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人文科普 (50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從世界變得寂靜開始》物種多樣性的衰減如何導致文化貧乏
1031202_世界寂靜-立體(修白邊)W200                 
                  

出版時間︰2014.12.02
作者︰
馬歇爾.羅比森(Marcel Robischon)
定 價︰
320元

 

大自然是我們的導師 是一切的起源
我們是生命共同體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條線有多長?:生活中意想不到的116個數學謎題
 
                                      一條線_3D書封(修白)   

出版時間︰2014.11.4
作 者
羅勃‧伊斯威(Rob Eastaway)、傑瑞米‧溫德漢(Jeremy Wyndham)
定 價︰280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范家堃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分子寄生蟲暨熱帶疾病學科 教授兼學科主任

「寄生蟲圖鑑:不可思議世界裡的居民們」,真是一本讓研究寄生蟲學的我極感驚豔、喜愛與感動的一本蘊含著科普新知與疾病相關的一本極富內涵的好書!

個人於2011年至2013年間,共訪問過東京「目黑寄生蟲博物館」三次,每次觀察館內的蟲體標本與許多寄生蟲病的發現與危害健康的歷史記載等都極有感觸。「目黑寄生蟲博物館」更將「寄生蟲」拉回至民眾的日常生活當中,如將可愛的寄生蟲圖案製作於T恤上,印有寄生蟲圖案的小尺等各類可愛飾物的創新做法,令我讚嘆該館對待「寄生蟲」之用心!

「目黑寄生蟲博物館」出版的此本新書,內容涵蓋豐富有趣的科普新知如彩幼吸蟲(Leucochloridium paradoxum),此蟲寄生於椎實螺的腦神經節內,操控小蝸牛讓其爬至葉片上暴露自己給牠的天敵鳥類來捕食,深怕小鳥沒看見,還會操控小蝸牛的觸角讓其伸伸縮縮讓小鳥易於看見而加以捕食後,幼蟲就能順利回到小鳥體內發育為成蟲,這真是令人讚嘆的一項寄生蟲的智慧!

另一個寓有愛情的美麗詩篇而寄生於鯉魚鰓部的真雙身蟲(Eudiplozoon nipponicum),常見兩隻真雙身蟲交纏一起,若硬生生將其分開,因深深思念彼此致兩者皆不能苟活,而由兩隻真雙身蟲交纏宛如蝴蝶展翅般浪漫的美麗圖案,深受日本女性的喜愛,讓我們感受到寄生蟲也有令人動容的感情世界!

吃淡水生魚片沒想到會喪命?寄生於淡水魚類的中華肝吸蟲(Clonorchis sinensis)幼蟲可隨魚肉進入人體內,侵入膽管寄生並發育至成蟲,令人驚嘆的是牠可與宿主一起生活長達20年之久,但是不幸的是牠的抗原成分已被證實含有致癌物質,可使膽管細胞癌化為膽管癌而使人「悄悄」喪命!但是開個玩笑來說,如果你沒有知心好友,養狗養貓作為寵物又嫌麻煩,建議養一隻中華肝吸蟲在妳膽管,任何喜怒哀樂都可以對著妳的肝臟部位傾吐心事,牠都會默默接收也不會吐槽妳,真的是可以成為妳一生肝膽相照的好友呀,然而千萬記住養一段時間後即要進行服藥驅蟲,之後再感染一隻新的中華肝吸蟲哦!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寄生蟲圖鑑》 不可思議世界裡的居民們--隨書精美海報

 1031006_寄生蟲-海報_W600   

★本書特色★

‧題材獨特,該領域具未來潛力。
坊間寄生蟲專書少,而微生物領域近年有漸趨熱門之勢,不論在醫學或者生物學界裡受矚目程度有上升的傾向。

‧製作、監修團隊於該領域具權威性。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寄生蟲圖鑑》 不可思議世界裡的居民們

1031006_寄生蟲-3D書封_W200                 
                  

出版時間︰2014.10.07
作者︰
監修/目黑寄生蟲館
          執筆/大四疊半工作室
定 價︰
350元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89862353844_01  9789862353844_02  9789862353844_03  9789862353844_04  9789862353844_08  9789862353844_09  9789862353844_10  9789862353844_12  9789862353844_13  9789862353844_14  9789862353844_15  




