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體力活動指導原則--心絞痛、心肌梗塞、周邊血管疾病

特別需要留意的是,此一特殊健康族群的人若非由醫師直接監督,就是接受相關檢測後由專業人員訂定出個別的體力活動準則,再轉介到特定的中心由合格的人員監督指導進行體力活動計畫。要指導此健康族群的人做運動必須要有合格的認證(至少要具備英國心臟復健協會第四級專家級指導員認證),而他們的角色是協助體力活動計畫處方順利進行,並且充分明瞭各種狀況該注意的事項。指導員還得熟知患者運動時萬一出現了某些特定狀況(即所謂的禁忌症)就應該暫停體力活動,並將情況直接回報相關的醫師。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的禁忌症應該已經由醫療院所做過確認,但要是指導員察覺有任何禁忌症是之前沒註明的,則要將患者轉回做進一步的會診。指導員要特別留意的禁忌症如下:

• 不穩定型心絞痛

• 出現收縮壓在180 mmHg或以上,舒張壓在100 mmHg或以上任何一種情況
• 每分鐘心跳次數超過100下
• 無法控制的心房顫動或心室性心律不整(心跳異常)
• 不穩定性或急性心臟衰竭
• 不穩定型糖尿病
• 發燒


指導心臟病患做運動的人必須了解,在一些案例中病人動脈的血流嚴重受阻,而各種促進血流增加的治療方法都不管用,在這種情況下會進行動脈繞道手術以繞過阻塞的血管,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若不做這種手術,可選擇在阻塞的血管中植入金屬支架撐開血管,這種手術稱為血管造形術(angioplasty)。若手術成功則血流和氧氣的供給會增加,可望減輕(在部分案例中則是消除)心絞痛或缺血的症狀。然而還是得十分小心,務必確保動過上述其中一種手術的病人有充裕的時間完全復原,才能再進行體力活動計畫。至於體力活動的指導原則。雖然這三大類心血管疾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和周邊血管疾病)有不少相似之處,不過最好還是分開個別討論。




心絞痛

在展開心臟病患的復健計畫之前,心絞痛確診病人應該已經在專業人員監督下進行過適合的運動壓力診斷測驗(diagnostic exercise test),之後才會列入運動轉介計畫。做測驗的目的是參考標準的心絞痛評等,界定出個別患者在運動自覺量表上最適宜的範圍。另外則是判定個別患者做運動時心跳速率的上限,讓那些指導員在開始任何體力活動計畫之前就能先獲得此訊息。表12.6所列的指導原則取材並修訂自美國運動醫學學會和英國國家健康及臨床卓越研究院等諸多具公信力機構發表的資料。


心絞痛患者的體能活動指導原則

有氧訓練方式
*走路、固定式腳踏車至於有其他健康狀況則做水中活動
*學員通常會歷經初始、進步和維持期

有氧訓練
強度
*延長暖身運動和漸進的緩和運動
*鼓勵學員運動強度要達到心跳低於引發心絞痛臨界值10~20下的水準

有氧訓練持續時間 

*每次5~10分鐘
*建議分割成小段時間運動中間穿插休息
*增加持續時間而非運動強度

有氧訓練
頻率
*一天1~2次
*每週4~6天

有氧訓練
注意事項
*在寒冷的氣溫下運動可能會引發症狀
*水中活動有可能發生危險
*避免任何要躺著做的運動,例如仰臥起坐


肌力訓練
方式
*合併使用自由重量器材和利用自身體重的徒手訓練
*採用功能性的運動如站立到深蹲或是從架子上拿起罐頭再放回
*納入胸椎的活動度

肌力訓練強度
*所使用的負荷量最多到40~50%最大自主收縮(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
*增加重複次數達到超負荷,其次才漸增強度     
*身體適應後可增加運動強度5%

肌力訓練持續時間
*最大重複量10~15RM,3組
*運動間隔休息1~2分鐘
*8~10項運動

肌力訓練
頻率
*每週2~3次

肌力訓練
注意事項
*盡量避免動時間超過15~20分鐘
*做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人要等痊癒之後才能進行上半身的運動

