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人文科普 (50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停屍間W600_01停屍間W600_03停屍間W600_05停屍間W600_07停屍間W600_09   



《停屍間的死亡人生》40年法醫生涯、9000份驗屍報告和9件被鑑識科學翻轉的謀殺、冤罪與歷史懸案

   1080328_停屍間的死亡人生-立體  


出版時間︰
2019.03.28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停屍間的死亡人生》40年法醫生涯、9000份驗屍報告和9件被鑑識科學翻轉的謀殺、冤罪與歷史懸案

   1080328_停屍間的死亡人生-立體  


出版時間︰
2019.03.28
作者︰
文森‧迪馬歐 Vincent DiMaio、朗恩‧法蘭賽爾Ron Franscell
定 價︰400元
 

解剖刀劃開的不只是屍體,還有真相──不管你願不願意面對!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共病時代-改版-TK5.jpg

共病時代-改版-TK6.jpg

共病時代-改版-TK7.jpg

共病時代-改版-TK8.jpg

共病時代-改版-TK9.jpg

共病時代-改版-TK10.jpg

共病時代-改版-TK11.jpg

共病時代-改版-TK12.jpg

 

 

文章標籤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一體以保障地球眾生健康與福利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分子暨比較病理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兼生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院長
劉振軒
二○一三年九月


  一口氣讀完這本由臉譜策畫出版的《共病時代》(Zoobiquity,動物與人類的同源性),著實令人大為震撼,久久不能自己。從事動物醫學工作多年,對於自己長久以來一直堅持的信仰與努力不懈的目標,在此書的十二個章節中勾畫出全貌,實在令人驚豔與折服!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WHO)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的熱門術語:「醫學一體以保障一個地球上的眾生健康與福利。(One medicine, one world and one health.)」不正是這本書作者們用心良苦,再三呼籲,所要揭櫫的目標嗎?這本書出版後,相關的議題仍不斷在燃燒與發酵,而第三屆Zoobiquity Conference又如火如荼即將於二○一三年十一月二日於紐約召開了。


  作者之一的納特森赫洛維茲醫師是一位曾接受過精神醫學訓練,並在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醫學中心工作二十餘年的心臟科醫師,能夠以悲天憫人及反求諸己的精神,加之以淵博的知識,與科學記者凱瑟琳.鮑爾斯共同寫下這輝煌的巨著,不得不令人佩服他們敏鋭的觀察力與豐富的聨想力。科學的進步,不常就是由觀察入微、相互比較、提出假設,再加以證實嗎?本書透過上百位醫師與獸醫師對話,進而激發出智慧的火花,書中共分十二章,包羅萬象,涵蓋生理、心理、病理、演化、癌症、人類學、生物學及臨床醫學範疇,並打破這些學科之間的高牆藩籬,而重新賦以醫學的新生命與新境界,並反覆以科學的存在事實,加以分析並比較動物之間或與人的異同點,以謙虛的態度,彼此學習借鏡,以造福眾生。古人云:「江海之大,所以容百川。」也就是這個道理。

  近年來新興與再浮現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如牛海綿狀腦病(俗稱狂牛病)、炭疽病、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禽流感及狂犬病等的防控與撲滅工作,以及癌症、愛滋病及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的探討,一再說明醫學一體的重要性,只有透過醫學與動物醫學彼此專業的合作,也才能制敵於機先。

  現代病理學之父,德國Rudolf Virchow(1821-1902)在一百多年前就說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動物醫學與人類醫學之間並沒有界限──事實上也不應該有。雖然研究服務的對象不同,但在彼此領域所獲得的經驗卻是建構了所有醫學的基礎。」在臺灣醫學一體的躬行實踐,早在一九九四年就由一群病理醫師與獸醫病理師共同倡議成立「中華民國比較病理學會」,一年舉辦三次研討會,從未間斷,迄今將邁入第二十年了,共同留下的歴史記錄與完整英文病例報告達四百餘例,在比較醫學的歴史里程碑,臺灣醫學及動物醫學家們的智慧、努力與成就應有其不可抹滅的歷史地位與貢獻。