《黑絲路》從裏海到倫敦的石油溯源之旅
1030904_黑絲路-立體書封W200               
                  

出版時間︰2014.09.04
作者︰
詹姆斯.馬里歐特(James Marriott)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絲路》從裏海到倫敦的石油溯源之旅
1030904_黑絲路-立體書封W200               
                  

出版時間︰2014.09.04
作者︰
詹姆斯.馬里歐特(James Marriott)
          米卡.米尼歐─帕魯洛(Mika Minio-Paluello)
定 價︰
450元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城市的未來,應該要是什麼樣子?》
公民世代,用智慧科技搭建明天的樣貌
  1030828_城市未來_立體書封 200           
                  

出版時間︰2014.08.28
作者︰
安東尼.湯森(Anthony M. Townsend)
定 價︰
420元

Uber4Gg0vHackathon……翻轉城市,公民造鎮時代來了!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十世紀結束時,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這輛隆隆前進的巨頭火車,嘎然踩下剎車。掌管孟山都公司永續經營的關鍵人物羅伯特.夏皮洛,對於公司在歐洲遭受的嚴重反擊,苦惱不已。農業生物科技在九○年代中,看似握有重要商機—美國與歐洲政府通過了第一批基改玉米量產、基改黃豆與玉米種子上市、美國農民也對此新科技非常期待—然而,到了世紀末,卻全成了一場風雨欲來的災難。彷彿只是一夕之間,歐洲食品加工業者選擇暫停使用所有基改成分原料、零售商停止販售基改食品、歐盟亦因一些歐洲國家的政策轉變,而於一九九九年起,宣布「非正式」暫緩通過新基改玉米。更糟的是,許多其他國家,特別是將大量農產品販售到歐陸的前歐洲殖民地,更加謹慎觀察此現象,並徹底撇清與基改新科技的關係。一連串事件,使得生物科技產業,遭逢前所未有的障礙。


有什麼理由,可以解釋這些歐洲食品產業劇烈轉變,還有政府的立法措施呢?為什麼基改食品與種子的歐洲市場會突然蒸發,致使產業陷入一陣慌亂,劇烈改變科技方向?我們將探討看似急遽轉變的歐洲政治與政策,實則已經歷了十五年來持續不間斷的「反論述」工作,還有反生物科技行動份子,試圖阻止基改食品進入歐洲時,所精練使用的政治操縱。反生物科技運動第一階段,也就是一九九五年之前,多數活動以發展生物科技替代論述的方式進行挑戰「專家知識」,試圖影響各國政府與歐盟整體立法架構。整個過程之中,反生物科技行動份子也將他們的世界觀,帶入政策制訂與公眾意見政治領域。


八○年代與九○年代,多數歐洲政府與歐盟全體,都想塑造一股氣氛,建立可以幫助生物科技產業發展的研究與投資氣候,協助新科技在農業、醫藥與臨床領域實際應用。政府企圖達到這些目標的同時,反生物科技行動份子,也嘗試從許多不同的管道發聲。其中之一是試圖影響各國與歐盟針對基改生物「蓄意釋放」的立法。另一個方式,則是展開一場反對歐洲委員會建立「專利條約」(「生命專利條約」)的長期抗戰。這項條約將智慧財產權延伸到生物體,正如美國最高法院針對《鑽石與查卡爾巴提》案的決議一般。行動份子也努力說服國家與全球立法機構,更加嚴格控管這項成長中的新科技。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如我們前面所談到的,大型跨國企業決定向生物科技研究進攻時,往往會在科學排名大作文章。多數由他們聘僱的科學家,直接從大學院校被挖角過來,而大部分分子生物研究在學校裡進行。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同時也從大學延攬科學家。雖然許多研究型科學家,最初都不願意離開學術世界,因為在此他們坐擁中立的良好名譽,以及公認傑出的科學研究,而今他們漸漸也開始著手規畫新的職涯道路。業界能提供專業科學家幾項優於大學職位的優勢:遠高於學校薪資的酬勞、追尋自我研究興趣的機會,毋須費時撰寫經費申請書,以及與其他一流同事進行尖端科學研究的機會。

 