肌力訓練一般的注意事項
如果學員在運動前、運動期間或休息時感覺心絞痛,立刻停止動作並進行標準的硝酸鹽(註1)救治程序,不要再繼續活動;必要時叫救護車。
確認學員熟悉自己的症狀並且知道要如何用藥,才能開始活動。
若沒有合格的認證(至少要符合英國心臟復健協會的規範),請勿指導這一健康族群的人做運動。

(註1)硝酸鹽是處方用藥,一般是錠劑或噴劑,使用後可立即紓解症狀。


心肌梗塞
下表最廣為採用的體力活動計畫指導原則,建議的對象是4至6個月前曾發生心肌梗塞的患者。這類體力活動計畫常稱為「心肌梗塞後」運動。

曾發生過心肌梗塞患者的體能活動指導原則
有氧訓練方式
*走路、固定式腳踏車對此病況有助益

有氧訓練
強度
*延長暖身運動和漸進的緩和運動
*運動強度在65~90 %HRmax之間
*運動自覺量表在11~16 RPE之間

有氧訓練
持續時間
*持續或分段運動20~40分鐘
*10分鐘暖身運動和緩和運動

有氧訓練
頻率

*每週3天

有氧訓練
注意事項

*依據行走測試(在醫療院所中進行)的結果設定運動強度
*水中活動有可能發生危險
*避免任何要躺著做的運動,例如仰臥起坐


肌力訓練
方式
*合併使用自由重量器材和利用自身體重的徒手訓練
*採用功能性的運動如站立到深蹲或是從架子上拿起罐頭再放回
*納入胸椎的活動度

肌力訓練強度
*所使用的負荷量最多到40~50%最大自主收縮
*所使用的負荷量最多到40~50%最大自主收縮

肌力訓練持續時間
*最大重複量10~15RM,1~3組
*運動間隔休息1~2分鐘
*平衡主要肌群以及上下半身

肌力訓練頻率
*每週2~3次

肌力訓練注意事項
*盡量避免動時間超過15~20分鐘
*做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人要等痊癒之後才能進行上半身的運動
*主要的肌群應該各別運動

肌力訓練
一般的注意事項
倘若胸部、頸部、喉嚨、手臂或背部疼痛,或者出現噁心或嘔吐等不適懷疑是心肌梗塞,則立即叫救護車送醫。

萬一發生上述情況,讓當事人坐著,頭與肩膀要有支撐、膝蓋彎曲。

若沒有合格的認證(至少要符合英國心臟復健協會的規範),請勿指導這一健康族群的人做運動。


周邊血管疾病
周邊血管疾病患者在做任何體力活動之前必須先做體檢。患者能做何等強度的運動得依據一些測驗結果而定,譬如血液檢驗、漸進性運動測試(graded exercisetest, GXT)和詳細的身體檢查。下列周邊血管疾病患者的體力活動指導原則取材並修訂自多家具公信力機構發表的資料。下表的體力活動計畫指導原則適用對象是4至6個月前曾發生周邊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體力活動過程中指導員可以善用疼痛量表,藉此評估活動時腿部感到疼痛和疲勞的程度。這種量表稱為「跛行疼痛量表」(claudication pain scale,參見附表12.9)。換句話說,這量表是讓周邊血管疾病患者在做特定體力活動時有個依據指出疼痛的等級,無論如何疼痛等級進展至3級之前就應該停止活動。