  這是一本深植人心的啟發性科學書籍,對於目前正從事或即將進入醫學、動物醫學或生物醫學相關領域的工作者很受用,足以鼓勵研究人員以更開拓的胸襟、更寬廣的視野去探討動物與人類彼此可以學習的地方,以俾利眾生健康與福利,我非常樂意推薦這本好書給讀者細細賞讀。


文章標籤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共病時代:醫師、獸醫師、生態學家如何合力對抗新世代的健康難題

臉譜2019.03_共病時代(改版)立體封_190219.jpg

 出版日期:2019.3.5

 作  者: 芭芭拉‧奈特森赫洛維茲, 凱瑟琳.鮑爾斯

 定  價:450

 

心臟科權威醫師和醫療記者一起化身偵探,在諸多故事中找出健康的新定義和解答。

健康意識全新突破、疾病防治與診斷的新方向,就等這份關鍵報告!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點往往在他方》

 

臉譜3月_終點往往在他方_立體書封(0221).jpg

出版時間:2019.3.5

作  者:皮耶.布列茲、皮耶.熊哲 、菲利普.馬努利

定  價:380元

 

  •  
  •  

 

二十世紀重量級作曲家、指揮家皮耶‧布列茲

X

文章標籤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ook 01look 02look 03look 04look 05look 06look 07look 08look 09look 10look 11look 12look 13look 14  



《深度學習入門教室》6堂基礎課程+Python實作練習,Deep Learning、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理論和應用全圖解

深度學習入門教室-立體書封                             
                  

出版時間︰2019.1.25
作者︰
谷岡広樹、康鑫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深度學習入門教室》6堂基礎課程+Python實作練習,Deep Learning、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理論和應用全圖解

深度學習入門教室-立體書封                             
                  

出版時間︰2019.1.25
作者︰
谷岡広樹、康鑫
定 價︰550元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十年我們看到許多技術出現,讓研究人員有新的機會探 索心智與大腦的運作。現在科學家可以在兒童和成年人做數學的 時候進行研究,監測腦部的活動;他們可以觀察大腦的發育和退 化,以及看到不同的情緒及狀況對大腦活動的影響。近年來出現 了一個涉及「大腦可塑性」的領域,讓科學家很驚訝。過去我們 認為,與生俱來的大腦是無法改變的,不過這個看法現在已經徹 底證明是錯的。一項又一項的研究已經顯示,大腦有不可思議的 能力,能夠在極短的時間裡發展與轉變(Abiola & Dhindsa, 2011; Maguire, Woollett, & Spiers, 2006; Woollett & Maguire, 2011)。 當我們學習新的概念時,腦中會放出一道電流,跨越許多突觸,連結大腦的不同區域(見圖 1.1)。 如果你把某個概念學習得很深入,突觸的活動就會在你的腦內建立起永久的連結,形成結構性的途徑,但倘若你只接觸這個 概念一次或是只有粗淺的了解,這些突觸連結就可能會像沙地上 的足跡般被「沖刷掉」。學習時,突觸會受到激發,不過學習並 非只發生在課堂上或閱讀書本的時候;當我們交談、玩遊戲或玩 具,以及在許許多多的經驗中,突觸都會受到激發。

 

針對倫敦黑色計程車司機腦部發展研究的發現,讓科學家對 能力和學習改觀。我是英國人,在倫敦搭過很多次計程車,還記 得小時候興奮地跟家人坐幾小時的車到倫敦一日遊,這些都是美 好的回憶。成年之後,我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讀書、工作,於是 有更多機會搭計程車在倫敦到處跑。倫敦地區有幾種計程車在營運,但在倫敦最常見的就是黑色計程 車(稱為 Black Taxi 或 Black Cab, 見圖 1.2)。

 

