部來自於植物,因此他們的成長一般人也能做到。

「培育自己以外的生命,必須擁有為對方著想的能力,也就是『關懷體貼的心』。種植植物其實就是一種培養『關懷力』的行為。

近來社會上不斷發生虐待幼童或棄養小孩的新聞,小時候沒有機會養小動物或種植植物的年輕人,根本沒機會喚醒自己的『培育』本能,在這種背景下長大或許就是造成這類憾事的原因。」

農田是作育英才的推手。學生的改變讓我體會到這個道理,松尾老師的一席話更確定了我這樣的信念。

此外,根據松尾老師的說法,像瀧井這樣集體種植農作物的做法,可讓人獲得更大的成長。

「由一群人共同完成種植植物的個人行為,可以創造多重溝通效果,建構共通價值觀,產生彼此之間的連帶感。同伴的存在讓人確信『自己並不孤單』、『能幫助他人』,還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意義』,也更想往下一步邁進。」

若葉寮宿舍的夥伴與場員的相處,讓他們更有信心邁向未來。像瀧井這樣的學校如果能再多一點,相信一定能改變日本。

「以前在福岡縣的某處鄉鎮曾經有一段時期,當地國中的校風相當敗壞,後來校方讓學生種植菊花,結果原本血氣方剛的學生很快就變得沉著穩定,也解決了當地的煩惱。我認為日本應該將園藝視為一種人格教育,鼓勵小學生接觸植物,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

如果可能,每個家庭都應該有片小小的田地,建立全家人一起栽種植物的環境,就能紓解全家人的壓力,身心也會變得更健康。更棒的是,這個做法可以建構出良好的社會環境。」

 


用五感學習:那一年,我到學校學種菜》              
  

用五感學習_書封      


出版時間︰2012.8.7
作 者
川上康介Kawakami Kousuke
定 價︰
260元

 

再徬徨的心靈也能在田畦裡的五感學習中找到勇氣和方向

 

在欣賞、嗅聞與觸摸等五感察覺中,
每天進步一點點,
有一天會發現自己信心滿滿……
從這所學校的菜田裡培養出的學生會讓人相信這個道理。

 

 

這所學校、這片田地作育出無數英才。

就連年屆不惑的我,也獲得了成長。
如果我今年只有十八歲,一定會毫不遲疑地選擇這所學校。……

「白蘿蔔以它自己的生命歷程,讓我看到了何謂生物、何謂個性。
在我即將邁入不惑之年時,白蘿蔔教導我重要的人生真理。我愈做愈起勁,不論是長的、短的、粗的、細的,每一根白蘿蔔我都愛不釋手。
我絲毫不在意從未停過的雨,因為採收早已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勞動身體的疲累感,遠不及於拔出一根根成熟的白蘿蔔,確認它們生長狀況的喜悅來得真實。」 

這所學校一定還有更多人生中應該學習的真理

──川上康介



「自從我來這裡之後,我的父母與老家的朋友都說我『變溫柔了』、『懂得體貼別人』,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如果硬要找出理由的話,我想是因為我接觸植物的關係吧!……我在實習的過程中學會這個道理,也慢慢改變了我的日常生活與待人接物的態度。我不斷在思考我的夥伴現在正想什麼、心情如何,關心夥伴更勝於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自然產生這樣的改變。」

──山中景星,二○○八學年度瀧井若葉寮宿舍舍監


 


瀧井種苗是日本最大、全球排名第四名的種苗公司,其附設的園藝專門學校位於日本滋賀縣,是一所專收十八歲~二十四歲學生的農業學校,近年來成為日本父母努力想送孩子去就讀的學校,甚至許多頂著高分成績的學生寧願捨棄進入頂尖大學與企業的機會也要選擇念這所學校。因為,來這裡就讀的學生在短短的一、兩年內,一定能以超乎常人三倍的速度成長、蛻變。
學生在這裡學習什麼?又學到什麼?

本書作者川上康介在一次的採訪體驗中和這所學校的學生接觸,過程中令他訝異的是「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竟然說出唯有累積豐富人生經驗的成人才會說的話」,作者說自己從沒遇過二十歲年輕人有這種氣質的,更特別的是,在這所學校的每一位學生都是這樣的氣質。基於這個原因,作者決定深入探究。他花了一年的時間,在這所已經被譽為「日本農業界東大」的學校深入參與各項活動、課程,與學生一同生活、一同耕作、一同歡笑,然後將當中的點點滴滴如實描寫出來。

.穿長筒膠鞋衝刺跑步、磨破腳是必修課程。
不在意手弄髒,才會讓種苗想活下去。
堆田壟整地的「夏之陣」,必須靠意志力才能撐下去。
認真看待植物研究的每一步程序,會學到做人處事的道理。
「獵兔」是一年一度的大事,體現的是積極向前的進取力。 


夾雜著歡笑、淚水、願望和目標,本書記錄的是汗水、是青春,也是年輕人為目標而努力的過程。熬過難受的腰痠背痛、隨時會讓人中暑昏倒的熾陽,以及令人完全無法思考的疲累,對人生再徬徨的人也能在田壟裡的五感學習中找到勇往邁進的魄力和智慧。


 

【前言】

我想寫的不是與農業有關的書籍,而是不局限於農業主題,描繪一群平凡年輕人「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也就是教育之道。在採訪現代農業的過程中,我接觸到這所學校,認識了這裡的學生。他們總是活力十足,親切有禮,積極努力。現代日本給人的印象就是死氣沉沉,年輕人沒有霸氣;但是與他們接觸之後,我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他們打開人類與生俱來的五感,透過大腦、身體與心靈,細心培育、努力成長、無私教導並充分學習。無論身為父母、老師或公司主管,教育英才都是最困難的課題;對於想要成為英才的人而言,積極成長、持續努力,也不是輕鬆就能達成的目標。即使如此,只要心中有「農田」,人類就能健康茁壯。這一年的採訪經驗讓我如此堅信。
「農田」是作育英才的推手。
這所學校蘊藏著現代日本最需要的寶物,以及幫助日本重拾活力的關鍵。


 

【好評推薦】(按姓氏筆劃)

王福裕,大王菜舖子主人
朱天衣,作家
吳明昌,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院長
吳東傑,綠色陣線執行長
李偉文,作家
阿不,《居家堆肥活用百科》作者、各級學校農藝課程講師
張瑋琦,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助理教授
梨山阿寶,寶蓮園主人
郭華仁,國立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
陳惠雯,幸福農莊主人、秀明自然農法協會理事長
詹怡宜,TVBS新聞部總監
劉克襄,自然生態作家
蔡珠兒,作家
蔡培慧,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賴青松,《青松e種田筆記:穀東俱樂部》作者、穀東俱樂部農伕
賴嬌燕,燕銘農產主人
戴立忍,導演
合樸農業市集

 


【作者簡介】
 

川上康介(Kawakami Kousuke)

記者。一九七一年出生於鹿兒島縣。
早稻田大學教育學部畢業。進入株式會社文藝春秋任職,負責《週刊文春》、《CREA》、《TITLE》等雜誌編輯工作。之後任職於《GQ JAPAN》(美商康泰納仕日本分公司)編輯部,二○○五年成為自由記者。採訪與執筆領域十分廣泛,涉獵時尚潮流與農業等不同面向。
著作有《我想成為農民》(農民になりたい/文春新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