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閱覽的是《海海人生!!橫尾忠則自傳》部份內頁
★source_series issuu有《鯨魚在噴水》《就是喜歡!草間彌生。》可以閱覽唷~
http://www.issuu.com/source_series
您現在閱覽的是《海海人生!!橫尾忠則自傳》部份內頁
★source_series issuu有《鯨魚在噴水》《就是喜歡!草間彌生。》可以閱覽唷~
http://www.issuu.com/source_series
您現在閱覽的是《鯨魚在噴水》部份內頁
★source_series issuu有《鯨魚在噴水》《就是喜歡!草間彌生。》可以閱覽唷~
圓點教母在倫敦
2012年春天,草間彌生現身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82歲的藝術家頂著鮮紅色假髮, 目光如炬,一身鮮紅色服裝爬滿了白色斑點。當她在自己的畫作前面時,看起來幾乎像是作品的延伸。
這是草間彌生在英國最大規模的一次回顧展,橫跨了這位「圓點教母」60多年的創作資歷。展覽開幕前不久,她的自傳《無限的網》(Infinity Nets)英文版才正式在英國書店上架,等於提供英文世界一份絕佳的創作自述。
草間彌生的創作生涯完全以日本與美國為根據地,與英國藝術界始終未有太多交集。距離上次她在倫敦蛇紋藝廊(Serpentine Gallery)的個展,已是12年前的事。如何消化這位日本藝術家與英國藝術圈的這段文化距離?英國媒體不免又祭出了YBAs(英國青年藝術家)──除了把精神官能傾向上輕微得多的艾敏(Tracey Emin)與盧卡斯(Sarah Lucas)拿來比較,更熱門的,則是把赫斯特(Damien Hirst)的圓點畫(dot paintings)再度搬上檯面。
這無疑是一場慘烈的類比。當草間彌生於1950年代開始在紙上鋪陳圓點的時候,赫斯特根本還沒出生。但不能怪媒體的聯想,因為在YBAs陣營裡,赫斯特是少數與草間有交集的藝術家。1998年,赫斯特便曾在紐約訪問過草間,並透露對其圓點的喜愛──儘管是基於截然不同的看法。
赫斯特在2001年發表他著名的圓點系列《數字畫》(Painting-By-Numbers),時間恰好是草間在蛇紋藝廊首次回顧展隔年。當時便有藝評認為赫斯特的圓點畫,受到了草間的影響。如今在草間的泰德回顧展開幕前夕,赫斯特的圓點畫系列又在高古軒畫廊(Gagosian Gallery)展出,緊接著,赫斯特的大型個展又將在泰德上檔。時間或許太巧合,也讓這次草間彌生在英國睽違12年後的現身,一開始就像是一場圓點正名行動。記者們追問草間對赫斯特的看法,坐在輪椅上的圓點教母含蓄地說:「很高興這個我從小開始使用的圓點,在大家齊心協力之下,變成了通行世界的愛與和平的符號。」
您現在閱覽的是《就是喜歡!草間彌生。》部份內頁
★source_series issuu有《鯨魚在噴水》《就是喜歡!草間彌生。》可以閱覽唷~
http://www.issuu.com/source_series
出版時間︰2012.11.8
作 者︰Pen 編輯部
定 價︰420元
“我把最高的想像力,放進我的藝術裡。我是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
source書系 王志弘 主編 設計
知識、眼界、觀點、見解、想法、靈感、力量……來自 「source:」
“source”有源頭、根源的意思,意味著回過頭找尋作品的意義與想法;
“source”一詞看似平凡,當它被善用時,它的價值也就被凸顯出來了。
當你需要知識、眼界、觀點、見解、想法、靈感、力量等等時,
可以在這找到最初的力量與感動。
「我既希望這張海報能很單純的表現書籍的形象,又期待它具有更實質的宣傳功能,如何能不相互抵觸?因此選擇了兩面印刷的作法。後來想起佐藤卓設計事務所的網站首頁,那種一覽式的設計安排,剛好與書中結構相同,都是大量個案的呈現,因此我以相同的方式,再搭配親自從佐藤卓每個案子中挑選出的重要語錄,來進行一個有大量閱讀資訊卻非常具有「觀看」價值的設計。」
——王志弘
《鯨魚在噴水》
出版時間︰2012.8.30
「便利」帶來的損失
清川商店 會津清川(一九八九年)
日本酒開始引進吹玻璃製的一升(1.8公升)酒瓶,是在明治三0年(一八九七年)。從此之後,只要提到日本酒,就想到一升瓶。一升瓶雖然沉重,但是一手握住瓶頸,另一手撐起酒瓶下方重量倒酒的姿勢,可說是日本酒文化的一部分。而且,這也是日本酒的樂趣。日本酒器的德利酒杯和溫酒瓶之間的關係,對現代而言,其實並不方便飲用,卻是日本酒文化的重要部分。這正是一項流傳已久、非常重要的傳統人際溝通形式。食文化孕育成長於國家的風土民情。最近,容易食用、容易飲用、容易倒酒等一切都以合理為優先考量的觀念,使得這個國家長久以來培育傳承的食文化,在不知不覺之間,一點一滴地消逝。
生活越來越方便,諸多事物卻在不經意之間失去蹤影。日本酒的一升瓶,消失的不僅是酒瓶特有的質感;日本酒改裝入小寶特瓶中,相互為對方倒酒時的互動隨之消失。雖然,攜帶容易,然而洗淨一升瓶的工作消失了。回收酒瓶的工作消失了。黏貼酒標的工作消失了。工作明顯減少,大家分工合作的均衡狀態瓦解了。日本酒文化經年累月培育而成、和生活密切相關的點點滴滴,在不知不覺之間都逐漸遭到破壞。「便利」擾亂毀壞了整體社會。什麼是品嚐日本酒?不僅只是在口中品嚐,對於容器、酒器、桌子、空間等共同存在的事物,是否也應該稍做思量呢。承接日本酒的設計委託時,我只想到一升瓶。
聯繫人和人之間的設計
樂天口香糖薄荷系列(一九九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