我在倫敦搭黑色計程車穿街走 巷的大部分歲月裡,我並不曉得那些 司機多麼駕輕就熟。原來,要在倫敦 開黑色計程車,申請人必須先受訓二 到四 年,記住查令十字 街(Charing Cross)方圓二十五英里內的兩萬五千 條街道和兩萬個地標。在倫敦市要學 會認路,比起大部分的美國城市更具 挑戰性,因為倫敦的格局不是棋盤式 的,而是成千上萬交織、相互連通的 街道(見圖 1.3)。

受訓結束時,這些黑色計程車司機需要接受檢定,這項檢定就簡單又直接地 稱為「知識大全」(The Knowledge)。如果你坐在倫敦黑色計程車上,跟司機 問起「知識大全」,他們通常會很樂意告訴你這個檢定多麼難考,並跟你分享他 們受訓期間的故事。「知識大全」是全世界公認要求最嚴格的課程之一,申請人 平均要考十二次才有辦法通過檢定。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幫孩子找到自信的成長型數學思維:學好數學不必靠天賦,史丹佛大學實證研究、讓孩子潛力大爆發的關鍵方法


臉譜12月_幫孩子找到自信的成長型數學思維_立體書封(1214)      
      

出版時間︰2019.01.03
作者︰
Jo Boaler
定 價︰480元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餐前酒
番茄醬完美無缺

 

當然,營養學不會這麼說。因為如果你每餐都只吃番茄醬,身體幾個月內就會壞掉。不過在味道上,很少有食物可以像番茄醬那樣面面俱到。

 

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說得好:「亨式番茄醬(Heinz’s)的味道,一開始在舌尖觸動我們感受甜味與鹹味的受器,然後讓舌側的酸味達到高峰,最後踏上舌根引出鮮味與苦味。就像一首步步漸強的樂曲。」

 

這是節錄自葛拉威爾在二○○四年《紐約客》(New Yorker)發表的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該篇內容講述亨式番茄醬所取得的成功為什麼難以被對手撼動。他的結論是,這個調味料的王者在原始層次上滿足了人們的舌頭,盡可能令所有人嘗到每一種味道。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

19

23

49

78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品味這件事:為什麼你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從舌上五味、心理學與文化分析檢視品味的組成,探究我們對事物的好惡》

臉譜12月_品味這件事_立體書封(1116)         


出版時間︰
2018.12.06
作者︰
班傑明.艾雷特(Benjamin Errett)
定 價︰320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學的符號

 

 現代數學有一個面向,甚至對那些漫不經心的觀察者來說都是明顯的,那就是抽象符號的使用:代數的表徵式子,看起來複雜的公式和幾何圖形。數學家對抽象符號的依賴,是對他們所研究模式之抽象本質的一種反射。

 

現實世界的不同面向,需要不同形式的描述。舉例來說,研究地面的鋪設,或向某人說明如何在陌生的城鎮中找路的最適當方式為畫地圖,文字說明就沒有那麼適合。類似地,畫上加上注解的線(藍圖)則是用來呈現建築物構造的最適當方式。而音符記號則是用來將音樂表現在紙上的最適當方式。對某些抽象、形式化的模式與抽象的結構而言,最適當的描述和分析方式就是數學,以及使用數學符號、概念和程序。

舉例來說,加法的交換律能夠這樣描寫:

當兩個數相加時,它們的順序並不重要。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語言精確化

 

美國黑色素瘤基金會(American Melanoma Foundation)在2009年資料簡報中寫道:

 

幾乎每一小時內,某個美國人死於黑色素瘤。
(One American dies of melanoma almost every hour.)

 

對一個數學家而言,這類聲稱必然會令人感到啼笑皆非,有時也會感到無奈。這並不是因為數學家對於生命悲劇地消逝缺乏同情心,而是假使你逐字地檢視該句子,它完全沒有表達出美國黑色素瘤基金會所要傳達的訊息。該句子真正說的是,幾乎每小時,存在一個美國人(某人X),很不幸地死於黑色素瘤――但也沒有提到這個人具有不斷復活的驚人能力。而美國黑色素瘤基金會的這位撰文者應該寫的是: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遠超過算術

 

許多在現今科學與工程中使用的數學,不過只有三、四百年那麼老,有一些的年紀還小於一個世紀;然而,典型的高中課程中所包含的數學,至少都有那麼老――有些甚至已經超過兩千年了!