周邊血管疾病患者的體能活動指導原則

有氧訓練
方式
*間歇性的走路、固定式腳踏車

有氧訓練強度
*延長暖身運動和漸進的緩和運動
*40~70%漸進性運動測試數值

有氧訓練持續時間
*每次20~40分鐘
*分成小段時間運動中間穿插休息

有氧訓練頻率
*每週3~5天

有氧訓練注意事項
*在寒冷的氣溫下運動可能會使症狀惡化


肌力訓練
方式
*合併使用自由重量器材和利用自身體重的徒手訓練   
*選擇功能性的運動如站立到深蹲或是從架子上拿起罐頭再放回
*納入胸椎的活動度

肌力訓練強度
*所使用的負荷量最多到40~50%最大自主收縮
*增加重複次數達到超負荷,其次才漸增強度

肌力訓練持續時間
*最大重複量10~15RM,3組
*運動間隔休息1~2分鐘
*平衡主要肌群以及上下半身

肌力訓練頻率
*每週2~3次     
*鼓勵做些其他形式的運動

肌力訓練注意事項
*盡量避免動時間超過15~20分鐘

肌力訓練一般的注意事項
活動時避免太過疼痛。
不要超過跛行疼痛量表的第二級


前文提過目前有些機構提供訓練並且核發英國心臟復健協會第四級專家級指導員認證。這些課程都以實用為準,涵蓋了理論和實際操作次最大強度運動測試(submaximal exercise tests),以及將測試結果應用在心臟疾病患者的運動處方上。這些課程主要是針對健康和運動產業的專業人士,他們直接參與或間接支援運動能力的評估,以及/或建議及開立運動和活動處方給各臨床群體(clinical population),例如心肺復健和跛行計畫(例如,物理治療師、運動指導員、運動科學專家、運動生理學家)。課程內容通常包括指導上課學員如何做測驗,以及
如何將測驗結果應用在開立運動處方以及擬定體力活動的指導原則。

課程中常見的測驗如下:
• 6分鐘行走測試
• 漸速性折返行走測試(incremental shuttle walk test)
• 踏車運動測試(cycle ergometry testing)
• 契斯特登階測驗(Chester step test)






《醫生,我可以運動嗎?--家庭必備16種運動處方


 醫生,我可以運動嗎      
 


出版時間︰2013.4.16
作 者
摩克.庫爾森(Morc Coulson)
定 價︰350元


有運動,就能預防疾病、回復健康嗎?


是不是一般性的運動,就適合每個人?


肥胖瘦身一定要達到怎樣的運動強度?


小心!不當的體適能活動會造成反效果!


唯一家庭必備
16種運動處方,

統整常見健康問題,提供安全有效的體能活動建議


  【主要特色】

幫你找出病況潛藏體能的危險因子
詳述不同體況從事體能活動的原則、好處
提供有氧型態、肌力訓練的運動建議

每個人的性別、年齡不同,體能、病痛也有差異,必須針對個自健康需求給予運動指南:
拯救「三高」,勤運動就安心了嗎?

◎服用某種高血脂的藥,加上不適的運動,會造成肌肉損傷!
有骨質疏鬆,靠運動也能補強嗎?

◎運動無法逆轉已流失的骨質,錯誤的姿勢還會有骨折風險!
有心血管疾病,為免過度勞動,躺著運動最安全?

◎其實他們並不適合躺著坐仰臥起坐運動!
......
一次搞定多種健康狀況運動需求;量身打造各類族群運動計畫

運動方式、運動頻率、運動強度、持續時間
教你認識安全專業運動處方,
幫助你逆轉慢性病建立個人體適能


不少健康問題會妨礙人們的活動,有些甚至讓運動都成了高難度的挑戰,即使如此我們仍然迫切需要藉由運動改善生活品質。本書不僅探討了各健康族群適用的體能活動所潛藏的風險及其所產生的益處,也列舉出許多實用的提示可供參考以便規劃出最適合的運動課程。包括各種檢測和推薦的運動計畫,並且穿插了許多簡潔清楚的照片和圖表輔助說明。

 

  【關於本書】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章闡述體能活動與健康關係,以及低度體能活動(即久坐不動或活動不足)所潛藏的風險。此外也概略敘述專業機構所建議的運動準則。

第二部分(2~13章)涵蓋的對象是那些由單一潛在風險引發某種健康問題的特殊族群,而且在某些情況下,體能活動確實會降低該風險。這些章節提到的
「特殊健康族群」分別是:肥胖、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高血壓、高血脂症、關節炎、骨質疏鬆症、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心血管疾病和中風。

第三部分(14~17章)所要探討的那些特殊健康族群,體能活動對他們來說並不會降低風險,因為一般認為那是生活中必然要做的事。這些族群包括,年輕者、年長者、產前與產後婦女以及失能身心障礙者。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第18章概括列舉了各個特殊健康族群的常用藥物。提供此資訊的目的並不是拿它當作用藥指示,而是作為檢視健康問題與藥物治療進展的參考,方便你快速檢索。然而本章節的內容確實有意要讓讀者瞭解某些特定藥物的副作用,這些知識在進行體能活動時可能會有幫助。



【如何使用】

 

本書列出常見的個人體適能差別,依其狀況解析合適的運動建議:


怎麼一回事?