對在生物科技產業工作的科學家而言,特別是那些在大型且資金雄厚,如美國杜

 

邦與孟山都等公司工作的科學家,一九八○年代是美夢成真的時期。他們有資金、優秀的同事,也有追求基礎科學研究的機會,得以將研究成果發表最受人尊敬的科學期刊。身為一位科學家,還有什麼比這些更吸引人的了?拉爾夫.瓜卓諾教授(Dr. Ralph Quatrano),是在八○年代中期進入杜邦公司工作的其中一人。他在奧瑞岡州立大學擔任植物學教授,服務將近二十年後,同意暫時離開奧瑞岡,來到杜邦公司主持植物研究團隊。瓜卓諾回憶,他在這家位於達拉華州公司工作的三年內,公司科學專業的建立相當快速而令人印象深刻。從一無所有開始,杜邦公司單單在瓜卓諾教授的領域便聘僱了幾十位新研究者,讓他們自由發揮。「簡直像在天堂一樣。沒有預算限制……不論你想做的是什麼研究。」瓜卓諾教授這麼說,語氣中明顯帶有一絲懷念。

 

我擁有的很可能是我所能想像的最佳團隊,有十五位負責基本研究的研究員。三年內,我和一兩位博士後研究員,完成了一些最好的研究。我們的投稿一篇登上《科學》期刊,另一篇則上了《自然》期刊……在學術界研究時,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好成績!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會運動學者長久以來始終認為,僅僅是社會不公、基本公民權利喪失,公眾健康或環境福祉威脅等現象,都不足以構成讓人民採取行動的理由,甚至將這些問題看作是社會問題。畢竟,所有的社會都充斥著各種形式的不公、排擠,以及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威脅。然而在一定的社會秩序中,並非所有問題,都被認為不可接受、必須採取行動補救,或甚至有辦法被補救。就一個社會問題而言(意即需要被注意或補救的問題),一些群體必須針對它形成反面意見,讓它成為問題。這時候,詮釋就有必要了。

 

回溯混亂的一九六○年代經歷,適逢環境議題、女權、反核與不結盟等運動,身處南方世界的行動份子,觀察北方世界一些具有傷害性的「發展計畫」,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發展出對科技的批判眼光。他們同時也對大企業的動機深表懷疑。因此,行動份子傾向於在社會經濟脈絡下,分析這項新科技。

 

反文化世界觀的概念與規範,在我們對反生物科技行動份子的訪談中,一覽無遺。

 

「這真的只是攸關控制和所有權的問題而已,」一名身在美國的行動份子觀察:「看到十三億英畝基改農地上正在發生的事,還有孟山都公司的生物科技在全球占了百分之九十一,你還需要知道別的什麼事嗎?我們在討論的,就是一家公司壟斷市場嘛!」另一位關心環境的行動份子大聲說:「很多人就是不明白我們沒辦法再重來一遍。這不像你對著一整片農作物噴灑農藥造成的毛毯效應。你知道,每一個基因改造生物都是獨一無二的,你沒有辦法知道那些生物體在世界上散播,會造成什麼結果。」在一個全體觀念與世界觀相近的社會脈絡中,這樣的觀點,於焉成了行動的號召。一位行動份子如此解釋:「他們(生物科技專家與企業)給的答覆是,『不,我們不會改變科技來適應生活;我們要改變生活,適應科技。』這就是為什麼我如此熱衷於反對生物科技,這樣子的未來藍圖……對我而言實在是太恐怖了。」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把「吃什麼」的權力要回來》
掰掰孟山都,世界公民的糧食覺醒運動  

把「吃什麼」的權力要回來__3D書封W200         
                  

出版時間︰2014.06.19
作者︰
瑞秋.舒曼(Rachel Schurman)
        威廉.孟若(William A. Munro)
定 價︰
360元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森林裡的蘑菇為什麼都有圓點?