在現今,教導某些這麼老舊的知識並沒有錯,如同諺語所說的,如果東西沒有壞,就不要修。那些說阿拉伯語的貿易商在89世紀所發展的代數學(algebra代數這個字來自於阿拉伯文的al-jabr,意思是「還原」restoration或是「分開部分的重聚」reunion of broken parts),被用來增進他們商業交易的便利性,到如今依舊如當時一般的有用以及重要,即使今日我們可能使用可觀的電子試算表來實施運算,而不再如中世紀般用手指頭計算了。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與社會的推進,在這段過程中,對新數學的需求上升,然後在適當的時候,這種需求被滿足。教育必須跟上腳步。

數學這一門學科的起源可說是來自於數目與算術的發明,這些發明據說發生在大約一萬年前,隨著貨幣的引入而發生(是的,似乎它始自於貨幣!)。

過了幾個世紀,古埃及人和巴比倫人將這門學問包括進了幾何學與三角學。在這些文明中,數學大部分是功利性的,非常像是「食譜」這類的功用(對數目或幾何圖形作這樣那樣,你就會得到答案)。

大約從西元前500年到西元300年的這一段時間,是所謂的希臘數學時期。古希臘的數學家對幾何特別高度重視,事實上,他們還以幾何的形式來對待數字,將其當成邊的度量;而當他們發現有些邊的長度沒有數可以相對應時(基本上,就是無理數的發現),他們對數目的研究大部分就停滯了下來。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問題,你用數學方式想過嗎?》史丹佛大學教授最受歡迎的4堂思考力訓練課,大師教你像數學家一樣思考,讓你擁有關鍵的邏輯力、證明力、數字力 

2018.11 這個問題,你用數學方式想過嗎?_立體書封  

 
出版時間︰2018.10.30

作者︰齊斯‧德福林Keith Devlin
定 價︰30
0元

★★數學思維是一種必備知識,也是一種核心技能★★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最近多了不少演講邀約。平均每個月總有十次需要到外地演講。也許是因為我宣稱自己從事不為外人所熟悉的「社區設計」一職,來自各方的演講邀約大多會提出類似疑問:「那到底是什麼樣的職業?」

 

我愛吃美食也愛享受溫泉,接到演講邀約時,如果知道當地兼具這兩項要素,我會二話不說立即答應。演講次數因此愈來愈多。我通常會在演講最後準備問答時間。有不少人也許第一次聽到這種職業,提出來的問題五花八門。一一回答這些問題後,我發覺可以將它歸納為數項。「什麼原因讓你想要從事社區設計?」「去到當地後,會先從哪方面著手?」「社區設計的成果是什麼?」「能不能請你寫一本社區設計的教科書?」諸如此類,有幾道問題在每個地區都會遇到。應該是我有些地方說明得不夠透徹吧。其中有人將我上一本書《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繁體中文版由臉譜出版)從頭到尾都讀過了,依然特地來演講現場提問不明白之處。我對此深表感激,讓我有機會了解過去撰寫的文章中,哪裡說明得不夠充分。

 

有鑑於此,我考慮針對最多人在演講現場提出的問題寫一本書。為什麼過去學習建築相關領域、又有設計實務經驗的人,會轉以「不造物的設計」為目標呢?日本的總人口減少與社區設計有何關聯?當我以一篇文章回答一道問題的形式書寫,最後串成了猶如隨筆般單篇完結的書稿。

 