每一章的開始都會先敘述相關的健康狀況。其中有幾章敘述得比其他章更深入,但這並不表示要藉此區分其重要性,事實上本書中提到的所有健康狀況都同等重要。


盛行率

此單元是要顯示,根據估計到底有多少人是處於該健康狀況。作者只能依據本書出版前所能獲得的研究調查資訊,並信賴其正確性。部分健康狀況的屬性讓人難以估算出精確的數據。此外,書中提供的數據依其研究調查出處,有些是涵蓋全球的估算數據,有些則只有英國的數據。


症狀

2~13章陸續說明與特定健康問題相關的各種症狀。然而讀者應當瞭解,症狀不一定都會出現,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合併出現多種症狀,但也許只會出現一兩種症狀。


危險因子

所有在第
2~13章中討論到的健康問題各有其因素造成(也許跟生活型態有關,或者是因為基因的關係),這些因素就是所謂的「危險因子」。就是這些因素增加了人們罹患特定健康問題的機率。在此要特別強調的是,即便人們具有任何這些因素,也只表示有罹患特定健康問題的風險,並非一定會得病。舉例來說,膽固醇高的人不一定到最後都會罹患心臟病;而高血壓的人也不見得就會承受中風之苦。


診斷

每種健康問題都有相對應的各種診斷檢測。有些檢測只能在醫療院所由合格的專業人員操作,有些則不必。在部分章節中會出現
測驗區」,意思是那些檢測可以在醫療院所外進行,因為它們原本的設計就不是作為診斷檢測之用。它們的作用只是確定受測者的健康狀況在該測驗中到底屬於哪個程度,方便日後再做相同測驗以比較是否有進步。


體能活動的好處

關於體能活動對特定健康狀況有所助益的資訊在某幾章裡資料十分豐富,但在其他章則是相對有限。會出現這種情況其中部分原因是受限於該健康狀況現有的研究成果。此章節的內容將試圖區分
心血管型活動和阻力型活動所帶來的助益。


體能活動指導原則

在每章中的這一節內文將說明一般性的指導原則,包括與
心血管型活動以及阻力型活動相關的活動型態、活動頻率、活動強度和持續時間。此外內文中也彙整了多個不同研究來源所提出的相關注意事項。有些健康狀況的指導原則非常明確,是各個專業團體都公認的;至於其他健康狀況的指導原則就比較像是一般常規,也許不同的專業團體會有不同的規範。內文中的活動指導原則建議當事人在進行心血管型活動和阻力型活動時該做到什麼強度。本書引用兩種方法來衡量心血管強度:最大心跳率百分比法(percentage maximal heart rate, %HRmax)和運動自覺量表(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至於阻力強度則以最大重複量(repetition maximum, RM)來衡量。




    【作者】  

摩克.庫爾森(Morc Coulson)
英國桑德蘭大學運動科學系高級講師暨課程主任。著作包括《The Fitness Instructor's Handbook》、《The Advanced Fitness Instructor's Handbook》、《Practical Fitness Testing and Teaching Exercise to Children》。



    【審訂者】   

林嘉志
曾擔任過台灣運動生理暨體能學會理事、華人運動生理暨體適能學者學會理事;現任中華民國有氧體能運動協會監事、台灣運動生理暨體能學會副秘書長;也是台灣運動醫學會會員、美國運動醫學會會員、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會員。



   【目錄】    

前言             v

致謝             vi

引言             1

第1章         體力活動與健康
第2章         肥胖的體力活動
第3章         糖尿病的體力活動
第4章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體力活動
第5章         氣喘的體力活動
第6章         高血壓的體力活動
第7章         高血脂症的體力活動
第8章         關節炎的體力活動
第9章         骨質疏鬆症的體力活動
第10章       帕金森氏症的體力活動
第11章       多發性硬化症的體力活動
第12章       心血管疾病的體力活動
第13章       中風的體力活動
第14章       年輕者的體力活動
第15章       年長者的體力活動
第16章       失能身心障礙與包容
第17章       產前與產後婦女的體力活動
第18章       相關用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