                       13篇童話故事裡的奇妙生物學 

  蘑菇立體書封(修)  

出版時間︰2014.4.29
作 者
蓮實香佑
定 價︰
260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這個艾瑞克森的治療案例相當傳奇:某天有一位年輕女子來找他,她將一疊美元鈔票放在桌上並說,這是她僅存的積蓄,她打算把它花在心理治療上,等到這些錢用光以後,她就要了結自己的生命。通常一般人不會接受這樣的病患,因為誰會想治療一個不久後確定會自殺的病患?但擁有超群人性洞察力的艾瑞克森破例地接了這個案例。

這名女子跟他說,她一直有感情問題,不久前才又結束一段關係。她覺得自己看起來很嚇人,因為她的牙齒中間有個縫。公司同事很少注意她,和她在同間辦公室工作的同事把她當作空氣,連一次招呼都沒打過。當她跟艾瑞克森講完這一切之後,他問她願不願意跟他一起去庭院。庭院裡有一座噴泉,艾瑞克森要求她從水池裡取出一點水來放進嘴裡,將水透過牙縫射向某一個特定的點。這名女病患照做了。經過一番練習之後,她終於得到某種技能,讓水能穿過牙縫射中數公尺遠外的某個點。之後艾瑞克森再要求她,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將水從牙縫噴向那名跟她同間辦公室的同事,然後不作任何解釋地離開那間房間。

該名女病患雖然覺得這項任務很怪,但反正她也沒什麼好損失的。她照艾瑞克森所說的做,結果發現她和這名同事之間第一次有了對話。接下來兩人的談話次數越來越頻繁,最後甚至還私下相約。治療結束數年後,艾瑞克森收到一封信,信內有一張和樂的全家福照片,上頭有四個小孩,所有人都咧嘴笑得很燦爛。照片下方寫著:「如你所見,艾瑞克森,我的孩子中有三個幸運地擁有了大牙縫。」這是個精采的心理治療案例。幾乎要成為自殺理由的牙縫,卻成了祝福和解藥,讓病患得以從困擾的偏見中解脫。艾瑞克森總是能以這種方式成功地介入。



焦點解決治療尤其能在成癮症患者身上得到印證。由於患者本身和周遭環境的關係,他們多半相當專注於自身的問題。他們當然也預期治療師會問自己身上到底什麼地方出了錯。而後他們會驚訝地發現,治療師竟然先問他們如何結束復發。他們困惑地聽著這些話,治療師竟然不太關心酗酒期,而著重於他們成功戒酒的時候。當他們回想起越多生命中的成功,便會更加記得自己為了達成這些事情時展現的能力。他們的自我形象變得更加正向,光是這點就能增加再次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治療師詢問病史的方法也成了治療的關鍵轉捩點,如果沒有受到這類治療的啟發,而將焦點圍繞在問題上,病患只會一再想起自己的失敗。雖然這或許讓他更加認識自己,卻不一定能有助於找到解法。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大吃了一驚!某次我和一名信奉天主教的精神科醫師閒聊時,這位在專業上具有相當名望且討人喜歡的同事,以聊天口吻說出令人相當震驚的話。

來自亞西西的方濟各(Francesco d'Assisi)如何與自己的精神分裂症共處一事,長久以來令他印象深刻。亞西西的方濟各罹患精神分裂症!這太瘋狂了,我和許多人一樣相當敬重方濟各。這位來自翁布里亞的貧者攪亂了中古世紀的奢華,提倡清貧,重新發現宇宙萬物,並對鳥兒傳教。這位反抗父親且叛逆顛覆的商人之子或許與眾不同,但精神分裂症?

我回想著這名平易近人的聖者為人所知的生命故事,並試著將剛學到的精神病學名詞套用在他身上,結果確實很驚人!看來這名同事說的很有道理,亞西西的方濟各出現命令性幻聽,意思是他聽見有人對他下達指令,而這正是初步判斷是否罹患精神分裂症的證據。

方濟各在亞西西附近一間廢棄的小教堂──聖達勉堂(San Damiano)裡,聽見耶穌的聲音從十字架中傳出:「重建我的教堂!」他並未抽象地理解這句話,反而相當具體地,如同精神科醫師說的「具體化」,透過一塊塊石頭重新堆砌這座神之殿堂。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瘋了》  不正常很正常,「正常人」哪裡出問題?   