排列書稿順序時,我發現可以分成幾項特徵。於是,我將各篇文章按照以下四項觀點加以分類。第一項觀點是「社區設計如今為何備受矚目?」社群衰退與人際連結淡薄為何愈來愈嚴重?人口不足(Population Decline)將面臨什麼樣的課題?城市為何愈來愈孤寂?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公共」?諸如此類,我打算將自己所想的都寫出來。第二項觀點是「何謂連結的設計?」我的思考重點在於何謂社區設計?居民參與型設計的注意事項、如何看待城市的豐富度?第三項觀點是「透過專案與人結識的趣聞軼事」。參與專案的人們有何改變?除此之外,我也會談談從山地離島地區居民身上學到的事、重視協助村落發展的人才等等。第四項觀點是「如何推動社區設計」。彙整了引導學(Facilitation)模式、聽話的方式與案例的調查方法、如何帶動會場氣氛、如何與行政職員打交道、如何培育社區設計師等各項議題。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收拾置物櫃走出艾靈頓時,不得不面對這個大哉問:當你成了不能飛的太空人,你要做什麼?在你的履歷上有「太空人」這個頭銜,就有了一條康莊大道通往敞開的大門。你根本是不管到哪兒幾乎都可以拿到求職面試的機會,那些公司通常熱切地想要聘用你。但也只能到此為止。你大概有兩個星期的時間可以講些有趣的太空故事,等這招用爛了,人們開始會問:「你還會些什麼別的?」

對我來說,這是辛苦的轉變。我從小一直夢想要上太空,從沒真正想過那之後要做什麼。一旦你離開現職飛行的位置,就應該轉換為管理角色,或是自己說掰掰。我不想當管理階層,但我也還沒準備好要離開。我在辦公室逗留了一陣子,拍我的公關影片、上電視當特別來賓、處理我被指派去處理的任何事。我有好長一段時間拒絕面對事實。我知道事情漸近尾聲,但我還沒採取任何決定性的步驟去做點其他什麼的。我心裡一方面覺得,我不管做什麼都不可能超越已經做過的,但一方面也知道這不是真的。我的確想做其他事、接受其他的挑戰,但要我自己承認這一點,難。


有一天,我環顧辦公室,知道時候到了。凱文.克雷格已經退休,他在西南航空開民航機。「焦炭」離職去開聯邦快遞。「挖人」二○○四年就走了,他搬去科羅拉多州,成為一名勵志演說家。「速克達」在二○一○年離開,為一家航太科技公司工作。史帝夫.史密斯、瑞克.林納翰和南西.嘉芮分散各處,擔任不同的管理職務。約翰.葛倫斯菲德前往華盛頓特區的NASA總部出任行政要職,我滿確定他終有一天會掌管這整個機構。「好人」和德魯又飛了太空站組裝飛行任務,兩人都還是現職。梅根也仍在現職,但請假生小孩去了。我就快過五十歲生日了,年輕一輩一直進來往上爬,我必須做個決定。我把阿姆斯壯在我進NASA第一週時對我們的講話反覆想了很多遍:生命中重要的是要有熱情、有某件你真正喜歡做的事,而你每天醒來都能做那件事,並從中得到喜悅。

我開始明白,學校生活對我意義最為重大。我一直很享受在萊斯和喬治亞理工教書的那段時光。二○一一年十二月,萊斯大學與NASA接觸,想找人當萊斯太空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他們想要有人來幫他們的計畫加把勁,將該中心的研究和活動與詹森太空中心所做的工作更緊密地整合起來。我申請了這份工作,也拿到了,太空人辦公室同意讓我借調出去;我的薪水和福利仍由NASA支付,但我會在大學工作。我辦了幾場研討會、協助設計課程。這是一個很棒的做法,讓我慢慢熟悉、回歸大學生活。不久之後,我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開始詢問我想不想回去工學院當客座教授,還是採取向NASA借調的方式。他們問我時,正是丹尼爾在二○一三年秋天開始進哥倫比亞當新鮮人的時候,凱碧正要開始她在布隆克維(Bronxville)的莎拉勞倫斯學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第三學年。隨著孩子們離家、太空梭計畫結束,卡蘿拉和我沒什麼非留在休士頓不可的理由。在萊斯任職十五個月之後,我接受了客座教授的邀請,我們搬回紐約。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4800_b1

264800_b3

264800_b5

264800_b6

264800_b7

facesfa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