你瘋了_3D書封_W200       
                  

出版時間︰2014.01.07
作者︰
曼弗烈‧呂茲(Manfred Lütz)
定 價︰
280元

 

德國最權威圖書排行榜《明鏡週刊》連續十個月非文學類排名第一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飼主帶來的寵物一連數個小時繞著家具打轉,不斷後空翻直到筋疲力竭,或是使勁摩擦自己的皮膚,直到皮開肉綻、血流不止才肯罷手,有時獸醫師會說這些行為是「刻板行為」。最極端的刻板行為包括撞頭、拔毛、戳刺和挖鑿。在某些案例中,尤其是鳥兒,強迫發聲被認為是一種刻板行為,可能與人類的妥瑞氏症有關聯。對獸醫師來說,這一類型的任何行為,即使是比較溫和的方式,都值得關切和阻止。

 

在馬、爬蟲動物、鳥、狗與人類身上能看到的許多強迫性行為,其實都有某些基本的臨床特徵,包括讓患者受苦的可能性,以及嚴重影響病患的生活。但是,許多強迫性行為也跟自我清潔活動有種奇妙的關聯性。你也許聽過許多人類強迫症患者會反覆洗手。同樣地,一隻緊張的貓可能會全心投入自我清潔的活動中,用的是貓科動物的清潔工具—─牠自己粗糙的舌頭。獸醫師提出了一個很口語的術語,直指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稱它是「過度梳理」。

 

過度梳理?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術語時,腦中閃過無數大自然紀錄片裡猿類為彼此理毛與抓蟲子的畫面。我很驚訝,沒想到這種溫和的清潔與社交儀式竟可以逐步擴大為可能致命的事。我很快就得知,原來很多種類的動物都會自我梳理,而且梳理涵蓋的許多行為遠比我想像的怪異許多。

 

對許多動物而言,梳理說白了就是一種很基本的活動,跟吃、睡、呼吸一樣。演化也許偏愛大自然中的整潔狂,因為牠們身上帶有較少的寄生蟲也較不易被傳染。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共病時代》

醫師、獸醫師、生態學家如何合力對抗新世代的健康難題

共病時代     
                  

出版時間︰2013.10.01
作者︰
芭芭拉‧奈特森赫洛維茲(Barbara Natterson-Horowitz)
凱瑟琳‧鮑爾斯(Kathryn Bowers)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與上海 


從新加坡到香港的一週航程中,「北野丸」遭遇了強烈颱風與巨浪,「讓它跳起舞來」。這是愛因斯坦初次在海上碰到猛烈的風暴,他看著大批的飛魚被海水翻攪上來。他也觀察到持續努力保持平衡非常令人疲憊,以及女性比男性容易暈船許多。

他進入香港港口時(十一月九日)看到的景色是他在整趟旅程中覺得最美的:岩石崎嶇的海岸與山嶺起伏的香港島並排,港口就在兩者之間,還有許多小島從海中陡峭地升起,那景色讓他想到「淹沒了一半的」阿爾卑斯山脈。

香港猶太社群的代表團前來歡迎他,但他婉拒了出席他們計畫的一場接待會,而是由兩個當地的猶太商人載著他和艾爾莎逛了維多利亞島。到了中午,他們在一間美國風格的奢華飯店停下來吃午餐。用餐中,愛因斯坦發現他們的導遊對於科學與香港殖民地都知識豐富,同時讓他知道這個城市可以提供多少美妙的世俗樂趣。

美麗而多變化的海岸線,包括有如峽灣的許多河口和漂浮在海上的小漁村,讓愛因斯坦覺得賞心悅目——但是他所看到的華人的生活與工作環境,讓他很驚愕。「這些飽受折磨的男男女女必須敲碎石頭或扛石頭,一天只賺五毛錢,因為他們沒良心的經濟機器就是這樣懲罰他們的勤奮。」他在日記裡思考道,或許他們的處境可悲到讓他們甚至不會察覺自己的悲慘,但是旁人看起來還是會覺得難受。他以比較帶著希望的語氣補充說,他得知在最近一次要求調高工資的成功罷工中,華人勞工相當有組織。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因斯坦在路上:旅行中的物理學家,關鍵十年的私密日記 
愛因斯坦在路上_立體書.JPG  

出版時間︰2013.7.4
者︰約瑟夫•艾辛格Josef Eisinger
價︰360


愛因斯坦關鍵十年,從未完整出版的愛因斯坦旅行日記首度揭密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